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精心打造紅色之旅,不斷提升全域旅遊發展內涵

2020-09-23 中山網

在中山,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革命遺址和革命史跡值得細細遊覽和品味,比如在歷史悠久的孫文西路步行街上,蘊藏了極為豐富的華僑文化和辛亥革命文化;離城區稍遠一點的五桂山古氏宗祠,不僅是珠江縱隊的活動舊址,也是中區縱隊的成立舊址……人們總能在不經意間與歷史撞個滿懷,收穫滿滿的旅程新體驗。

記者從我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中山向來重視對革命遺址等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近年來,中山把發展紅色旅遊作為提升全域旅遊競爭力、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主題,積極實施紅色品牌戰略,形成了「紅綠結合」的紅色旅遊網絡體系。



中山共有兩處國家級革命遺址

2012年起,中山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發展紅色旅遊的號召,通過科學規劃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充分活化利用我市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動紅色旅遊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發展。紅色旅遊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點,全域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截至目前,中山共有兩處國家級革命遺址,《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中,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列其中。在今年9月份,位於五桂山的一處紅色舊址——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規劃建設景點、線路是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抓手。據了解,我市紅色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形成了聚集景區和特色線路兩大組成部分。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孫中山故裡旅遊區」、五桂山紅色旅遊片區和三鄉鎮羅三妹山與轄區內的鄭觀應故居等屬於聚集景區。除了集中上述景區外,大部分散落在各個鄉村中。

2015年,13條中山市紅色旅遊線路出爐,串聯起中山各個特色紅色景點。這些線路中,從中山東部的火炬區原味村落線到西部的紅色隆都線,從南部的板芙三鄉線、坦洲神灣線到北部的阜港南三線、小欖古鎮線等,覆蓋了全市數十個秀美村莊。紅與綠的交織,讓遊客充分感受歷史的餘響,一同凝望歲月的滄桑。

提升紅色旅遊教育功能

發展紅色旅遊,離不開財政的投入。中山一直按照「強保護、重傳承」的原則,深入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設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五桂山古氏宗祠、羅三妹山,修復修繕辛亥革命紀念公園、楊仙逸故居等紅色旅遊景點,把這些景點打造成開展主題教育的實境課堂。如今,不少景點已經成為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新老黨員傳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場所。

在挖掘、整理中山紅色旅遊資源,引導中山人參與本地紅色旅遊的同時,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還把眼光投到其它省市地區紅色旅遊線路的聯合開發和客源市場的開拓中,先後設計開發出中山、湘潭(韶山)、廣安三地「中國20世紀三大偉人故裡遊」,與廣州、武漢、南京等地開發出「孫中山革命風雲之旅等」等旅遊線路。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中山市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不斷精心打造紅色之旅,不斷提升全域旅遊發展內涵。

