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四大猜想 報復性消費會如期而至嗎?

2020-12-11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張騫爻

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時隔十年又恢復的五一長假,讓「報復性消費」的聲音不絕於耳。那麼,五一長假旅遊人數會不會迎來爆發性增長?景區是否能重現人山人海的盛況?餐飲企業五一回暖是否如期而至?各地消費券政策出臺後五一實體店能否恢復元氣?對此,證券時報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旅遊:

報復性出遊會上演嗎?

攜程最新發布《2020「五一」旅遊消費新趨勢大數據預測報告》顯示,五一旅遊熱度已起。報告顯示,截至4月中旬,今年五一小長假交通出行量環比4月增加353%,出行總人次增加282%。五一期間,全國景區開放數量將創新高,總數超過4000家。酒店方面,據攜程統計,目前支付成功的總GMV以數億元計。

不過,社科院則認為,從2003年「非典」時的經驗看,反彈並不顯著,當年6月疫情全部結束,而「十一」期間旅遊人次僅比上年增加1%左右,旅遊收入增幅更低。考慮到此次疫情走勢的複雜性、波及地區的廣泛性和學校開學時間的影響等各種因素,不宜對「五一」、暑期和「十一」等重要時點的反彈有過於樂觀的預期。

市場預期的黃金周報復性出遊會上演嗎?多位專家給出的答案都是,「會反彈,但還達不到報復性」。

中國旅遊研究院規劃與休閒研究所所長吳豐林向記者表示,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遊客的心理需求。2019年全國出遊人次超過60億,旅遊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選項。但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的旅遊情緒壓抑了兩個多月。五一旅遊熱度增加是遊客心理情緒的客觀呈現。二是遊客的旅遊行為。疫情發生後,給出遊行為增加了限制因素,人們的出遊必然會有諸多顧慮。再加上旅遊企業主要是防控型復工復產。因此,從遊客的出遊行為角度,五一應該會出現適度反彈,但報復性反彈大概率不會發生。

正奇金融(香港)投資副總裁張斐然表示,旅遊消費環比來看會有大的反彈,因為五一假期延長以及高速免費,都有良好的帶動作用。短途自駕遊規模甚至可能超越去年。但長途遊由於花費較大且需要乘坐公共運輸,難有較大起色。總體來看,旅遊市場會有結構性反彈。

近日央行公布一季度城鎮居民調查顯示,未來三個月城鎮居民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中,旅遊位列第四(19.0%),僅次於購房(19.2%),顯示國內旅遊需求旺盛。3月以來,國內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另外,海外旅遊也基本「泡湯」,五一國內旅遊業回暖態勢可期。

29日下午,北京市宣布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降至二級,對國內低風險地區進京出差、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觀察14天。消息一出,北京五一出行的需求應聲上漲。去哪兒網數據顯示,消息發布的半小時內,平臺機票搜索量迅速攀升,北京出發機票預訂量較上一時段暴漲15倍,度假、酒店等其他旅遊產品搜索量也上漲3倍。

一位旅遊行業資深人士表示,一些平臺數據的暴增,一方面是需求爆發,還有一方面是疫情把前期數據拉的太低,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五一期間能否出遊,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文宏醫生都曾公開發表過觀點。專家們認為,在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的當下,適當放開旅遊業,無論是對於人們放鬆身心還是對經濟恢復都是很有必要的。

景區:

人山人海會否重現?

五一出遊的同時,防疫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各地都出臺了景點限制流量的相關政策。例如,上海市28日明確,「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市各A級景區將全部實施門票預約機制。目前上海已開放及部分開放的A級旅遊景區84家,近5200家賓館酒店正常營業。東方明珠塔等知名景點「五一」暫不開放。

北京市屬10家公園全部實現網絡實名預約,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指出:「五一」期間,公園遊客量限制在瞬時最大遊客量的30%以下,那麼有一些熱點公園將會採取門票預約的形式,其他的公園也會採取遠近端的疏導。廣州長隆景區室內項目和演出暫不開放。

