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歷史記憶:古代食用貓頭鷹的宮廷陋習

2021-01-08 智慧女神的貓頭鷹

鴞(xiao)為何物,貓頭鷹的學名也。「賜鴞羮」其實就是賞賜你用貓頭鷹烹飪的湯食。這是古人的一種習俗,如果放在現在就是違法之事。因為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雖然有醫書中提到貓頭鷹有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但因治病而違法就得不償失了(附圖為印有古代宮廷賜鴞羮畫面的郵資明信片)。

印有賜鴞羹圖案的郵資明信片

古人食用貓頭鷹是有原因的,除了它的叫聲令人恐怖以外,對它的生活習性一無所知恐怕是主要原因。《東周列國志》提到,潁考叔為了勸諷鄭莊公和母親姜氏和好,特意準備了一隻鴞來給鄭莊公下酒。鄭莊公不解,潁考叔便說:鴞是一種惡鳥,母鳥含辛茹苦將它餵養長大,到頭來卻將母鳥吃掉,是天底下最該被吃掉的東西。《爾雅》中提到,鳥少美而長醜,為鶹鷅(也有稱流離,貓頭鷹的一種)。意思是流離這種鳥,小時候長得好看,但是長大了就變得醜陋了。長相難看次要,關鍵是小時候很乖巧,長大了,凶相畢露,吃掉了哺育自己的母鳥。《草木疏》中說:梟(鴞)也,關西謂之流離,大則食其母。許慎的《說文解字》更直白:梟(鴞),不孝鳥也。晉代的張華編了一首三字經:鳥在巢,母哺之,羽翼成,啄母目,翔去也。宋代的羅願還為其增加注釋,認為梟(鴞)不知報恩,長大之後仍然要從母鳥嘴裡索食,得不到,就把母鳥啄死吃掉。可見,梟(鴞)是一種鳥類中的啃老族,而且弒母。現實生活中,經過鳥類學家研究,貓頭鷹沒有幼鳥食用母鳥的習性,也毫無科學依據,昆蟲中的螳螂似乎有孕後食用丈夫的習性。

最早記載食鴞乃每年的夏至,古人認為,夏至這一天,陰氣回升,而陰為坤,為大地,所謂厚德載物。但是鴞害母,等於危害陰氣,於是用殺鴞的儀式來保護陰氣。手段也積極殘忍,都是將鴞活活剁碎完事兒。《史記封禪書》則稱,鴞是陰性動物,夏至時,陰氣最弱所以殺鴞祭祀地神。

到了漢代,漢武帝崇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之人們逐漸形成的上述觀念,貓頭鷹再次成為反面教材,以此告誡那些不好好愛戴母親的忤逆之徒,下場只能是被吃掉。漢武帝搞了一出端午賜梟羹給百官食用的做法,據說此做法一直延續的清代,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並序》說:庖捐惡鳥,俎獻肥龜」。蘇東坡吃過皇帝所賜的鴞羮,他在詩中說:「外廷已拜梟羹賜,應助吾君去不仁」。意思是,吃鴞羹,是為了聯繫到幫助皇帝去除不仁不義的人。賜鴞羮其目的不僅是為了維護孝道,同時也寓意著驅朝中惡人,忠君護主,為君分憂的寓意。

古人愚昧偏見的做法延續了幾千年,即使是現代,依舊有愛吃野味的「不仁」人士偷獵貓頭鷹大快朵頤,令人氣憤不已。就算是貓頭鷹有幼鳥食母的習性,那也是它的生存規律使然,用人類的道德觀念來衡量它,並捕食它都是錯誤的。一提到貓頭鷹,總有些人會來一句「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每每聽到,我總是掩鼻笑之!

