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歡迎轉發】
◎文/編 烏江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題記
讀罷《蒙田隨筆》,原本想好生地寫點感想和體會。哪知愚人天賦欠佳、能力不足,正如前篇所言,好作罷,當起文抄公算了。
作這份特殊的文字工作前,我還要作點說明。為了讀者明白哪是蒙田的原話,我特地用符號「[]」括起來另立成段;第二自然段才是凡人所思所想———「教育人王福明說」。
今日繼續幹文抄公工作。
01把兒童教育交給父母,是多麼的愚蠢
【大家都極不慎重,把兒童教育交給父母,不管他們是多麼愚蠢和卑劣。】
教育人王福明說:我理解蒙田說的兒童教育交給父母,是指把自己的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它長輩)管理和教育。蒙田說的是國家需要對兒童教育和培養引起高度重視,而不是只交給生養自己的父母來教育。
目前我國悲哀的是農村大多數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家裡,讓自己年邁父母管理———隔代管理、隔代教育。
據自己多年來班主任經歷來看,現實的農村留守兒童就是如此。最糟糕的是讓孩子獨自在家。周一至周五在學校,周末獨自在家。這樣的父母,只管生孩子,不管孩子的成長———愚蠢至極———悲哀透頂。
這樣父母與其不生為佳。這樣不負責任的父母,把責任轉嫁到自己年邁的、可憐的父母身上,終歸有一天會遺憾的———無法彌補的。
父母們,要把自己的責任擔當起來啊!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父母管理,父母的責任已經完成的,因為把你們已經養大成人。你的孩子是你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父母的責任。
況且,隔代教育還有諸多問題。比如溺愛,習慣培養欠缺等。
總之,孩子留在父母身邊要比放在婆婆爺爺外公外婆身邊好得多。這也是父母的責任所在。
02心平氣和了,看事情是就會是另一個樣
【我們要做到知情達理,在怒火中燒時決不要揍打我們的僕人。】
【當脈搏加快、心裡有氣時,把事情擱一擱再說。心平氣和了,看事情就會是另一個樣。不然操縱的是情緒,說話的是情緒,而不是我們自己。】
教育人王福明說:說得太妙太妙了!———無比的素樸———簡單而深刻。當我們心裡鬱悶、心情不愉悅生氣時,脈搏會加快、心跳會加速,怒火已燒至頭腦,此時要特別理智、冷靜,決不要動手動腳。心裡有氣,換個環境,把事情擱一擱再說。
正如蒙田所說:「帶著情緒看錯誤會看得更大,就像透過濃霧看物體看不清楚。」說的千真萬確。帶著怒氣解決問題會失去理智。
「而且,謹慎而有分寸的懲罰,受罰的人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佳。不然的話,他受一個怒氣攻心的人懲罰,不認為自己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他反而認為自己沒錯,而是主人行為失控,滿臉怒容,粗話亂罵,一貫急躁魯莽。」教育孩子和處理學生問題時應該謹慎而有分寸的懲罰。
時間過去了,等事情涼了,就如煮熟沸騰的豬蹄湯一樣,熱氣也不再飄了,水也不翻騰了,一鍋平靜而香氣撲鼻而來,十分的誘人。心平氣和了,看事情就會是另一個樣。就正如心情舒爽時看初升的太陽就十分親切、向上、歡快,新的一天就開始,心情鬱悶時看初升的紅日就像一團火一樣在胸中燃燒,燒得自己整天悶悶不樂。
是的。努力學會不讓情緒操縱,不讓情緒說話,而要讓自己控制。
家長教育孩子莫不如此。教師教育學生莫如此!班主任教育莫不如此!太精闢了!
【亞里斯多德說,有時候發怒可以作為美德與英勇的武器。】
蒙田說:「讓我們的怒火發洩出來也勝過掖著讓自己受罪。氣憤心情表達出來就會減弱,寧可讓勢頭衝出體外也不要對著自己彆扭。」
發脾氣要有分寸,要分時間和場合。該控制還得理智地控制。
窗外陽光明媚,春風吹來格外清爽———該停筆了。
停就停吧。
以上是蒙田的《論發怒》篇所摘。
(烏江整理於2019年4月13日上午11:00於火陋。)
03結束語
文抄公整理於,待日繼續。
經典就是經典,蒙田的教育理論太精闢了!
原本寫讀後感,寫著寫著就成了抄書工了。因水平有限,讀得不深,悟得不透,那後面就是蒙田的一些精闢句子,順加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你認為呢?
#班主任管理#
歡迎閱讀教育人王福明更多的文章:1.《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教育學生儘可能不用「禁止」等詞語》
2.《學生自律最好,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無為而治》
3.《一位教師讀法國《蒙田隨筆》的讀書筆記(之六)》
4.《讀法國《蒙田隨筆》的讀書筆記(之五)》
5.《一位教師,讀《蒙田隨筆》的筆記整理教育篇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