Wind數據顯示,受到疫情的影響,八成旅企一季度業績預減,大家都在期待五一能夠回血。然而,清明節國內一些景區上演人從眾的盛況,相關部門又將防疫工作提到了旅企復工的重中之重。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截至目前,全球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在沒有特效藥的前提下,國內防疫不能鬆勁,尤其警惕旅遊等聚集性活動的傳染風險。可以預見各區域景區,尤其是以往熱門景區將對人員集聚進行管控。

一家上市旅企的高管告訴記者,由於目前旅遊市場還是以防疫為主。目前公司旗下各個景區實施預約制,嚴格限制客流,不會出現「人山人海」的聚集場面,並且公司已經做好了全面的消殺防疫準備。

攜程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全國已有3770家景區恢復開園。但出於疫情防控需要,4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通知》,要求各景區疫情防控期間只開放室外區域,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

黃山旅遊官微發布了五一期間的接待方案,黃山風景區五一實行提前分時段預約,每日限流1.5萬人。此外,景區門票實行至少提前一天線上實名預約管理,所有遊客進入景區時須進行「安康碼」掃碼核驗、測體溫、戴口罩並出示預約成功信息,排隊時保持1米以上間距。

華僑城此前專門發布了旅遊標準文件,對旗下旅遊景區的綜合管理、內部防控管理、公共衛生、遊覽組織和異常情況處置五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日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必須實名制購票、接受體溫檢測並全程佩戴口罩,排隊間距需達1.5米以上。

宋城演藝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旗下各景區具體恢復開園的時間會根據疫情情況以及配合政府統籌安排,另外,旅遊市場的消費需求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只是短暫被壓制。公司現階段正在積極進行存量項目的整改提升和新項目的建設推進,為迎接疫情過後的旅遊市場修復做好充分的準備。

受疫情影響,無接觸式「雲旅遊」成了行業的一個新突破。各家旅企紛紛聯合媒體玩起了「直播帶貨」。2月以來,阿里巴巴旗下旅遊平臺飛豬已連續推出約7500場直播。近期,證券時報·e公司推出了「人間四月天,e起去雲遊」系列直播活動,雲賞櫻、雲踏青等新的生活方式,既讓消費者足不出戶感受春意,也為旅遊企業的回暖復甦積蓄力量。

餐飲:

五一能否恢復元氣?

「36家餐廳5折起吃。」4月24日起,深圳福田中心商圈的星河Cocopark已經打出促銷攻勢,折扣活動貫穿整個五一假期。商家早已摩拳擦掌等待五一長假的報復性消費。

「寧願戰死不願坐等」,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說出了餐飲企業家心聲。剛過去的一季度,疫情下的餐飲行業承受了史無前例的壓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份,餐飲收入1832億元,下降46.8%;1~3月份,餐飲收入6026億元,下降44.3%。例如,老牌餐飲企業全聚德一季度營業收入1.8億元,同比下降55.03%;淨虧損8850萬元。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巡視員周衛民表示,五一假期,景區餐飲場所要執行景區餐飲場所的防控指引,嚴格控制就餐人數,保持座位的安全間距,縮短就餐時間,倡導打包外賣。同時,天津市防控指揮部也就五一餐飲管理髮出通知,要求餐廳儘量實行送餐及分餐等措施,禁止大規模聚餐、串桌等行為,加大餐桌間距,避免人員密集。

換言之,疫情期間嚴格管理下,餐飲企業的翻臺率等經營指標仍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

「目前我所接觸的連鎖餐飲企業,因為城市不同,業態不同,恢復的情況都不一樣。大部分餐飲品牌恢復了40%~80%的同期營業額。但是基本上賺錢的很少,這個時候擁有資本後盾的會有優勢,資金實力弱的會倒閉。」大墨餐飲品牌諮詢創始人白墨表示,今年五一假期預計不會太火熱,餐飲企業元氣恢復也不會太好,預計真正恢復,要到年底了。

「五一期間,不會有大的反彈,餐飲生意還主要集中在兩外(外賣,外帶)一券(消費券)上。」一位熟悉餐飲行業的人士認為,餐飲的核心困境從來都不是三高(房租、人力成本,原材料)一難,而是供大於求。因此五一預計餐飲業難以恢復元氣,恢復應該在七月份,即堂食基本恢復正常,餐飲店大批倒閉,新的店尚未入場的空檔期。

