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在我國是絕對的美食,深受我國人民歡迎。自古以來,大閘蟹是人們桌上的上好菜餚,是招待上賓貴客的首選。在現代社會中,大閘蟹依然受人們喜愛,價格能賣到八十元,品質高的大閘蟹能賣到上百元。毫無疑問,大閘蟹在我國始終站在中高端消費人群餐桌上,普通民眾很難有機會吃到。
雖然大閘蟹,在我國受歡迎,在英國卻受到抵制。相關研究表明,英國大閘蟹數量能達到百萬隻以上。相關部門要花費極大時間和金錢去處理大閘蟹,但都是收效甚微。
我國大閘蟹早在1900年就漂洋過海到達歐洲,逐漸適應歐洲的水域環境,繼而在歐洲各國橫行。大閘蟹能在英國橫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英國水域環境好,適合大閘蟹生長,且沒有能有效克制大閘蟹生長的生物,大閘蟹以其超強的生存能力適應英國水域環境;二是英國的飲食習慣是使用刀叉,牛肉是其主要食物,而吃大閘蟹使用刀叉效率不高,因此大閘蟹得以存活。
對中國人來說大閘蟹就如同夢魘,能想像幾百年前歐洲人祖先看到大閘蟹,應該是很詫異和無奈。隨著時間推移,大閘蟹數量持續增加,負面影響接踵而至,英國卻無可奈何。
大閘蟹給英國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二:一是原有水域生物系統受到打擊,大閘蟹憑藉超強攻擊能力佔據小霸主地位;二是大閘蟹在土質河堤上打洞,成千上萬的洞穴就會導致堅固的河堤變得脆弱不堪,河堤垮塌風險增大。大閘蟹就像口香糖牢牢粘在英國人的水域中,任各種措施用盡都絲毫沒有辦法。
英國採取了三類措施:一是毒,利用毒藥毒殺大閘蟹,但對其它生物造成影響,因此放棄;二是捕,捕捉大閘蟹基本是無害化處理,但其中有英國原生物種,因此放棄;三是吃,大閘蟹壓根就不受英國人歡迎,銷售數據慘不忍睹。經過以上三大措施以後,大閘蟹算是真正在英國水域紮下深根,同時影響著英國水域環境。
泛濫成災的大閘蟹,為何不用吃來解決問題?除了前面提到的飲食習慣,還有兩點原因:一是英國大閘蟹的生長時間周期很長,大閘蟹個頭大,吃起來不如國內口感好;二是大閘蟹的數量太龐大,光靠吃很難對其種群造成任何影響。出口到我國難度同樣很大,雖然是從我國移民過去的大閘蟹,但畢竟百年時間過,物是人非事事休,想進口要先經過審查。再者說,大閘蟹進口到我國,捕撈加運輸成本,價格會高於國內,自然沒有競爭優勢。
相比國外的生物入侵,國內生物入侵大都很慘,最慘的屬小龍蝦,國外泛濫,國內卻高價難買。世界就是這麼奇怪,不同區域飲食差異極大,在我國是美食,在英國卻是入侵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