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為媒 奉節綠水青山正成金山銀山
——2018第二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圓滿舉行
9月21日-10月2日,2018第二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在重慶奉節縣火熱舉行。
「好山好水好風光,有詩有橙有遠方。詩歌為媒,奉節綠水青山正成金山銀山。」10月8日,奉節縣委書記楊樹海表示,近年來,奉節縣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這根主線,持續推動棄煤啟美的同時,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恢復山水顏值、重修人文氣質,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人文優勢轉化為動力優勢。
楊樹海說,旅遊井噴背後,是奉節重拾「人文」、「生態」兩個寶貝後,從自然秀美、人文優美到發展壯美、社會和美的蝶變。
一組來自國慶長假的數據便是證明——國慶期間,奉節縣共接待遊客60.57萬人次,同比增長16.45%;旅遊收入達27889.54萬元,同比增長17.53%。
棄煤啟美「風景這邊獨好」
過去,奉節是全國產煤百強縣之一、重慶市第一產煤大縣。全縣30個鄉鎮中,涉煤鄉鎮達23個,產煤鄉鎮達14個,設計生產能力近600萬噸。很長一段時間,全縣財政稅收的大部分都來源於煤炭行業,最多時煤炭行業產值佔到全縣GDP的一半。
「棄煤啟美修復山水顏值。」奉節縣相關負責人稱,伴隨全國煤炭行業的下滑及其帶來的生態後患,「一煤獨大」的經濟結構讓奉節經濟一度陷入困境。奉節縣結合資源優勢,引入以華電和華能為代表的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建成奉節工業的重要支撐。「同樣是煤,經過全煙氣脫硫、脫硝後,達到了天然氣的標準,對環境幾無影響。」該負責人說。
為此,華電國際奉節電廠只能從山西、新疆等地購買煤炭,並特地投入3.8億元建設了一個碼頭,用於卸載煤炭。
奉節縣還加大力度推進煤礦企業「關停並轉」——這個曾經年產600萬噸的產煤大縣,關閉後僅保留9萬噸以上煤礦4個。
與此同時,奉節縣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著力實施森林田草生態修復工程、溼地生態修復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工業汙染防治和產業園區綠色改造工程、河湖庫區綜合治理工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工程等九大工程,築牢三峽庫區生態屏障,使奉節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據悉,今年奉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改廚、改廁、改水」,完成改造3.5萬戶,持續推進「清潔家園、和諧鄰裡」活動,完成農村環境衛生整治14萬戶,打造10個環境衛生模範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探索建立「垃圾兌現銀行」,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棄煤啟美後,利用自己的生態優勢,壯大生態產業。」奉節縣農委相關負責人稱,按照海拔高差,分為了低、中、高三帶,做大做強特色效益農業這篇文章,「既把產業做大,又為山水添綠。」
據介紹,在低山地帶,奉節重點對33萬畝臍橙產業「提質增效」;在中山地帶,建設20萬畝油橄欖基地,發展小水果,打造現代農業觀光體驗採摘園;在高山地帶,引導農民種植中藥材10萬畝、高山蔬菜30萬畝,帶動當地生態旅遊發展。
文旅雙修重塑人文氣質
奉節縣地處長江三峽要衝,歷史悠久,巴楚文化在此交匯,三峽地域特色和風俗民情濃鬱,自然山水與燦爛人文在這裡完美融合。
這裡不僅有雄偉的夔門,世界級喀斯特地質奇觀,白帝城,夔州古城,諸葛亮排八陣圖、劉備永安託孤,還有李白、杜甫、劉禹錫、陸遊、孟郊、白居易、蘇軾等文人墨客曾來這裡吟詩作賦。
「歷代詩人在奉節留下1萬餘首傳世詩篇。」奉節縣文化委相關負責人稱,其中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被譽為天下第一快詩;杜甫在奉節寓居一年多就寫下"夔州詩"481首,其「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被譽為天下第一律詩;劉禹錫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被譽為天下第一情詩。奉節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往來詩人最多、詩歌創作最豐富的地方,也使奉節形成了以詩詞文化為特質,多種文化並存的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資源。
今年5月,在全市旅遊發展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好「人文」牌,保護好利用好人文寶貝,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
奉節縣提出著力保護好利用好「生態」、「人文」兩個寶貝,文旅雙修重塑人文「氣質」,切實遵循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塑造一種文化精神,開拓更多的旅遊發展空間,點燃更多旅遊亮點,在潛在遊客中形成強大的文化向心力,最終成為旅遊目的地。
