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吃掉」的太陽:6月21日將出現的天文奇觀——日環食

2020-12-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一個月3次食現象的天文景觀多久出現一次?

從6月5日開始,我們將在一個月(陰曆月,以下簡稱陰)內看到三次(日/月)食現象,此後要一直到2029年我們才能再一次看到這種現象發生。在2000年到2050年間,這種現象會發生14次,與之相比,一個公曆月(以下簡稱公)發生三次食現象則是較為罕見的。

2015年3月20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人們看到的偏食現象

圖片取自NASA/Robin Cordiner

2020年6月和7月,處於連續的新月(朔)或滿月(望)之中的一段時期內,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月(陰)3次食現象的天文景觀,而這段很可能發生(日/月)食現象的時期被稱作食季。這種一個食季發生3次(日/月)食現象的情況直到2029年都不會再有了。

2020年:

6月5日:半影月食

6月21日:日環食

7月5日:半影月食

上次一個月(陰)之內(處於新月與滿月之間的一段時期)出現3次(日/月)食現象還是在2018年的時候,而此現象從2018年7月13日日食期間出現的第十三個超級月亮開始,直到2018年8月11日日食後才結束:

2018年7月13日:日偏食

2018年7月27日:日全食

2018年8月11日:日偏食

所以我們多久才能遇到這種在一個月內出現3次食現象的情況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研究吧。

Fred Espenak拍攝的日全食

一個月(公)出現3次食現象,每年至少會有4次食現象——兩次日食兩次月食。相比較為常見的一年4次,一年中出現5、6次甚至是7次食現象是很罕見的。日食通常會在月食出現後約兩周到來,並且經常成對出現(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一般來說另下一次成對出現的食現象將與上一次相隔約6個月。

據NASA(日/月)食現象研究專家Fred Espenak稱,1801-2300年間的五個世紀之間,一個月(公)三次食現象的情況只會發生12次,其中有6次是一月2次日食+1次月食;另外6次是2次半影月食+1次日全食(或環食)。

上回一個月中發生三次日食是在2000年的7月份,當兩次日食約等於一次月食的時候

2000年7.1部分日食

2000年7.16全月食

2000年7.31部分日食

我們希望附加說明這三次日月食實際上發生在同一個沙羅周期,或者實際上是在223個陰曆月,在7.13和7.27還有2018年的8.11之前的日食月食.

在2000年7月之前,最後一次在一個日曆月內發生三次日食或月食是在1904年3月,當時兩次半影月食包圍了一次日食。

1904年3月2日:半影月食

1904年3月17日:日全食

1904年3月31日:半影月食

2000年7月之後,在2006年12月一個月內發生了三次日食和月食:

2006年12月1日:日偏食

2006年12月16日:月全食

2006年12月30日:日偏食

弗雷德·埃斯佩納克拍攝的月全食照片。

一個月三次日食。有些人認為公曆月份是人為的一種限制。使用一個自然的時間單位,也就是一個農曆月份(或朔望月)可能更為合適。朔望月是指連續的新月或滿月之間的時間段。

雖然在同一個歷月發生三次日食或月食是非常罕見的,但在一個朔望月發生三次日食或月食也並不少見。事實上,從2000年到2050年,一個月內的三次日食和月食現象總共發生了14次。有六次,一個朔望月裡出現了兩次日食和一次月食(2000年、2011年、2018年、2029年、2036年和2047年)。有八次,一個朔望月裡呈現了兩次月食和一次日食(2002年、2009年、2013年、2020年、2027年、2031年、2038年和2049年)。

一個朔望月裡三次日食和月食是指一年中有七次日食和月食

2018年的一個朔望月發生了三次日食:

2018年7月13日:日偏食

2018年7月27日:月全食

2018年8月11日:日偏食

在2018年之前,2013年的一個農曆月發生了三次日食和月食:

2013年4月25日:月偏食

2013年5月10日:日環食

2013年5月25日:半影月食

2018年後,2020年將出現一個月三次日食和月食:

2020年6月5日:半影月食

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

2020年7月5日:半影月食

信息來源:

2001-2100年日食、月食目錄

2001-2100年日食、月食目錄

總結:在一個日曆月裡,發生三次日食或月食是罕見的。但在一個朔望月內,三次日食或月食相對常見一些。從2000年到2050年,它一共發生了14次。

相關知識

當地球的一部分被月亮所投射的陰影完全或部分阻擋日光時,日食就會發生。當太陽,月亮和地球對齊時,會發生這種情況。這種對準回和新月(合音)重合,這說明月球最接近黃道平面。在整個月食的過程裡面,太陽的圓盤被月球完全遮蓋。但是在部分和環形日食中,只有部分太陽被遮蓋。如果說月亮在一個完美的圓形軌道上,更接近地球,並且在同一軌道平面內,那麼每個新月都會發生日全食。但是,由於月球的軌道相對於圍繞太陽的地球軌道來說傾斜的度數超過5度,因此其陰影通常會錯過地球。