相關焦點

  • 郵票上的穴鴞——加勒比海阿魯巴島神奇的貓頭鷹
    如此看來,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不可描述的心酸歷史,簡要了解了阿魯巴枯燥的歷史以後,還是聊點輕鬆的話題吧。如果你喜歡去異域旅遊,一定聽過旅行社的介紹,阿魯巴號稱是絲毫不遜色於馬爾地夫、峇里島的「度假天堂」,它有三寶:仙人掌、菠蘿、火烈鳥。火烈鳥高貴冷豔、與世無爭,是忠貞與愛情的象徵。
  • 歷史上3大陋習:中國古代裹腳,歐洲美人束腰,日本的不忍直視!
    歷史上3大陋習:中國古代裹腳,歐洲美人束腰, 日本的不忍直視!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就像是美國不過星期五,平常生活基本上不會用13這個數。如果在泰國新年的祝福是互相灑水就可以表示祝福,沒結婚的男女都是通過潑水錶達自己的愛意。
  • 郵票上的穴鴞——加勒比海阿魯巴島神奇的貓頭鷹
    如此看來,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不可描述的心酸歷史,簡要了解了阿魯巴枯燥的歷史以後,還是聊點輕鬆的話題吧。如果你喜歡去異域旅遊,一定聽過旅行社的介紹,阿魯巴號稱是絲毫不遜色於馬爾地夫、峇里島的「度假天堂」,它有三寶:仙人掌、菠蘿、火烈鳥。火烈鳥高貴冷豔、與世無爭,是忠貞與愛情的象徵。
  • 方寸絲路,古代帆船郵票
    古代帆船,作為古代海上運輸貿易的重要交通工具,對人類發展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之一,葡萄牙在歷史上曾為航海強國。2001年11月8日,中、葡兩國郵政部門聯合發行一套《古代帆船》特種郵票,全套2枚。一枚郵票圖名「中國古代帆船」,一枚郵票圖名「葡萄牙古代帆船」,它們分別表現的是數百年前,中、葡兩國人民廣泛用於沿海貿易與捕撈的海船。
  • 郵票裡的澳門記憶
    澳門郵票,雖然屬於地區性郵票,但它所展現的,已非一個地區的局限。一枚小小的郵票,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變遷,也悄然記錄著歲月的流逝。  當我們走進澳門郵票的世界裡,會驚奇地發現,郵票中的澳門並沒有因為西方文化的侵入而變成異國風情。
  • 故宮雪糕、古代聖賢郵票、國博日曆……什麼樣的文創能讓人「愛不...
    12位古代思想家郵票、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限量藏書票、AR明信片、典籍長河、宣紙《道德經》與《勸學篇》拉頁、楠木書籤、水晶鎮紙.......今天,110歲的國家圖書館又趕了回時髦,一套《汲古通今——古代聖賢智慧典記》郵票主題文創產品將古代元素與現代科技巧妙結合,精美大方,寓教於樂。
  • 貓頭鷹是吉是兇,法國/ 希臘有話要說 (2)
    畢卡索創造的貓頭鷹藝術品畢卡索養了一隻無角的貓頭鷹, 起名ubu雅典發行的150年紀念郵票 無角的歐盟發行的郵票,有角的可以這樣說,古代留下來的貓頭鷹形象,沒有角,而現代人們創造的貓頭鷹形象,是有角的。所以,雅典娜雖然本身是神話人物,她的貓頭鷹現實中的原型,應該是無角的。
  • 在古代,端午節不吃粽子,吃貓頭鷹!
    他經常讓宮廷畫家畫漢族的民俗世象,以聯絡滿漢感情,其中就包括徐揚繪製的這套《端陽故事圖冊》,此冊共八開,描繪了歷代端陽節的重要民俗活動,端陽節的習俗當然不止這八項,作為在如意館供職四十多年的宮廷畫家,徐揚深諳乾隆爺的喜好,針對性的選擇了這八個主題。
  • 古代宮廷在端午要賜梟羹百官食用以闢邪
    漢武帝時代,宮廷在端午要賜梟羹百官食用以闢邪。漢以前已有食梟羹習俗。《東周列國志》載:潁考叔為了勸諫鄭莊公與母親姜氏和好,請鄭莊公吃梟。鄭莊公問為什麼吃梟,潁考叔回答說,梟是一種惡鳥,長大以後會將含辛茹苦養大它的母親吃掉,所以梟鳥是最該被吃掉的。
  • 從郵票中認識貓頭鷹——你所不知道的灰林鴞
    因為喜歡收集關於貓頭鷹的郵票,幾年前,買到一枚2011年拉脫維亞共和國郵政部門發行的貓頭鷹郵資明信片。郵資圖由一張攝影照片而來,圖案中一隻貓頭鷹站立在一棵松柏枝杈上,旁邊的樹幹上露出一個近似圓形的樹洞,透過反射的光線,至少三顆貓頭鷹的蛋隱約出現在眼前。
  • 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為何死灰復燃
    非典過後,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為何又死灰復燃呢?  根本原因是野生動物消費市場的存在。目前社會上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尚比較薄弱,客觀上助長了獵殺、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在某些人身上根深蒂固。
  • 郵票文化解析:我國古代郵驛和清代以來的郵票
