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菜」到「翠玉白菜」

2021-02-07 向上研究所

如何從一棵「菜」到「翠玉白菜」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菜」和「翠玉白菜」在本文中分別指什麼?


菜:在這裡形容資質普通的一般人或品質一般的原材料。


翠玉白菜:它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今年去臺北時特地去看了看,這翠玉白菜高9.1釐米,寬5.07釐米,長18.7釐米,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是百分百,但它是由翠玉所雕琢而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菜葉上還停留了兩隻昆蟲,蝗蟲與螽斯。昆蟲的每一根觸角都清晰可見,真是惟妙惟肖。

據說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宮的陳設器具,是清末瑾妃隨嫁的嫁妝。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嫁娘的純潔;螽斯和蝗蟲這兩種昆蟲素以多產著稱,寓意多子多孫。


自然色澤、人為形制、象徵意念,三者搭配和諧,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光是它的巧奪天工,更是關於這件作品的前世今生。據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翠玉白菜是由一整塊白綠相間的玉石雕琢而成。由於玉石半白半綠,甚至材質上還有一些斑點,最多也就是中等成色的材質,也就是本文提到的一顆普普通通的「菜」罷了。如果用其打個手鐲或其它配飾什麼的最後肯定也就是一般般的飾品而已。但讓人稱奇的是這個玉匠,他沒有用其打造普通的配飾,而是充分順應和利用其自然的色澤和分布,更在原玉條件的限制下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把它設計成一顆白菜。這樣原來白色的部分正好成為菜幫,原來綠色的部分正好是菜葉,在綠色最濃之處雕琢成了兩隻栩栩如生的昆蟲,甚至原材料上的一些斑點也成為白菜經過風霜後的自然成色。再加上好的寓意,真是巧奪天工,終於把一顆「菜」,打造成了一顆「翠玉白菜」,最終成為鎮館之寶。


一塊普通只有中等成色的玉石居然最後成為鎮館之寶,這充分展現了玉匠辨材、識材、用材的能力,是一種協調天然與人為的難得功力。遷移到我們的人才選拔、培養和使用上,是不是也有可能把一顆普通的菜變成翠玉白菜呢?


從人才供給的角度來看,卓越的人才和頂級品質的玉石一樣都是非常稀少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多的是資質中等人才,就像是品質中等的玉石。這大概無論在公司或團隊中都佔絕大多數的。如何讓這些普通的菜成為翠玉白菜,這是每個領導者在現有資源條件下提升團隊績效的關鍵路徑之一,非常值得認真思考和開始行動。


如果你是一位團隊領導者,正在為團隊內缺少得力幹將而發愁,又頭疼在外部很難找到你心儀的人才或即使找到了,待遇和條件不足以吸引他時,你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開始著手:


1、思維模式的轉變

過去我們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從外部找到頂級的人才,眼光總是關注在外部和頂級的人才上,這樣往往是以遺憾和失敗告終;殊不知在你的身邊和團隊中其實已經有翠玉白菜的胚子,只是你是否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這兒?是否能慧眼識才?是否能量才而用?更重要地是,是否有信心把一顆普通的菜塑造成翠玉白菜?


所以思維模式和關注點的轉變是第一步的。


2、選才角度的轉變

我們過去選才的重點更多會放在已展現出的業績和能力上,即使考慮到潛力這個維度,也更多使用現有的框架和機會去套。殊不知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改變的年代。很多的經營理念,運作方式都在主動或是被動的發生著快速變化。人才的認定也是如此。過去的人才在這快速變化的時代未必還是你的中流砥柱,過去普通的員工那些「普通」的品質和能力可能在新的商業模式和環境中大放異彩,甚至很可能成為你未來的鎮館之寶。


3、實踐打磨和雕琢

當然,不是每一顆普通的菜都能成為翠玉白菜。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本身經得起打磨和雕琢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才也是同樣的道理。看到的潛力和最後是否能真正發揮出來並轉化為業績是至關重要的。是否經得起在實踐中的摸爬滾打也是普通菜轉為翠玉白菜的關鍵所在。這也是很多優秀公司對於人才的觀點:賽馬而不光是相馬。