相關焦點

  • 廣東:中山打造紅色之旅,提升全域旅遊發展內涵
    廣東:中山打造紅色之旅,提升全域旅遊發展內涵  近年來,廣東省中山市把發展紅色旅遊作為提升全域旅遊競爭力、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主題,積極實施紅色品牌戰略,形成了「紅綠結合」的紅色旅遊網絡體系。
  • 紅色旅遊:如何挖掘紅色基因的文化內涵
    紅色旅遊在幫助老區脫貧發展、深化產業鏈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河北石家莊以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為主線,精心培育「紅色西柏坡、多彩石家莊」城市旅遊品牌,堅持「一抹紅帶七彩」,實現了旅遊脫貧、旅遊富民。湖南韶山以鄉村田園風貌為生態基底,以韶山紅色文化為核心特色,拉動貧困鄉鎮經濟發展,打造了集紅色文化體驗、愛國主義教育、藝術農創民俗體驗、田園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田園綜合旅遊小鎮。
  • 【全域旅遊】平山: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平山縣是石家莊市唯一一個進入名單的縣。巍巍太行逶迤綿延,孕育出豐饒的生態資源;革命老區光榮歲月,滋養出璀璨的紅色歷史,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平山縣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近年來,該縣堅持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依託優勢資源稟賦,打造多業態支撐的全域旅遊新格局。
  • 打造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賈汪模式」
    張克說,賈汪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補齊生態短板作為突破口,把全域旅遊創建作為推動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打造出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的「賈汪模式」。為了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效益最大化,賈汪區倒逼產業綠色轉型,持續打好山水「生態牌」,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堅持「宜遊則遊、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原則,按照景區標準重點推進龍吟湖、解憂湖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打造城郊生態溼地公園。大力推進採石宕口、礦山生態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豐富國家生態修復示範區建設內涵。
  • 四川江陽:做活全域旅遊經濟
    近年來,江陽區充分發揮旅遊業關聯度強、融合度高的特點,打破旅遊自循環體系,發揮旅遊業帶一產、強二產、優三產的產業優勢,以「旅遊+產業」為路徑,通過落實生態環保理念、提升旅遊發展品質、助推多產業融合、壯大旅遊服務產業,做活全域旅遊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揭西縣打造全域旅遊,擦亮鄉村旅遊名片
    揭西縣生態環境優越,蘊藏著豐富的紅色景點、古村文化、山水自然等旅遊資源,素有「粵東後花園」、「中國長壽之鄉」等美譽,近日,揭西縣獲得了「首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稱號,進一步擦亮了當地的鄉村旅遊名片。據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景區是國家級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為了助推全域旅遊的發展,他們做了大量的備工作。
  • 山丹紅色文化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山丹紅色文化助推全域旅遊發展每日甘肅網11月2日訊 據張掖日報山丹報導(記者錢大偉)山丹縣充分挖掘和利用其獨特的紅色旅遊資源,積極調整旅遊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旅遊產業的發展水平,增強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響山丹紅色旅遊品牌,助推全域旅遊發展再上新臺階。
  • 中山加速旅遊方式的深刻變革,交通集散中心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交通的便利,無疑是旅遊、出行的重要條件。今年8月份,中山開通了6條全域旅遊公交專線,外地遊客一下長途汽車,就能方便地乘坐巴士去往各大景點,記者獲悉,這是我市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全國旅遊交通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 「百年煤城」的蝶變之路 ——打造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賈汪...
    然而,長期的煤炭開採給賈汪留下了巨大的採煤沉陷區,轉型同發展重任在肩。」張克說,賈汪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補齊生態短板作為突破口,把全域旅遊創建作為推動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打造出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遊發展的「賈汪模式」。
  • 炎陵縣縣長文專文:發展全域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湖南創新以縣域為基礎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在全域旅遊基地的建設路上,縣委、縣政府是基礎而龐大的執行者。湖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聯合紅網啟動「學習十九大·湖南旅遊工作巡禮」系列報導之二——「書記縣長談旅遊」,聽縣委書記、縣長如何談全域旅遊與旅遊扶貧。   旅遊強省,必先強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實踐為證,最好的全域旅遊時代,正在到來。
  • 太原市晉源區將打造杜裡坪紅色旅遊景點
    人民網太原11月14日電  (趙芳)11月12日,太原市晉源區召開主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興鄉村,打造清太徐紅色教育基地」座談會。12名來自省、市專家領導齊聚杜裡坪村,圍繞如何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暢所欲言,深入研討,吹響了打造杜裡坪紅色旅遊景點集結號。
  • 動態|包頭市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
    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7年包頭市編制完成了《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實現包頭旅遊新跨越—包頭市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包頭市工業旅遊發展戰略》、《包頭市紅色旅遊發展戰略》、《包頭市黃河百裡文化長廊發展總體規劃》、《草原晨曲·草原史詩·包鋼工業博物館策劃》、《軍事文化產業園總體規劃
  • 中山兩個鎮上榜
    中山打造全方位諮詢系統,設立4個集散中心和118和諮詢中心(點),在全市安裝26塊全域全景及特色線路導覽牌,介紹中山景區景點分布和特色線路布局。 中山全域旅遊宣傳視頻上線 登上央視新聞頻道 中山全域旅遊公交專線上線 沿途都是美景
  • 龍頭引領全域旅遊發展 柘榮高標準綜合開發鴛鴦草場
    柘榮鴛鴦草場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場,如何發揮鴛鴦草場這一龍頭效應,帶動全域旅遊發展?近年來,柘榮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中國長壽之鄉」品牌效應,全面實施生態養生旅遊戰略,在優先保護生態的基礎上,以康養度假休閒為特色,高起點、高規劃、高標準綜合開發鴛鴦草場景區項目,積極主動融入全域旅遊發展大局,以全域旅遊帶動柘榮綠色高質量發展。
  • 打造高質量秀水泱泱新花園!秀洲全域旅遊「路線圖」出臺
    該《行動計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以全域旅遊發展為行動目標,促進文化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秀洲旅遊產業升級。秀湖時尚休閒文旅出特色依託秀洲運河文化、水鄉文化、民俗文化、現代時尚文化等內涵,對秀湖公園進行主題化景觀提升和文脈注入,融入生態、智慧等元素,打造秀洲城市文化公共軸線,聚集一批文化創意產業企業,打造集文化娛樂、夜間經濟、大眾休閒、科技展示、生態認知、康體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秀湖時尚圈。
  • 蒙陰:文化厚植全域旅遊底蘊
    蒙陰縣充分發揮豐富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鄉村文化和紅色文化優勢,以「文化+旅遊」的理念,著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以鮮活的文化內涵提升全域旅遊形象品牌。
  • 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眉縣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紀實
    近年來,眉縣依託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率先在全國探索出一條「依託山水,休閒康養」的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徑,在開發建設中提出「寧可路轉彎,不傷一棵樹」的生態保護理念。同時,充分發揮太白山腳下湯峪溫泉資源優勢,努力寫好「旅遊+溫泉+康養」這篇「大文章」。
  • 臨沂: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
    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重點針對長三角城市遊客的喜好和出遊習慣,推出了一批生態觀光、紅色教育、民俗體驗、溫泉康養、賞雪玩雪等特色項目,並於9月底開始,將「親情沂蒙·紅色臨沂」長三角中心城市文化旅遊推介會陸續開到了上海、寧波、蘇州、杭州、無錫、南京……走出去、引進來,臨沂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建設,邁出了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的堅實步伐。
  • 完善智慧導覽系統 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記者昨日從我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這件民生實事已經提前完成,不僅更好的方便群眾一部手機自助智慧休閒遊,同時也為中山全域旅遊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涵蓋中山2019年,中山正式推出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岐澳古道文化遺產遊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這3條文化遺產路線。
  • 浙江平陽: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平陽縣政府成立黨政統籌的全域旅遊發展領導小組,形成創建新合力,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環境資源,做強做大「旅遊+」產業融合文章,進一步構築全域旅遊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空間布局,推動全域旅遊快速發展。  二、強化重點項目建設,撬動平陽旅遊發展。旅遊項目是旅遊產業發展的支撐, 也是旅遊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