「圍繞生態與人文,奉節動作頻發。」奉節縣把全縣4099平方公裡當做一個開放式的大景區來打造,布局40平方公裡的縣城旅遊集散中心,白帝城·瞿塘峽、天坑·地縫兩大核心景區,大白帝城、九天龍鳳、官帽山三大旅遊示範區,鄉村旅遊示範點全面開花,形成「一心兩核三片多點」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同時開展鄉鎮、機關、學校、企業、社區、景區等「詩詞六進」活動,打造中華第一詩詞碑林和大型山水實景演藝《歸來三峽》等,促進旅遊與文化相生相伴、相互交融。
中國是詩的國度,奉節是詩的故園。去年10月,奉節以詩史長、詩品高、詩人顯,獲評「中華詩城」稱號。
文人墨客唱響「中華詩城」
9月21日晚,奉節縣職教中心。一場精彩的「詩夢飛揚」大型情景音詩畫演出,拉開了第二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的序幕。
「文人墨客唱響了『中華詩城』。」從「詩城千年」開篇,經「綠水青山·詩意山水」、「多彩文化·詩韻夔州」、「天地詩心·詩詞情緣」、「時代新篇·詩夢起航」,到「三峽之巔」結尾,陳鐸、張筠英、劉紀宏、劉小娜、張良策等吟誦嘉賓,沈鐵梅、廖昌永、陳思思等吟唱嘉賓傾情吟誦吟唱。
據介紹,開幕式還為中華詩教先進單位授牌,為詩詞大賽獲獎作者代表、才子佳人詩詞挑戰賽冠軍頒獎,同時舉行了全國旅行社聯盟籤約儀式和中華詩人節會旗交接儀式。
9月23日上午,奉節縣舉行2018年「詩詞六進」表彰大會。奉節縣教委、縣交委、縣民政局榮獲「詩詞六進」先進集體,劉滔、陳進、程奕婷等12人獲得「詩詞六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事實上,奉節縣依託常年開展的「詩詞六進」活動,一年來,先後實施千首詩詞培訓計劃,開展服務行業詩詞獎勵活動,組建詩詞百人團,組織網紅嘉賓、奉節籍名人吟夔州詩活動,並舉辦「好山好水好風光」山地攝影大會、第二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詞大賽、奉節縣「才子佳人」詩詞挑戰賽和全縣脫貧攻堅詩歌(新詩、順口溜、新民謠)大賽,製作了夔州詩詞文創產品,逐漸培育起全民詩書情懷。
從9月21日到10月2日,在詩歌節期間,奉節縣還舉辦了奉節縣電商購物節,萬名師生同吟「天下第一詩詞」,《夔州刺史劉禹錫》品鑑暨籤售會,首屆中國(重慶)「夔州工匠杯」傳統工藝展覽會,三峽之巔自行車挑戰賽,清風徐來董書民書法展,千人旗袍秀新版解說詞、導遊詞發布會等活動。
據介紹,今年第二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詞大賽,共有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的1943人參加,徵集作品1943篇。最後,廣東省裴進才《三峽舟中》等6篇作品獲金獎,湖北省潘世信《水調歌頭·三峽》等10篇作品獲銀獎,廣東省馮南鍾《過白帝城》等50篇作品獲銅獎,進一步展示了奉節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弘揚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
以詩為媒重回三峽之巔
「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奉節在人文內涵、城市面貌等諸多方面正悄然發生變化。」奉節縣縣長祁美文稱,全民吟詩頌詩,在傳承、培育詩書情懷,展示「中華詩城」形象的同時,正吸引四海來賓遊奉節,「詩歌為媒,奉節正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詩歌節期間,正逢中秋佳節。3天,奉節縣共接待遊客20.4956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769.87萬元,城區賓館入住率94.57%。
國慶長假,為讓遊客在奉節感受到詩城的魅力,奉節縣在景區設置了遇見中華詩城、達人詩心飛揚、三峽歸來·纖情瞿塘、高山流水覓知音·觀星亭內尋子期、夔門等你來等互動遊戲和活動。
在白帝城內的忠義廣場前,景區設立了以中華詩城為背景的寫真噴繪畫面,並收集奉節歷代詩詞佳作,遊客可以與穿戴詩人衣帽的工作人員進行合影留念;遊客達人憑白帝城景區門票在忠義廣場以填字、填詞遊戲與景區工作人員進行互動,還可獲得紀念品;在重白司碼頭原草船借箭處,利用碼頭舊船,通過收集三峽移民前奉節碼頭老照片並製作成噴繪畫面供遊客欣賞,供遊客回憶老三峽風土;根據夔門造型製作網絡挑戰門,遊客既可以欣賞中華山水之門的風景,還能夠參與在互動遊戲,挑戰最佳者還能得到天坑地縫門票。
此外,國慶期間白帝城景區還迎來了一位新朋友——機器人「小夔」。「小夔」不僅是個奉節百事通,還能背詩、唱歌,講解夔夔州文化、白帝城景點介紹等。
奉節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學忠透露,《歸來三峽》打造已接近尾聲。以詩為主題、以山水為載體、以科技為手段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呼之欲出,無疑這將是奉節旅遊又一亮點。
「一峽奉節橙,一笛夔門雪。一城天下詩,一腔心血熱……」
這是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範詩銀遍覽夔州風土人情,感念古人創作情懷,遂作繁榮五言歌行六首《詩行奉節:徜徉詩的故園》。如今,這首詩在景區為遊客廣為傳誦。
遊奉節、寫白帝、誦夔州,中華詩城傳天下、天下遊客來奉節。詩歌為媒重回三峽之巔,奉節的綠水青山正向金山銀山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