同時,在人才實踐打磨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團隊管理者來說,70/20/10法則揭示了人才培養和成長的規律。「70/20/10法則」是麥肯錫的一項研究成果,它揭示出人才70%的成長來自在崗培訓,20%來自向他人學習,10%在傳統的培訓學習。


在崗培訓,就是我們說的在實踐工作中的打磨和成長,這是人才成長根本和核心。


向他人學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Coaching(輔導)或者Mentoring(導師制)等等,通過與行為標杆或經驗豐富的人進行交流、模仿並得到反饋和建議。


自我學習,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提及的培訓的方式,例如課堂培訓、書本學習等等。


如果管理者能在有效辨才、識才的基礎上,再結合70/20/10進行有效的打磨,從一棵菜到翠玉白菜的可能必將大大增加。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Leader,當你從思維模式、選才標準、實踐打磨三個步驟開始思考並付諸行動時,你關於人才短缺、業績受阻的困惑可能開始有了新的思路和行動路徑。


Z目前是一家世界500強排名前列的公司最年輕的一位總監。當採訪她的職業發展歷程時讓我大吃一驚。原因是在從大學畢業到最初進入公司的前幾年裡,她的業績平平,不出色,也不差;當時的崗位屬於大團隊中一個普通的支持工作,責任不重,薪水也不錯,按時上下班,憑著過去的積累和60%的付出業績應付起來毫不費力。按我們文章中的標準,那時的她就是一顆普通的菜。她的轉變發生在公司來了一個新項目,原來的績優者不是已經滿負荷,就是對這個新項目不太感冒,所以領導嘗試讓她負責。這可把她的積極性、責任感和潛力全調動起來了。在近一年的時間裡,領導也給予了適當的支持和指導,所以雖然項目難度很大,中間也不乏溝溝坎坎,但最終她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項目。這讓領導、同事對她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她也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信心。此後形成了良性循環,更多的信任、更重要的崗位、更多的資源,更強的自信,大老闆們都搶著把她拉入自己的戰隊中,儼然從一顆菜逐漸變為各級老闆眼中的公司未來的翠玉白菜。


另外,如果你不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而是一個自己覺得現在還比較菜,但很羨慕翠玉白菜的人,你也在可以在別人沒注意到你,沒想好把你放哪,雕琢成什麼的時候,主動思考並借鑑Zenger Folkman的CPO模型,考慮一下如何把自己塑造成翠玉白菜。

1、 Competency 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在哪兒?

充分認識並發揮好自身能力和優勢,並把它磨礪得更突出,這是提升自信心和持續創造出色業績的前提。


2、 Passion 自己最喜歡做的什麼?

熱情和興趣是持續動力的源泉,特別是碰到挫折和挑戰時。


3、 Organization needs 哪兒是組織、團隊的需要和機會所在?

通常當你的能力、興趣和組織需求產生交集時,這是你最容易取得Top Performance的甜點區域。


我們人類和那塊玉石最大的不同是:玉石永遠只能處於被動狀態,等待玉匠來發現它,雕琢它和成就它;但我們人來卻擁有更多主動創造機會的可能。當你及時把自己身上的潛能和特質展現出來時,你從一棵菜轉變為「翠玉白菜」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增加。


最後,希望無論你是一位對人才躊躇滿志的團隊領導,還是一位覺得自己目前有些菜的璞玉,都來認真思考一下如何把他人或自己從一棵菜轉變為翠玉白菜吧!創造他人和自己的過程,是一個極富想像力,同時也充滿成就感的過程。希望未來不僅在博物館裡看到、聽到和唏噓一棵菜到翠玉白菜的故事,更在現實的舞臺和職場中看到更多翠玉白菜脫穎而出!


你會成為塑造翠玉白菜的高手嗎?趕快開始行動!



