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敦著名的馬來社區Bo-Kaap,又名馬來西亞海角,社區內外的人都不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它是過去種族隔離制度下的產物,代表了種族歧視壓迫。一切都起始於1652年,荷蘭人抵達開普敦,需要建立一條港口,因為工程巨大,荷蘭人需要越來越多的港口勞工,開始從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殖民引進奴隸,這些奴隸將伊斯蘭教第一次帶到了南非,也帶來了反對荷蘭的異議人士。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種族隔離政府根據1950年「集體地區法」,宣布馬來西亞海角是一個僅穆斯林地區,其他宗教的人不得不搬離這裡。所以說馬來西亞海角從一開始就是悲劇,從奴隸制度到後來的種族隔離。但不論多麼艱辛,這裡的馬來人頑強的生存並保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這裡用特別的語言,阿拉伯語南非荷蘭語。當年,大概是1815年,這裡的穆斯林學校開始用南非荷蘭語取代馬來語教學,從此馬來語慢慢消失了。有趣的是,第一本書面的南非荷蘭語是用阿拉伯字母寫的。
今天的馬來西亞海角是開普敦最迷人的景點之一,彩色繽紛的房子和鵝卵石街道。 這裡的主要景點包括Bo-Kaap博物館和最古老的Auwal清真寺。地方很美,帶著搭配的衣服來街拍肯定美了。
馬來區,可不是咱們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跟那個一點關係都沒有哦。這個區應該是以前種族隔離時期,雜色人種只能住在這塊,慢慢的這個區被這些雜色人種打造成這些個彩色的房子,好像是因為這個區不能掛門牌號,郵差無法達到,所有住在馬來區的人就想出了用顏色來區分,因此形成了今天的五彩斑斕的馬來區。
Bo-KAAP是當時的馬來人居住的地方,後來因為建築五彩繽紛的顏色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我本想著開車過去的,停車後才發現原來走路這麼近,但是只交了1小時的停車錢,沒辦法,只能到此一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