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進入3月以來餐飲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目前客流量平均水平不足去年同期的兩成,客流稀少導致堂食營收有限。餐企陷入復工不復市窘境之中,70.59%的樣本餐企表示企業最困難的時間為今年4月至5月。

在深圳經營小餐館的陳明(化名)表示,經歷4月以來的復工復產,目前門店仍然面臨不少困難。除營收外,人力成本、門店租金佔據餐企難復工前三甲,緊隨其後的是供應商應付帳款、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以及外賣等第三方平臺服務費。

「人力成本最大,其次是租金和原材料。因為營業收入覆蓋不了成本,但是員工工資依然要每個月支付。」白墨認為,餐飲企業復工與不復工都要政府支持,但關鍵是很多企業復工以後並不盈利。

「根據我與一些餐飲同仁的交流,大部分期待降房租,但可能性不大。」前述熟悉餐飲業的人士指出,對部分餐飲企業來說,不開工可能比開工要好,不開工只是有房租和財務費用,開工還要負擔工資,能源費,稅費等,儘管有稅收優惠政策。

為此,深圳市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永忠呼籲,希望政府多出臺活動、消費券、美食節活動,促進市民消費。同時,政府應注意將其出臺政策要精準傳至中小微企業。

零售:

消費券能否力挽狂瀾?

深圳最新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較大,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33.77億元,同比下降22.9%。

即將到來的五一長假,零售板塊能否挽回頹勢。前京東新通路戰略負責人孟奇認為,因為現在部分區域管控還是比較嚴格,加上無症狀感染以及輸入病例的持續發生,零售消費雖然會有恢復,但是較難出現報復性消費。而疊加失業、降薪等影響部分居民收入,消費信心受到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政府仍在不遺餘力刺激五一長假零售市場。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宣布,從5月1日起,海口各主要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點將推出「5月5折起」優惠活動。另外,將向市民遊客發放3000萬元鄉村旅遊電子消費券。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推出1萬支口紅5折優惠,香化、手錶、配飾等商品低至5折的活動。

事實上,海南的免稅業務在此次疫情期間打擊不小。中國旅遊集團免稅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無論是國內的免稅企業,還是國際的免稅企業,以及全球品牌商,都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實體零售受到不小影響,線上購物也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隨著疫情逐漸控制,這一段時間積蓄的消費欲望會集中釋放,因此,五一有可能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

各地密集發布的消費券也在五一長假升級加碼。五一期間,廣州市發放兩類消費券,分別是廣州市商務局提供的汽車消費惠民購車補貼,以及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文旅類消費券。其中補貼超過10億元的汽車消費惠民活動已在4月28日啟動。

自3月2日濟南發放2000萬消費券拉動文旅消費開始,浙江、山東、江蘇等地開始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其中,有多地發放的消費券達到億元級體量。

消費券能否帶動疲軟的零售市場?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政協委員曲建認為,地方政府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通過微信等渠道發放消費券,可以推動消費增長。消費券通過為消費者補貼的方式,讓大家去到熱點地區進行消費。還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產業發展需要,定向精準扶持,從而帶動社會商品零售的復甦。

「消費券有一定效果,但是消費券的形式是滿減,所以還是有一定門檻,而且因為適用的場景較多,大部分還是消耗在日常消費上。」孟奇對消費券的效用看法比較保守,他認為近期攜程等酒店相關的數據恢復也較慢,五一期間,基於旅遊產生的零售消費不會很理想。

另外,五一期間線上電商與線下實體商品的合作已經全面鋪開。上海日前啟動橫跨整個五一長假的「五五購物節」,除參與活動的商家將五五折起售店內商品外,拼多多也至少投入15億元現金及補貼,聯合10000家上海品牌和企業,採用發放現金消費券、線上線下一體化購物、「百億補貼+百大商場」聯合補貼,汽車等大額耐用品五五折等多種形式。

線上線下聯合能否產生乘數效應,莫岱青認為一方面取決於優惠力度,另一方面在於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孟奇認為,目前零售市場最大問題在於線下零售沒有業務量,依賴於線下的零售商電商轉型周期長,學習成本高,短期難見效。隨著上下遊產業成本提升,價格上也難以有競爭性。

