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正在休息
停業半個月後,上周六(12月8日),雙流萬達廣場前曾飽受爭議的「旋轉真馬」重新開業。
運營方
更換籠頭讓馬更舒適,增加人員強化安全培訓,並檢修了設備。
行業專家
由於國內並沒有「旋轉真馬」項目的行業標準,時間、休息以及場地都沒有標準,因而暫不提倡。
教育專家
對兒童來說,關愛生命教育的重要內涵就是對動物的關愛。
法律專家
應推動反虐待動物立法。
停運半個月後 「旋轉真馬」再運營
13日下午,記者到達雙流萬達廣場前時,旋轉的機器仍在,旁邊還有一塊約一百平方米的鋪草空地。不過現場並沒有真馬。按照商場人員的指示,記者來到「旋轉真馬」的運營方尚馬國際在廣場4樓的場地。在4樓,記者見到了15匹馬,標牌顯示,多數為「pony馬」,還有幾匹「混血」和「澳洲矮馬」。現場展板介紹,還可以提供「田園馬車」、「馬上三分鐘」、「萌馬餵養」等項目。
「暫停運營了大約半個月,上周六開始重新運營。」尚馬國際負責人薛先生介紹。他解釋了為何現場沒看到真馬:「我們比較靈活,周末和平時人流量大的時候,會把馬牽下來;人少時不下來。」他告訴記者,此前運營時工作日每天會有二三十人騎馬,周末會有六七十人,「七八成是小孩子。」
此前為什麼暫停運營呢?薛先生解釋稱,之前自己就有檢修設備的想法,「剛好趁這次事件,就停了下來。」半個月的時間裡,「主要是從安全方面做了一些改進。」他介紹,將原先馬含的鐵製水勒換成了韁繩製作的籠頭,「網上有質疑虐馬的,我們就改了籠頭。」在他看來,籠頭是馬休息時用的,「但是旋轉的話不涉及高難度的駕馭動作,這樣馬也會更舒適。」
此外,現場也增加了人員,「保證有兩名高級教練和兩名學員。」
運營方:
不涉及虐馬,項目不違法
是否注意到網絡上的評論?「有各種聲音,很正常。」薛先生堅持:旋轉真馬不涉及虐馬,「馬對於我們來說,遠不是有人想的『賺錢的工具』。」另一方面,對於一些網友提到的牛耕地、驢拉磨的比喻,他認為不大一樣:相比而言旋轉真馬的運動量要小得多。
「馬每天都需要遛的,教練會帶著馬打圈、狂跑。」薛先生說,「旋轉真馬」和行業中用到的固定方向轉的自動遛馬機相當。不過記者檢索發現,遛馬機的半徑更大,而現場「旋轉真馬」的半徑只有約3米。「不影響,半徑大小無非是快一點慢一點的區別,不管是負重還是體能,沒有任何問題。」薛先生說。
「不同的聲音我們聽到了,會進行反思以及項目的修正。」薛先生說。半個月的時間裡有沒有想過放棄?他表示,從來沒有過,「我們要做的是改進。」他認為,「旋轉真馬」在法律上沒有明文禁止,也不會對馬造成傷害,並且運動量也在馬的承受範圍內,「不提倡,也不是說不能開展。」
他表示,歡迎社會的監督,「更多人參與討論,我們也能更加公開、透明地運營這個項目。」
/ 馬業協會 /
「旋轉真馬」無行業標準 暫時不提倡
「『旋轉真馬』的項目在國內來說,還比較新穎。」中國馬業協會國家馬屬動物安全福利中心主任白旭說,事件中的小馬做直線、轉圈的運動都可以,「但是一般情況下,馬都是走直線,轉圈是場地限制下採取的做法。」另外,馬總朝一個方向轉圈,尤其是半徑小的時候,「腿和關節只在一個方向受力,會加重單側磨損。」
「實施的過程中,現場教練要嚴格控制速度、時間長度。」白旭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並沒有「旋轉真馬」這項活動的行業標準,因而多長時間一場、中間休息多久以及圈的直徑,這些都不好衡量。「沒有標準的情況下,如果商家一窩蜂上,會出現商家為了接更多遊客,不讓馬休息。」而為了經濟利益,增加馬匹以輪換休息,也會因為增加成本而不被商家選擇。「所以暫時不提倡這項活動。」
/ 教育專家 /
關愛動物是生命教育 的重要內涵
「最終要看這種做法對馬的健康是否造成了傷害。」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教育專家遊永恆表示。他認為,如何對待馬應該對兒童形成很好的示範,「不能讓兒童覺得馬在那裡當奴隸。」他告訴記者,關愛生命教育的重要內涵就是對動物的關愛,「也是培養兒童愛心的舉措。」
「木馬是道具,用真馬的話肯定存在很大爭議。」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用真馬存在虐待動物的嫌疑,「現在一些動物表演項目已經在陸續取消。」在他看來,創新的前提應當是尊重生命——同樣,這也是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現在從幼兒園就開始的生命教育,就包括如何與自然、動物相處。」
/ 法律專家 /
儘快推動 「反虐待動物」立法
「在娛樂場所將木馬換成真馬,我們認為是動物表演,不鼓勵。」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張式軍表示,目前這方面確實沒有相關法律規範,「有動物表演的馬戲團,更多的是靠道德的約束。」記者了解到,他也是《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和《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的研究起草專家之一。
他告訴記者,國內雖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是針對的是野生動物,對野生動物以外的動物的保護,在法律層面上基本是空白。「有一些部門規章裡有涉及,但是條款少、內容不全面。」他也呼籲,未來應當儘快推動相關方面的法律——尤其是「反虐待動物」的立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攝影記者 陶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