    從商代算起,至清末開始發行郵票止,我國的郵驛通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商代的「甲骨文」記載著郵政通信的情況:「有來僖自西,有來僖自北「僖」指商代的奴隸,被派駐在國境四方作衛戍的兵卒。這些「僖」常由山東西南北各方來報告邊疆軍情。可以說,這就是最早的通信兵種的起源。由此可見,最早的郵政通信,主要是帶有軍事性質。
  • 董利華:一枚郵票承載的紅色記憶
    嘉興有一位集郵愛好者—-葉士昌,當時葉先生的一位外國好友贈送他一枚南湖紅船郵票,葉先生特別高興,滿懷激動之情打開細細一看,原來是1971年7月1日阿爾巴尼亞發行《中國共產黨50周年》紀念郵票。作為一名集郵愛好者,他覺得:「紅船是我們中國的,是我們嘉興的,發行以紅船為題材的郵票應該由我們中國人自己做」。這是葉士昌先生遺孀陶女士於2018年5月5日講述給我聽的。
  • 郵票裡的澳門記憶
    澳門郵票,雖然屬於地區性郵票,但它所展現的,已非一個地區的局限。一枚小小的郵票,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變遷,也悄然記錄著歲月的流逝。  當我們走進澳門郵票的世界裡,會驚奇地發現,郵票中的澳門並沒有因為西方文化的侵入而變成異國風情。
  • 9月20日,《張騫》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舉行...
    本報訊(記者 耿薇張斌峰)9月20日,《張騫》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舉行。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莊長興致辭,省政協副主席馮月菊出席。  張騫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旅行家,一生兩次出使西域,被視為開拓絲綢之路、開啟東西方交往大門的第一人。
  • 吃貓頭鷹可以治偏頭痛?偏方是假 違法是真
    杭州網訊 民間傳言吃貓頭鷹可以治療偏頭痛,杭州一男子從他人處收購活體貓頭鷹等野生動物,並在微信朋友圈、市場尋找「食客」售賣。3月5日,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一審以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賭博罪判處被告人趙某某有期徒刑八年,並處罰金5.5萬元。
  • 抓1隻貓頭鷹也要被判刑?一被告人非法獵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獲刑一年
    案情回放頂風作案,釀成苦果被告人吳某德於2019年12月29日9時許,未經林業主管部門的許可,在安溪縣劍鬥鎮劍鬥村「土地公侖」山場,捕獲鴞形目鴟鴞科領角鴞(俗稱貓頭鷹)1隻。同日10時許,途經安溪縣劍鬥鎮劍鬥村中橋路段時被公安機關查獲。
  •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宮廷建築是在中國建築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皇宮是每個朝代最為重要的核心建築,也是一個朝代的象徵。秦朝鹹陽宮、阿房宮,漢朝未央宮、長樂宮,唐朝太極宮、大明宮,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故宮等,都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
  • 郵票上的中國古代名畫——清明上河圖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4年10月18日發行《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1套9枚。《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依據原版《清明上河圖》設計,全套九枚,橫三連,版票採用套票連印的形式呈現。全套郵票分三個段落,一到三枚表現了汴京郊野的春光,四到六枚描繪了繁忙的汴河漕運,七到九枚是對市井街道的描繪,反映了宋代都城街道縱橫、商貿繁華的景象。
  • 來自古代宮廷的減肥藥膳
    來自古代宮廷的減肥藥膳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在我國古代,宮廷御膳房就有了減肥藥膳,讓那些體態臃腫的皇家貴族變得體態優美。我們僅向大家推薦幾個減肥藥膳單:來自古代宮廷的減肥藥膳1、薏米粥《本草綱目》用薏米30克,白糖適量作原料。將薏苡仁洗淨,置於砂鍋內,加水適量,再將砂鍋置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煨熬。待薏苡仁熟爛後加入白糖即成,隨意飲食。能健脾除溼,減肥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