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的時候,戴個頭盔就是《恐龍特級克塞號》裡面的「克塞」;剃個光頭就是《聰明的一休》裡面的「一休」;摘朵鮮花就是《花仙子》裡面的「小蓓」;批件鬥篷就是《聖鬥士》裡面的「星矢」;打場籃球就是《灌籃高手》裡面的「流川楓」;拿放大鏡就是《名偵探柯藍》裡面的「柯藍」;翻個跟頭就是《排球女將》裡面的「小鹿純子」我們從小對於日.本初步的印象,居然全部來自於日.本的動漫和電影。
而現在的孩子們,則更加欣賞日.本的二次元、動漫、美食。
那麼,真正的日.本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在亞洲都不算大的國家,能夠曾經達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高度?今年恰逢女兒小學畢業,而她的畢業旅行目的地就是心儀已久的日.本了。
於是我們抱著探索的心情,加上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我們決定:東渡霓虹。
從南京到大阪,起飛、吃飯、看窗外發呆、降落,短短兩個多小時,僅僅橫跨一個時區,比當年鑑真和尚東渡要方便很多了。
航班開始緩緩下降,窗外又是霓虹閃爍。
WelcometoKANSA,日.本,我們來了。
大阪關西國際機場,日.本第三大機場,但是卻沒有太長的隊伍,井然有序的順利出關。
按照事先做好的攻略,順著極為清晰的路標,就找到了位於第一航站樓二樓的JRExpress的售票窗口。
拿出事先列印好的預訂單,支付了現金,就拿到了從關西機場直達京都的haruka車票。
JR列車飛速的奔馳著,如果不是路邊時常出現的帶有日.本文字的店招,很難分別現在身處國內,還是身處國外。
75分鐘之後,我們就到達了日.本的古都——京都。
京都車站眾多的線路以及出口,密如蜘蛛網,好在標識清晰,所以很快能找到相應的出口。
一出站,對面就是世界最高的非鋼結構建築——京都塔。
雖然京都市本身並不臨海,但京都塔卻很獨特地採用了燈塔的造型作為外觀,主題寓意為照亮不臨海的京都。
而在京都的這幾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和京都塔碰個面,因為京都車站是京都的交通樞紐。
跟隨著手機的導航和房東提供的地圖,以及我們特有的超強直覺和認路能力,在晚間的京都大街小巷中穿梭大約20分鐘,我們順利找到了在京都租住的民居。
第二天,傍著似火的驕陽,我們準備完成女兒心願的第一個目標——和服體驗。
和服,號稱「日.本的國服」,其在日.本的地位,如同漢服在中國的地位。
而身著和服漫步日.本街頭,則是體驗日.本文化最好的方式。
這次我們體驗的,是京都最大型的和服租賃綜合店之一。
雖然比預約時間提前了15分鐘,但是依然需要排很長的隊伍。
挑選和服的顏色、花紋、頭飾、木屐再由專門的工作人員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穿著服務,大約經過一個小時,女兒就變身成了一個漂亮的日.本小姑娘。
來日.本之前,我們做足功課,很多去過日.本的朋友反覆不斷的提醒,日.本計程車費用非常昂貴,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打車。
但是由於天氣異常炎熱,而和服又是裡外裹的非常嚴實,本來準備步行前往,後來不得不奢侈的打車前往清水寺。
清水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與金閣寺、二條城並稱為京都三大名勝,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列為日.本國寶建築之一。
下了車,順著石板小路往前走,兩邊都是日式風格的兩層房屋。
順便在街邊買了著名的抹茶冰淇淋,不苦,有著淡淡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