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麻塘壩,左邊第一個懸棺集中的景點,巖高約70米,其形狀很像一副巨大的石頭棺材。峭壁半巖上有一窪巖腔,壘放了29具棺材,像一家賣棺材的店鋪,因而被人們稱之為「棺材鋪」。此處有一具非常獨特的棺材,橫切面呈「鼓」形,體積最大,是懸棺中不可多見的一具「四合頭」,1985年發掘時,從這具棺材內取出一木製圖形,像一隻手掌,也像燃燒的火焰,取名「掌形匾」或「火焰板」。
棺材鋪懸棺
傳說,這巨大的像棺材一樣的巖石上,能生長一種叫做「蟹爪神花」的神藥,是這巨大天然的石棺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後長出來的棺黃。要六十年長莖,六十年開花,六十年結果,足足一百八十年才有一朵,因此異常珍貴。將蟹爪神花搗爛,加上止血的藥,治刀傷、槍傷立竿見影,敷上就好,甚至可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像瘟疫傳染也能藥到病除,有點像傳說中的靈芝草,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上排中間一具最大的「四合頭」
據說這二十九具堆壘的棺材中,大部分是為保護蟹爪神花而獻出生命的僰人,其中那具最高大的「四合頭」,是一位名叫阿巖的的僰人首領,因為保護蟹爪神花犧牲後,族人為他製作了最大的棺木。如果你仔細搜尋,還能看到高巖上的點點紅色,那是當年阿巖噴濺到巖上的血跡。那麼,這位僰人首領是怎麼犧牲的呢?
生長蟹爪神花的棺材鋪巖石
明景泰元年(1450),官府派人到珙縣、戎縣、筠連等各少數民族山寨徵糧作為賦稅。這些徵糧的漢族官差,不僅在大小鬥上做文章,即通過改變鬥的厚薄來剋扣糧食,而且對少數民族蔑視侮辱,百姓無不怨恨。
到珙縣羅星渡守御千戶所收糧時,適逢麻塘壩僰人頭領阿巖帶領族人挑糧去交賦稅。阿巖他們一共去了15人,每人挑四鬥穀子,每鬥40斤,共60鬥。可收糧的公差把穀子倒在他們自製的鬥裡,只量出了53鬥不足,阿巖他們很不服氣,可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與他們吵鬧起來,阿巖說:「你們這些漢人,專門欺壓我們僰人,腦殼上生瘡,腳底下流膿——壞透頂了。」另一個僰人接著說:「你們幹斑竹都烤得流油,我們癩疙寶滾潲缸——忍氣吞聲過日子,看我不砸了你們的狗頭。」
收糧的公差譏笑僰人說:「你們這些連一、二、三都數不清楚的蠻子,還有資格在這裡鬧,趕快回去再補七鬥來,懂不懂七鬥是多少啊?你們都是豆牙子的腳腳——拐的。來我們教你一下,下輩子不要投錯了胎,再當蠻子哦!」這些一根腸子通到底的僰人,哪裡受得了漢人這等羞辱,憤怒到了極點,阿巖一聲招呼,十五個僰人一起衝進去砸爛那鬥,才發現這鬥比他們平常用的鬥薄了很多。
一般正常的鬥剛好裝40斤,經過公差特製的鬥,由於薄了很多,就能裝出45斤。這樣一來,僰人挑來的60鬥,2400斤穀子,就被少量出300斤,七鬥。這些漢族公差就是這樣欺壓百姓,中飽私囊,怎麼不激起人民的反抗?阿巖說:「這不是癩子腦殼上的蝨子——明擺著的整我們嗎?今天是羅漢竹打狗——遇到節疤上了。以前我們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殺了他們!」僰人將這幾個公差抓起來,捆在樹木上,歷數其罪惡,揮刀殺死了他們。
千戶所其他人員立即將這件事飛告縣衙,接著又層層上告敘府,四川巡撫,最後奏報朝廷。朝廷派遣僉都御史李匡、監察御史劉幹帶兵處理此事。
官軍到麻塘壩時,正值盛夏,又遇當地瘟疫流行,士兵大都染上瘟疫,死者甚多,李匡、劉幹也被瘟疫纏繞,士兵已無戰鬥力,於是大步後撤,避免與僰人戰鬥。
就在官軍受到瘟疫傳染之時,與僰人有仇恨的漢人,向李匡、劉幹報告了棺材鋪上能生長蟹爪神花神藥,能治療瘟疫的情況。李、劉二人一邊速上奏朝廷,報告官軍大量染上瘟疫的情況,請求速派軍隊支援,後朝廷立即派都指揮周貴等率官軍前往增援。一邊準備到麻塘壩搶神藥蟹爪神花。
僰人偵察到官軍動向後,組織老弱病殘,婦女小孩,背起財物用具,躲進樹木茂密、山高谷深的原始森林,只留下阿巖帶領的僰人青壯年,駐守麻塘壩,保護棺材鋪的蟹爪神花。一場為爭奪與保衛蟹爪神花神藥的戰爭即將打響。
那一天,上萬官軍,把個小小麻塘壩口圍得水洩不通,僰人勇士英勇衝殺,無奈寡不敵眾,紛紛戰死。阿巖帶領兄弟們邊打邊退,最後退到了棺材鋪腳下,再也不能退了。可官軍就像洶湧的潮水,還在不斷湧來,為了蟹爪神花,周貴勢在必奪,命令明軍士兵,只能進不能退,退後的士兵,立即被督軍斬首。明軍士兵進也是死,退也是死,不如進,死了也算戰死的,於是奮勇向前。
阿巖身邊的兄弟,一個又一個地倒下,最後只剩下他和幾個身體強壯、本領高強的人。阿巖邊拼殺邊對兄弟們說:「你們堅持住,他們的目標是蟹爪神花,待我找機會去把藥毀壞了。」然後,抽個空轉身跳上棺材鋪,將石頭上的蟹爪神花一朵一朵地摘到手裡,準備毀壞。就在阿巖轉身退出戰場時,最後的幾個弟兄,也因沒有了最有力的大王並肩作戰,失去相互配合而很快倒在血泊之中。
最後只剩下阿巖一個人趴在石頭上,手裡正在摘蟹爪神花。周貴命令,所有明軍將領,拉弓搭箭,說一聲:「放!」真可謂萬箭齊發,阿巖被無數箭杆射中,慢慢從巖上滑了下來,巖上留下箭頭射穿身體後噴濺出來的鮮血。阿巖用盡最後的力氣,將蟹爪神花全部吞進嘴裡,一點一點地咽進喉嚨,待明軍衝到阿巖面前時,一切都結束了,阿巖的生命沒有了,蟹爪神花也沒有了。
劉幹和許多明軍將士一樣,都死於瘟疫,李匡後來病好了,接到朝廷的命令,與周貴大軍一道,離開了珙縣。
明軍離開珙縣後,僰人從大山裡出來,回到麻塘壩,按照僰人最隆重的儀式為阿巖行了懸棺葬。不僅給他做了一口象徵上下和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四合頭」棺材,表示阿巖的靈魂將永遠保存在僰人的每個角落;而且還在他的頭下,枕上象徵他們部落如同永遠熊熊燃燒烈火的木製板,希望阿巖的靈魂,就像火焰一樣照亮後人,使僰人就像熊熊大火永遠興旺發達。
人們說,棺材鋪巖石上那點點紅色,就是阿巖鮮血噴濺到上面留下的,至今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