相關焦點

  • 原來著名的」翠玉白菜「不只有一棵!
    而說起翡翠的傳世之作,知名度最高的可能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棵翠玉白菜了。不少人前去臺北故宮,就是專程去看這棵「白菜」的。 其實,中國現存的翡翠白菜製品並不僅僅只有這一件,最知名的這件翠玉白菜今天不再贅述,一起來看看另兩件不怎麼常見的翠玉白菜。
  • 國寶「大白菜」,世界上至少就有六棵「國寶級」的翠玉白菜!
    中國傳世翡翠製品不多,說起翡翠的傳世之作,大家可能就會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棵翠玉白菜,這棵白菜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因為故宮元老那志良的讚賞,而聲名大振。近有不少大陸人去臺灣,專門就是想看看這棵「白菜」。白菜因其「百財」的美好寓意,象徵財源廣進,為官民所喜歡。除了「發財菜」這個寓意外,白菜也代表著平安與健康,自古民間就有「白菜豆腐保平安」一說。
  • 這棵買得起嗎?一起深層剖析故宮的翠玉白菜
    中國臺北故宮 翠玉白萊這棵「白菜"絕對是世界上最貴的一棵,現珍藏於中國臺北故宮。材質為翡翠玉,也稱緬甸玉。關於它的來歷,坊間有不少傳聞。流傳最廣的是:翠玉白萊是清光緒帝珍妃的陪嫁,當年珍妃因得罪慈禧太后,被迫害致死,翠玉白菜落入其姐瑾妃(光緒的妃子)手中。慈禧死後,白菜被作為陪葬品深埋墓穴。後來,軍閥孫殿英掘墓盜得,孫為平息眾怒,將這棵白菜偷偷進貢給了蔣介石。抗戰期間,隨故宮文物南遷,最後落腳於臺北。這棵白萊全長18.7釐米,最寬處9.1釐米,最厚的地方約5.07釐米。
  • 翠玉白菜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我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看過一張照片: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放在庭院中一大堆白菜裡面,院子裡的陽光燦爛,光線投照在白菜上
  • 揭秘臺北故宮以訛傳訛的鎮館寶貝之《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清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坊間有臺北故宮「鎮館三寶」之說,分別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 臺灣故宮"翠玉白菜"小蟲的須究竟哪裡去了
    四月二日,李慶安(左二)、郭素春(左一)等國民黨籍「立委」到臺北故宮了解鎮院之寶「翠玉白菜」和「滿文原檔」的受損原委。 中新社發 吳慶才 攝     翠玉白菜據說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宮的永和宮。翠玉白菜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蟈蟈。這棵白菜與真白菜一樣大小,滋潤新鮮,許多人到臺北「故宮」,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這棵「菜」。
  • 翠玉白菜當真價值過億?
    大陸遊客到臺灣旅遊,必去臺北故宮,去臺北故宮則必看翠玉白菜。在去年的臺北故宮壓軸大展「國寶總動員」中,它也赫然位列百件「國寶」之中,並享受獨特的待遇——置身於獨立展廳,觀眾需排隊才能一覽它的尊容。那麼,這翠玉白菜是何「神器」?在瑰寶雲集的臺北故宮中,它躋身「國寶」之列是否名副其實?價值又是多少?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林清玄:翠玉白菜
    我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看過一張照片: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放在庭院中一大堆白菜裡面,院子裡的陽光燦爛,光線投照在白菜上,只有翠玉白菜反射著耀眼的光芒。翠玉白菜是一大堆白菜裡體積最小的,但最珍貴、最耀目,是故宮的鎮山之寶。那一幅照片印在我的心版上,經過十幾年了,還未曾稍忘。
  • 臺北故宮內的翠玉白菜造型精美,天津博物館的白菜同樣價值連城
    這件寶貝就是翠玉白菜,是晚清光緒皇帝其中一個妃子的陪嫁品。其實這顆白菜本身的價值並不是很高,至少無法與國寶級的寶貝相比。但是這顆玉白菜的雕刻手法卻非常精緻,表面上看起來就像真正的白菜一樣。工匠在製作這顆白菜的時候,根據材質特定工藝,用白玉雕刻成白菜的菜身,再把翠玉雕刻成白菜的菜葉,而且菜葉上還有兩隻昆蟲。
  • 這家博物館的重要文物為一棵白菜,是光緒瑾妃的嫁妝
    級別越高的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獨特,像這家博物館有一件文物是白菜,是光緒瑾妃的嫁妝!這家博物館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館,光聽名字就知道它是臺灣省博物館中級別最高的,欲與北京故宮博物館一比高下的感覺。臺北故宮博物館又稱臺北故宮,建立於1962年, 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一家綜合性的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並稱為中國三大博物館。
  • 「翠玉白菜」榮膺臺北故宮人氣王,意外現破損
