原標題:他給蘇州留下的是那一抹紅色 「描橋老人」遺願希望能夠為文保建築描紅
導讀:2010年開始,黃錦生退休在家閒來無事,發現一些古橋上的字已經沒有了漆,有些字甚至都看不清楚了,於是他就自費買了紅漆進行「描紅」。這一描就讓他堅持了將近四年。為了不重複,他把每一座描過的橋都記錄下來,最終編成了一張有兩百多座橋的橋梁名單。
資料圖片
3月3日凌晨5點,「描橋老人」黃錦生突發腦梗離開人世,享年84歲。2012年,這位八旬老人因為給蘇州的橋梁描紅而走紅網絡,他的舉動感動了無數人,次年也被評為「最美蘇州人」。而他臨終前的遺願則是為蘇州的文保單位繼續描紅。
老人摔倒在描橋的路上
昨天,記者聯繫了黃錦生老人的兒子黃建峰先生。據介紹,黃錦生老人是在3月2日晚上被護理院的護工發現高燒,黃建峰接到電話後就到護理院照顧。黃建峰告訴記者,因為老人身體從去年10月4號就開始不好了,當天他還騎著自行車準備去參加一個街道的活動,順路還要去準備描橋,結果在路上從自行車上摔倒了。隨後的日子裡,老人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兒子黃建峰也是辭職照顧老人。
對於描橋這件事,黃建峰坦言,最初他是反對的,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幹涉父親的「退休愛好」,但是老人每天風雨無阻地在橋邊描紅,作為兒子他非常擔心父親的身體,甚至曾經勸過,但是黃錦生一直都很堅持。
生前曾是位遺像畫師
在黃錦生的靈堂裡,擺放著老人的遺像,而這一幅遺像並非新製作的,而是黃錦生的「自畫像」,原來,老人生前曾是一名遺像畫師。
黃建峰告訴記者,早在1996年,黃錦生老人就已經為自己準備好了「遺像」。據介紹,土生土長在蘇州的黃錦生老人,13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別人畫畫,自己的書法功底也很不錯。2013年記者採訪黃錦生老人時,他曾回憶當年從事遺像畫師行業的經歷。1969年,黃錦生曾經在蘇北農村插隊,當時大半夜突然有人來敲門,聽說他會畫畫,就讓他去幫助親人畫一幅遺像,結果這一畫讓他賺取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一傳十十傳百,黃錦生在當地小有名氣,村裡一有「白事」就來找他畫遺像。
他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
2010年開始,黃錦生退休在家閒來無事,發現一些古橋上的字已經沒有了漆,有些字甚至都看不清楚了,於是他就自費買了紅漆進行「描紅」。這一描就讓他堅持了將近四年。為了不重複,他把每一座描過的橋都記錄下來,最終編成了一張有兩百多座橋的橋梁名單。
黃錦生在2013年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描橋並不是希望所有人都跟著他描橋,只是希望更多人能從身邊做起,能夠為蘇州的「小橋流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了描橋,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他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用自己的巧手扎了300隻紙老鼠出去義賣,將所有善款都捐了出去。希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點好事,是黃錦生退休之後一直的作風。
記者手記
他很認真!
在昨天的網絡上,只要是提到「描橋老人」去世的消息,總會有網友跟帖:「我們會記住您,黃老爺子!」、「老人一路走好,好人不容易!」還有很多跟帖為黃錦生老人點上一支蠟燭。
在2013年12月27日上午,我路過三香路虎哨橋的時候,見到黃錦生老人正在給橋欄杆上的石虎圖金漆。當時黃錦生老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認真,無論是給石虎身上上金漆,還是給底座上黑色底漆,每一筆他都很認真。
採訪中,我曾經問過他有些人對描橋甚至給石虎上金漆的事情表示不理解,黃錦生哈哈一笑告訴記者,他做的這些事微不足道,如果能讓看到的人感到舒心,他也就滿足了。
昨天,我採訪黃錦生兒子的時候,他告訴我,去年秋天的時候,黃錦生開始為文保單位的石碑進行描紅,忠王府等少數幾個文保單位都已經描過。可惜,老人離開的時候沒能完成他這一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