相關焦點

  • 國慶你會報復性消費嗎
    #國慶你會報復性消費嗎#假期間多地酒店已經復甦,甚至連58888一晚的套房都已售罄,報復性消費來了?據某旅行平臺數據分析員透露,十一期間的酒店生意已經同比超過去年。以三亞網紅酒店亞特蘭蒂斯為例,十一期間的各種房型價格與平時持平,部分略有上漲一萬元左右,連58888一晚的套房都已售罄。
  • 五一假期國內機票低至一折:會出現報復性旅遊消費嗎?
    五一假期國內機票低至一折:會出現報復性旅遊消費嗎?來源:聯商網2020-04-28 17:01聯商網網消息:長達五天的2020年五一假期馬上來臨,對於經受春節假期被疫情禁足的國民來說,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五一長假;對於飽受疫情衝擊的經濟來說,這也是一個難得的五一黃金周。
  • 國慶消費額達上萬億!是報復性消費,還是消費假象?
    原因之一是歷年長假都是旅遊高峰,原因之二是受今年疫情影響,大家壓抑已久的消費欲望終於可以釋放了。有人稱原因二的這種現象為報復性消費。什麼是報復性消費呢?其實傳統經濟學裡並沒有這個概念,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人們的消費需求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的壓抑之後,開始釋放和反彈。就像孩子們準備完緊張壓抑的期末考後,肯定想要好好玩一番。
  • 這個長假「報復性」旅遊、消費、結婚全來了
    、報復性消費、報復性降溫、報復性結婚……回首這個假期,你的主題是什麼?江蘇、山西和甘肅地區則是國慶期間購物相關消費金額同比增速最快的地區,同比增長均超過13%。全國四面八方的旅遊愛好者長假期間前往西部,也帶動了當地餐飲消費增長,其中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區餐飲行業消費金額同比增長最快,普遍在兩成以上。
  • 今年五一連休5天,五一長假會恢復嗎
    一、五一長假是哪年取消的。2008年,國家取消了之前七天的「五一」長假(實際放假3天,加上前後兩個周末),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個小長假。二、五一長假取消以來有什麼影響。當年取消五一長假,增加3個小長假,目的是增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 五一小長假,蘇州最大奧特萊斯迎來報復性消費,奢侈品最受歡迎
    身邊很多小夥伴出門旅遊的時候都喜歡買東西,甚至有人會專門性的去購物旅遊。比如之前去日本購物的遊客就非常多,各種免稅店、打折商品恨不得都搬回家。但是前段時間我們確實在家宅太久了,再加上境外遊現在基本上告一段落。
  • 報復性旅遊、報復性消費 萬億巨頭美團3天暴漲1500億
    在出遊相關的數據上,十一期間,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慶位列旅遊消費活躍城市TOP 5。假期前4天,美團App酒店訂單超過今年五一同期兩倍,民宿訂單量與五一同期相比增長速度為114%。報復性消費圖/ 圖蟲4000桌排號、喝杯奶茶等一小時……這種出遊熱潮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消費數據。10月4日,微信支付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3日,國內旅遊消費暴漲,景區門票和酒店行業微信支付交易金額較「五一」假期前三天分別增長83.3%和70.75%。
  • 大數據解答:五一「報復性消費」到底回來沒?
    「報復性消費」到底來沒來?   五一小長假結束,支付寶、微信、蘇寧、旅遊出行企業紛紛發布假期消費報告,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可以從中看到疫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變化,可以看到被疫情抑制的大眾消費,有沒有「報復性」回歸?
  • 2020國慶數據出爐:「報復性旅遊」數據異常
    分析並對比近五年「國慶」長假旅遊數據,與「五一」、「端午」小長假數據發現,人們熱議的旅遊市場的「報復性旅遊」、「報復性消費」呈現出反常的狀態。人數比去年同期少,消費力比去年同期也少,是不是意味著今年「國慶+中秋」的長假裡,國內旅遊市場並未發生「報復性旅遊」和「報復性消費」呢?
  • 國慶節「報復性消費」,是喜,還是憂
    今年國慶,適逢中秋,8天的歷史性長假讓各大旅遊景區重新人滿為患。疫情後的消費市場,在雙節同慶的映襯下,重新得到反彈,加之許多旅遊景區實行免收門票的政策,「報復性消費」的出現不足為奇。畢竟,因為疫情原因,人們宅太久沒有出門了,消費的欲望變得更為強烈。