    面積不大的臺北故宮早就聽說過,每天上午的9點到11點,是旅遊團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比較集中的時段,一時間人潮湧動翠玉白菜,小小一支在臺北「故宮」舉辦過的一個網絡投票中,翠玉白菜以最高票當選十件最受歡迎文物的冠軍,正是這棵人見人愛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曾為光緒皇帝妃子的嫁妝
    翠玉白菜傘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一反皇家嚴肅端莊的傳統印象,大走親民路線,還根據翠玉白菜而設計的雨傘、以宋瓷冰裂紋路設計的冰山一腳襪、有把黃公望的名畫 這棵白菜與真白菜一樣大小 曾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 翠玉白菜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雕刻而成
  • 遊遍臺灣:到臺北故宮看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
    翠玉白菜    開欄的話:大陸同胞赴臺觀光旅遊,如今已成為兩岸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到臺灣第一站是臺北,在臺北,故宮不可不看。  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市郊外雙溪,佔地1200畝,1965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又被稱為「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築仿北京故宮的形式,採用中國宮廷式的設計風格。臺北故宮的門票是成人100元新臺幣(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軍人、警察和學生憑證半價,6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臺灣民眾免費。
  • 臺北故宮稀世珍寶「翠玉白菜」遭到毀損(圖)
    國寶級文物「翠玉白菜」受損  翠玉白菜據說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居住的北京故宮永和宮。它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部位雕成菜葉,灰白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俗稱蟈蟈的螽斯。
  • 美文品讀翠玉白菜
    林清玄       我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看過一張照片: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放在庭院中一大堆白菜裡面,院子裡的陽光燦爛,光線投照在白菜上,只有翠玉白菜反射著耀眼的光芒。翠玉白菜是一大堆白菜裡體積最小的,但最珍貴、最耀目,是故宮的鎮山之寶。   那一幅照片印在我的心版上,經過十幾年了,還未曾稍忘。   翠玉白菜確實是那樣輕薄短小,往往出乎第一次看見的人的意料,大約只有合著的一巴掌那麼大,與一般的白菜大小不能相比。   後來,我發現故宮的許多「重寶」,都是很「輕巧」的,最好的玉器,瓷器,茶具也往往不是頂大的。
  •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翠玉白菜,真的是珍妃嫁妝嗎?珍妃親侄女這麼說
    說到這裡,不妨來說說翠玉白菜。有種明顯有抹黑慈禧太后的說法,說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有一棵翠玉白菜,這件稀世珍寶原本是珍妃的嫁妝。事實果真如此嗎?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的確有一棵大型的翠玉白菜,綠葉白心,菜梗上刻有一隻振翅的蟈蟈,另外還有兩隻紅白相間的馬蜂。只可惜,1928年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乾隆和慈禧兩座陵寢後,這棵舉世無雙的翠玉白菜也就不知去向了。
  • 鹽巴雕的翠玉白菜
    記者翁禎霞/攝影      炒鹽炒出翠玉白菜?臺鹽在屏東美術館推出文創展,溫潤如玉的翠玉白菜,很多人還以為是玉雕的,近看才發現全是鹽巴雕的,展出以來,深獲好評,藝術家羅廣維經過炒鹽、烤鹽、拌鹽等程序,果然炒出「好菜」。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驚現缺損 懷疑可能被掉包圖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形成了暈素搭配的一頓「饗宴」        遊臺北必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到「故宮」必看鎮院之寶翠玉白菜,不幸的是竟傳出這個最具人氣的展品遭到毀損!菜葉上面左邊一根須,斷了一小節,約有一公分缺損。高雄借展後發現毀損    【大公報訊】據《聯合晚報》二十七日消息:翠玉白菜是當年從北京故宮遷出,一路南運到臺灣的完美無瑕頂級藝術品。在二○○三年十二月到二○○四年三月,也即是臺灣「總統」選舉正熱時,在「南北文化平權」的政策下,「故宮」選了一百多件寶物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三個月,其中最受注目的就是翠玉白菜。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