日食只會在新月期間月亮離黃道平面足夠近的時候發生。這兩個事件必須同時滿足一個特殊條件,因為月球軌道在每個德拉龍月(27.212220天)也就是兩次橫越黃道,但是新月在每個月球一次月(29.530587981天)都發生一次。所以,日食和月食僅發生在日食季節,每年至少會發生兩次,最多五次。最多只會有兩個月蝕。

日全食很少見,因為在月食季節中,新月的時機需要更加的精準,這才能使觀測者(在地球上)與太陽和月球的中心對準。此外,月球的橢圓軌道經常使它離地球太遠,這回導致它的大小不足以完全阻擋太陽。不管在什麼地方,全日食都很少見,因為總量僅存在於地球表面上由月球的完整陰影或本影追蹤的狹窄路徑上。

作者:Bruce McClure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1日金環日食在哪看?金邊日環食全程直播地址
    據 @央視新聞 消息,本周日下午,我國多地將可觀測到「日環食」,其中「日環食」最大的看點便是可以看著月亮一點點「吃掉」太陽,最大時形成美麗的光環。此次「日環食」也被叫做「金環日食」、「金邊日食」,非常少見,下次在我國觀測要等到 2030 年。屆時太陽 99% 的面積都將被遮住,只剩下一圈細細的金邊。
  • 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天文與(2020.6.21)日環食
    比如2020年中的一個農曆月初一始於5月23日,二十九終於6月20日,這個農曆月中僅包含芒種一個節令,前一個中氣小滿位於5月20日,後一個中氣夏至位於6月21日,如果農曆月沒有進入下一個中氣,那麼它就將被算為前一個有中氣月的潤月,這個方法正好可以彌補農曆十二個月354天與回歸年365.2522天的差距,其原理是每3個回歸年就有37個朔望月,那麼多出來的這個朔望月就會只包含一節令,只要將這個月找出來作為潤月就能將農曆十二個月與公曆十二個一一對應
  • 6月21日將現超級日環食 我國多地可觀測
    【CNMO新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天文奇觀感興趣,但是由於錯過觀測時間或者沒有位於良好的觀測地點,有一些人可能都沒親眼見證過這些「夢幻」景色。這次機會來了,6月21日,正是父親節的這一天,蒼穹將繪出日環食天象,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全境都在見食區域內,意味著大家至少能觀測到日偏食。
  • 日環食示意圖來了!6月21日超級日環食觀測建議
    在我們的宇宙,各個行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距離,行星圍繞著太陽旋轉,而每個行星的轉速周期都不一樣,這樣一來就有可能發生一系列的天文現象,比如最為常見的月食,日環食。
  • 雲南邂逅千年最長日環食 民眾爭睹天文奇觀
    中新社昆明一月十五日電 題:雲南邂逅千年最長日環食  中新社記者 史廣林 保旭  十五日下午,一場「千年一遇」的日環食天象如約光臨中國。作為此次最佳觀測點的雲南,大部分地區晴空萬裡,各地民眾爭睹這一難得一見的天文奇觀。
  • 6月21日超級日環食來了!日環食觀測建議你知道多少?
    眾所周知,地平說是個不切實際的一個說法,之所以能夠形成日食或者月食以及即將在6月21日發生的日環食,都是在地球是個球體的基礎上才發生的。在我們的宇宙,各個行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距離,行星圍繞著太陽旋轉,而每個行星的轉速周期都不一樣,這樣一來就有可能發生一些列的天文現象,比如最為常見的月食,日環食。那麼6月21日,我國哪些地區是最佳觀測日環食的地點呢?
  • 日環食流星雨等5大天文奇觀下月扎堆上演
    日環食流星雨等5大天文奇觀下月扎堆上演 不僅如此,在元月15日傍晚還將有一場日環食,這是中國22年以來的首次日環食。此外,流星雨、火星衝日等罕見的天文奇觀也將於明年1月扎堆上演。  1月1日 月偏食 肉眼可見月亮邊緣發暗  2010年1月1日凌晨將發生一次食分非常小的月偏食,其食分僅為0.08,月偏食過程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初虧2時52分,食甚3時22分,復圓3時54分。
  • 夏至日巧遇天文奇觀日環食,中國可見 「金指環」
    6月21日「夏至日」下午,「日環食」天文景觀在我國境內上演。這是我國八年來第一次目睹到的日環食,錯過這次機會,在我國境內觀賞日環食,就要再等十年(2030年6月1日才再現)。這次「日環食」又被稱為「金環日食」,太陽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只剩下一圈金邊兒,非常少見。天文學家表示,此次「日環食」是2020年天宇最值得期待的天象。根據天文預測,6月21日,日環食將在非洲最早開始出現,並先後在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出現之後,進入我國。
  • 天狗食日,本年度最後一次天文奇觀上演,下一次等到明年6月
    2019年12月26日,各地上空上演日偏食天象,吸引許多天文愛好者觀看。當天中午我國全境都可以觀測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由於不處在環食帶內,我國全境只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且越往南食分(月亮遮住太陽直徑的比例)越大。