  • 十一國慶大長假!交通大數據分析!中國實現報復性旅遊嗎?
    10月1日至4日,中國十一長假的前4天,中國共累計有超過3億人次出遊,實現旅遊收入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經濟剛剛走出疫情之時,中國創造了全球最大的旅遊消費奇蹟,中國民眾的消費熱情開始報復性爆發。
  • 今年國慶長假各地景區再現「人從眾」,網友:「報復性」旅遊來了
    最初的春節旅遊,不得不擱置,後來期待著清明小長假、端午小長假、五一小長假等等,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還是會局限著我們出行的計劃。最後,把更多的期待放在了國慶七天長假。終於盼到了今年的國慶假期,不過和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國慶假期和傳統佳節中秋節剛好在一起,雙節更為有意義,假期也多了一天,今年的國慶假期變成了「八天長假」,那些我們擱置的旅行計劃終於可以重新安排上日程。
  • 報復性消費真的回來了嗎?
    國慶的消費如此旺盛,大家不禁想要問我們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真的要來了嗎?今年的國際假期已經過去了一半以上,我們看到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在國慶假期過半之前,我們僅實現了旅遊收入超過2,000億,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是報復性的消費,到底是不是真的回來了?
  • 國慶長假消費市場四大看點:餐飲旅遊加速復甦 美容植髮漸成新寵
    來源:消費日報網消費日報訊 (記者 盧嶽)2020年國慶中秋八天長假已經遠去。由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今年的國慶長假再次證明了其作為每年社會消費黃金時期的牢固地位,無論是餐飲旅遊還是文化娛樂,都迎來了全面復甦,甚至是「報復性消費」,看點頗多。
  • 五一旅遊經濟回暖50%,是報復性消費來臨?不,遊客是怕機票漲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5月8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五一假期旅遊經濟數據:5月1日至5日,全國累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累計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市場基本恢復了去年同期的50%。
  • 報復性旅遊,報復性拼單……剛剛過去的國慶甚至還有報復性結婚
    朱一旦的粗燥生活裡,有一集是旦總做直播賣勞力士,精心做了策劃卻壓根沒賣出兩塊……旦總納悶了:說好的報復性消費呢?段子博人一笑,不過要說起報復性消費,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確實異常火爆。吃個飯排號4000桌,喝杯奶茶等一小時,景區"人從眾"……壓抑一年了,好不容易有機會能花花錢,國人們都是蠻拼的。
  • 傳統旅遊淡季如期而至 今年的淡季會更淡嗎?
    黃金周已過去十餘天,傳統旅遊淡季如期而至。今年的淡季會更淡嗎?煎熬中復甦的旅遊業不免令人擔憂。上周末,距離廣州不到50公裡的順德某主題公園裡人潮湧動,停車場擠滿了來自佛山及順德本地,乃至江西、福建等地的自駕車輛。玩一個機動遊戲要等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縱使是淡季,周末旅遊市場並沒有想像中的糟糕。
  • 傳統旅遊淡季如期而至!今年的淡季會更淡嗎?
    傳統旅遊淡季如期而至。今年的淡季會更淡嗎?煎熬中復甦的旅遊業不免令人擔憂。
  • 「五一」假期這些消費「真香」
    今年「五一」小長假延長至5天,也是疫情後的第一個小長假。相較於往年,今年宅消費、夜經濟、周邊遊、中短途自駕遊等成為新熱點。疫情在,不遠遊!宅消費火爆,夜經濟「真香」 疫情期間,網上消費、雲端辦公、網上複課成為生活的主旋律,也直接影響了「五一」假期的消費趨勢。 一個明顯的特徵,花在家居用品方面的消費大幅增長。
  • 都在等五一...
    「疫情期間北京管太嚴了,大家都憋太久了,好不容易盼來了風險係數下調,加上五一假期延長,出行需求肯定是爆發的。」一位北京市民告訴記者。旅遊人數會不會迎來爆發性增長?餐飲企業倒閉潮和五一回暖是否如期而至?各地消費券政策出臺後五一實體店能否恢復元氣?證券時報.e公司帶來四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