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臺灣與大陸,春節過的都是闔家團圓,這一點兩岸別無二致。不過春節過完接近元宵,臺灣的節慶花樣可就多了起來。除了三大燈節之外,獨具臺灣民俗味道的還有四大元宵節慶。「北天燈、中 龍、南蜂炮、東玄壇」,這四樣民俗慶典還真只有在臺灣才能看到。
今年是壬辰龍年,龍圖騰的遺傳因子在臺灣人的血脈中沸騰起來,各縣市的元宵節慶因此大操大辦,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特來一睹為快。導報駐臺記者也專程趕赴四大元宵節慶現場,採風問俗。從今天起,一連三天為讀者奉上新鮮好看的全臺元宵節慶特別報導。
現場:「總統級」天燈,吸引馬英九
昨天下午4點,導報記者搭乘接駁公交車到達舉辦天燈祈福大會的新北市平溪十分廣場。此時距離活動開始還有兩個小時,天氣陰沉似乎要下雨,但小小的河谷已經人頭攢動。參考往年數據,這裡至少有5萬以上人潮。今年的平溪天燈節共有四場大型祈福燈會,昨天(正月十三)是最盛大的一場。不僅有1600顆天燈分8撥施放,還有6米高的「總統級」天燈由網絡抽中的幸運民眾親手放飛。數不清的天燈在夜幕中冉冉飛升,給人以點燃希望的期待,呈現千燈齊飛的壯觀景象,令平溪天燈節成為臺灣年度節慶盛事。
昨天這 「總統級」天燈,還吸引馬英九前來湊熱鬧。昨晚6點半,馬英九和「北二都」市長郝龍斌、朱立倫先後出現在燈會現場。像往年一樣,馬英九也拉開架勢瀟灑揮毫,扎馬步在天燈上寫下 「龍天護佑,臺灣加油」的新年願望,並與郝龍斌、朱立倫一起,將天燈送上天際。而隨著大小天燈越飛越高,舉頭仰望的民眾忍不住歡呼叫好!
體驗:放天燈有技巧,「那一年」真浪漫
平溪天燈節今年已經舉辦到第14屆,加上電影《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兩岸大熱,也帶動平溪這個偏僻山城的觀光知名度。其實,平溪是全臺唯一可以合法施放天燈的地點。據當地人士介紹,這裡地處臺北盆地邊緣,四面環山,因此升空後的天燈不會飛過山去。而且平溪多雨,相對溼度高,即使天燈燃燒不完全,掉落山間,火勢也無法蔓延。
為了體驗一把「那一年」的浪漫,導報記者也親手施放天燈祈福。主燈級別的天燈經常以美麗的彩繪裝飾,今年各種龍形圖案更是層出不窮。普通的天燈上,則通常會先由施放者寫上祝語和姓名,導報記者寫了「風調雨順、闔家平安」。平溪天燈其實就是自大陸傳去的孔明燈。
據悉,想讓天燈飛得高,也有小技巧。首先,要將浸過油的金紙攤成扇形,並將四邊稍微撕開,這樣有助於其充分燃燒。然後將金紙放入天燈底部點燃,用腳踩住天燈底部的竹框,待天燈完全充足熱氣,只要放開腳,心願就能上達天庭啦!
來歷:防山賊報平安,「添丁」討吉利
平溪天燈以韌性很強的宣紙製成,燈體光滑,即使下雨天也能順利升空。那麼,平溪的放天燈習俗從何而來呢?據燈節主辦方介紹,平溪原本是偏遠山區,在清朝道光年間已經發展成富足村落,恰如世外桃源。但是由於山區交通不便,官府鞭長莫及,遂為山賊覬覦。村民只好在每年收成之後,收拾細軟遁入山中。直到來年元宵節前後,才派人回村查看,確定無虞之後,就放天燈報平安,逐漸演變成今日的獨特節慶。
據導報記者了解,平溪天燈能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元宵盛事,除了地利之外,也與臺灣的社會形態密切相關。臺灣社會過去以農業為主,男丁是從事耕作的勞動力來源,而天燈的閩南語發音與「添丁」近似,因此很多農家也常會以放天燈的方式來討個吉利。而今年是龍年,官方為了配合不少人「生龍子」的心願,也推波助瀾宣傳天燈的吉慶寓意,讓山城平溪自春節到元宵,每晚都有「星星點燈」的唯美風景。
記者手記
「平溪天燈」文化符號的背後
「平溪天燈」成為臺灣節慶文化的鮮明符號,不知是從何而起的。細想一下,應該是來自壯觀美麗的新聞圖片、自由行遊客的私密攻略以及令無數人唏噓緬懷的電影《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循著這樣的傳播路徑,平溪天燈成功地以唯美祈願色彩,成為特別的文化符號。而導報記者發現,在這個美麗宏大的文化符號背後,商業力量的無微不至,才真正讓昔日的偏遠山城,成為今日的觀光勝地。
昨天從臺北赴平溪的旅程相當便利,不僅臺鐵有特別加密的平溪支線火車班次,捷運木柵動物園站還有直達活動現場的接駁公交車,從上午10點開始到午夜12點無間斷,保證讓遊客放心去了又順利回來。而現場不止有放天燈的活動,更搭配民俗色彩濃鬱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將簡單的放天燈民俗整合成一出豐富多元的文化展演。不僅如此,平溪境內的菁桐、嶺腳等地平時以舊時代的日式風情和鐵道文化著稱,也在天燈節期間大展魅力。
事實上,如果沒有對天燈節俗在觀光產業中進行整體規劃,並與周邊商業化的懷舊氣氛相配合,或許平溪天燈節很難成為規模如此盛大的文化盛事。而臺灣人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將商業元素與文化創意緊密結合之後,商業力量成為提升觀光品質的完美推手,而沒有令其中的文化內涵淪為商業的滑稽附庸。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燕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