  • 太陽將被遮擋,時間發生在12月26日,這是2019年最後一個天文奇觀
    趣味探索訊 在2019年裡,各種怪異的天文奇觀都已經出現了,數量還特別的多。比如,8月30日出現在我國紹興天空上的巨型噴流,呈現驚豔的紫紅色。8月4日出現在淮安洪澤湖上空的海市蜃樓,展現了離奇古建築群,看起來好不清晰。11日出現在東北的火流星,瞬間照亮夜空,宛如白晝。還有7月北極圈天空出現一片火紅色,仿佛著火了。
  • 2020年堪稱「行星之年」,流星雨、日環食等天文奇觀將不斷上演
    六月,剛好把2020年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而在上半年,我們已經先後經歷了四場天文奇觀,分別是:2月18日的月掩火星,月亮和火星在東南方向同時升起並不斷的靠近,大約在凌晨四點多時,紅色的火星完全消失在月球的背面,直至凌晨五點多時,火星才重新出現在天空中。
  • 我國將現日環食21日上演 北京可見日偏食
    「日環食經常發生,但在一個地方來說並不常見」,朱進回憶說,上一次我國境內可見日環食在2010年1月,而據媒體報導,下一次再度光臨我國要到2020年6月21日。  「無論是日環食還是日偏食,都一定要用專門的東西看」,朱進提醒說,「肯定不能肉眼看,會看壞眼睛。」
  • 12月26日有日環食天文奇觀,為什麼我國只能看到日偏食?
    今年12月26日,月球將會遮擋住太陽,產生日環食現象,這將是本年度最後最重大的天文奇觀。在我國所有地方將會看到日偏食,太陽表面多達三分之一會被遮擋,就像傳說中的「天狗食日」那樣。那麼,日環食是怎麼產生的呢?為什麼這次日環食,我國只能看到日偏食呢?
  • 6月21日將迎來壯觀「日環食」 天象 西藏阿里是全國最佳觀賞地
    來源標題:今日迎來壯觀「日環食」 天象 6月21日是傳統節氣「夏至」,21日下午,天空將上演21世紀以來食分最大的「日環食」天象。
  • 6月21日 來海螺溝和天文學家共賞10年一見的天文奇觀​
    太陽中心被月球遮擋變得黑暗而邊緣未被遮住依然明亮耀眼太陽就會變成一輪金光閃爍的圓環如果有透亮薄雲遮擋通過雲層折射將會出現難得一見壯觀火環呈現在天際的震撼畫面這就是 日環食>2020年6月21日下午將有一次日環食橫穿中國大地璀璨的畫面異常珍貴你會錯過這個機會嗎?
  • 日環食是什麼?6月21日日環食觀賞攻略+各地見食時間表
    對於天文觀測愛好者來說,2020年最有看點的天象就是將在6月21日發生的日環食。  北京古觀象臺王玉民博士介紹,今年夏至將發生8年來我國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日食,全國大多數地方都可見到大食分日偏食。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在中國境內再想看到同樣的日食,恐怕就要等10年了。  本次日環食是否會發生接近全食的「奇觀」?觀賞要做哪些準備?
  • 2020年6月21日金邊日環食在哪看有直播嗎?附直播入口
    6月21日,夏至日。當日下午,一場觀賞效果絕佳的日環食將在我國境內上演,現已引發國人極大的觀測熱情。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非常大,太陽整個圓面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環食」。
  • 6月21日,巨大星球「尼比魯」將撞擊地球?NASA:好好看日環食吧
    【ALENG 自媒體】6月20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北京時間6月21日,北半球的人們將迎來兩個重要的天文事件:夏至和日環食。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5:43:33,地球人類將迎來夏至的重要天文事件。此時此刻,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後,太陽逐漸從北回歸線南移。夏至既是一個重要的天文事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因為這是24節氣之一。
  • 2020.6.21日環食時間幾點開始 今天日環食幾點食分最大
    6月21日(夏至),日環食天象將在我國天幕上演。筆者從廣州市五羊天象館了解到,這是我國8年來第一次目睹到的日環食,錯過這次良機,在我國境內觀賞日環食,就要再等十年(2030年6月1日才再現)。6月21日,在我國除了在環食帶內可以觀測到日環食外,其他各地都可看到食分不同的日偏食。
  • 6月21日日環食在哪裡能看到 可以看見日環食地方城市
    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國將出現一次日環食奇觀。  本次「日環食」非常接近全食,太陽剩下的一圈金邊兒會非常細,所以本次「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環食」。根據氣候條件和天氣狀況等分析,我國西藏等地將成為此次日環食的最佳觀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