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非同尋常、爬坡過坎的2020年,南部山區擊楫中流,全力推進「兩山」論落地落實,生態建設與民生保障取得了新突破:
成功入選首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生態保護水平邁上新高度;
9個單位成功創建全國康養示範區、基地、人家,佔全省總數的將近三分之一,康養產業發展已在全省前列;
15家民宿通過聯審,佔全市總數的26%,其中,五星級民宿佔全市的87.5%,成為全市民宿產業發展「標杆」……
南部山區正用實際行動,深度詮釋「南美」內涵,爭當全市「南美」戰略的「領跑者」。
生態美:入選首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
「生態美」是「南美」的基礎。
自南部山區管委會成立以來,生態保護便馳而不息:
加大荒山造林力度,2018—2020年完成綠化6萬畝,目前公益林面積35.29萬畝,商品林和經濟林30.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7.46%;
持續人居環境提升,完成10個齊魯樣板村、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項目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十八盤村榮獲「山東省森林村居」稱號,西營街道被評為省級森林鄉鎮;
攻堅拆違拆臨行動,從2017年以來,四年累計拆除違建6871處、423萬平方米,生態空間合理拓展、有效保護;
提升汙水處理能力,完善汙水管網建設,新建仲宮、西營、柳埠3處汙水處理廠,完成76個村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活汙水妥善處置……
如今,這些為生態而「戰」的成果,正不斷轉化為南部山區實現「兩山」論落地、爭做「南美」戰略「領跑者」的絕對優勢。
2020年4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山東省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試行)》,正式啟動省級「兩山」基地評選工作。
南部山區作為濟南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在「兩山」基地評選中當仁不讓,提出:必須在全省「兩山」基地創建工作中走在前列,並制定了三年內先創省級、再創國家級的具體目標。
為此,南部山區管委會制定了六條主線: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為抓手,構築「綠水青山」、實現綠色惠民富民;以發展生態康養和文旅產業為著力點,實現生態與民生共贏;以生態補償為手段,保值增值自然資本;以「多規合一」為引領,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以林長制、河長制為保障,做好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加減法」;以鄉村振興工作為措施,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真正將眼前的綠水青山轉化成百姓家中的金山銀山。
2020年12月31日,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20年第9號公告,南部山區正式命名第一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
然而生態保護永不止步。近日,南部山區已正式啟動國家級「兩山基地」創建籌備工作,全面推進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持續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努力打造生態南山、詩畫南山、富裕南山、幸福南山。
生活美:創建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區 助力「康養濟南」建設「生活美」是「南美」的落腳點。2020年,南部山區投資8.2億元,完成156個村自來水改造,徹底解決了老百姓飲水安全問題。該工程無論是投資力度,還是社會效益,都是南部山區民生保障工作中一次創紀錄的新突破。
在「南美」建設中,南部山區始終把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落腳點,時刻關注群眾「生活美」的小日子,並且大力發展康養產業,致力於向社會提供更多層次、更多種類、更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南美」中的「生活美」輻射範圍更廣。
近年來,南部山區致力於森林生態環境提升,先後投資3000餘萬元,修繕了山間蓄水池、水井、山間道路及山頂防火通道等設施,山區林貌明顯改觀,為加快森林康養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成了適宜康養居住的中高端民宿38家,策劃打造了「泉鄉慢谷」「泉鄉藥谷」等鄉村旅遊路線,規劃建設了以休閒養生為主的黃鹿泉山景小鎮、積米峪深氧綠谷、鳳凰谷田園綜合體,有些地方還成了「網紅」打卡地,成為省內森林康養休閒度假的理想目的地。去年,南部山區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濟南泉鄉康養產業發展論壇」,來自全國的頂尖學者專家匯聚一堂,共話「康養濟南」發展。 2020年,南部山區積極申報全國森林康養區、基地、人家,9個單位入選,佔全省總數的將近三分之一,這標誌著其康養產業發展已走在全省前列。
建設「生態濟南」「康養濟南」是我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下一步,南部山區將以此次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為契機,全面摸排現有森林康養基礎服務設施情況,規範、引導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為打造「康養濟南」「生態濟南」貢獻「南山力量」。
生計美:引領省內民宿產業發展 實現生態與民生共贏
「生計美」是「南美」的碩果。
「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改善民生共贏的路子。」日前,在全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訪中,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說。
「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改善民生共贏」,這是南部山區近年來始終瞄準的目標,也是對「兩山」論的生動詮釋和落地落實。如何才能實現這種雙贏?找準產業是關鍵。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時指出,「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同樣是2019年,我市出臺了《濟南市民宿管理辦法》《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民宿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機遇是發展的加速器。
對於既有生態優勢,又有產業基礎的南部山區來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全市民宿政策紅利,成為將民宿產業做大做強,做成南山特色、行業標杆的一個機遇。
南部山區創新探索,研究制定了《南部山區民宿聯審實施細則(試行)》。成立由生態保護局牽頭,公安分局、規劃發展局、市場監管局、社會事務局等部門組成的南部山區民宿聯審工作領導小組,對民宿選址、汙染防治、規範經營、公共衛生等進行審核。領導小組採取「統一組織、上門服務」的方式,組織成員單位進行現場審查,驗收合格報市文化和旅遊局,統一製作並授牌。
這一舉措,釐清了針對民宿產業各職能部門職責,明確了民宿建設標準和程序,形成了民宿「建設前指導、建成後聯審、運營中監管」的完備體系。標誌著南部山區的民宿產業走上了規範化和標準化之路,成為全省首個建立起比較成熟、完善、易操作的民宿聯審機制的縣區。
目前,南部山區民宿基本形成了三種運營模式:以泥淤泉西村為代表的「村集體+農戶」模式;以柏樹崖村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村集體+農戶」模式;以九如山民宿群落為代表的「景區民宿」模式。截至2020年底,南部山區已通過聯審的民宿15家,佔全市總數的26%。其中,五星級民宿7個,佔全市總數的87.5%;四星級民宿13個,佔全市總數的46.4%;三星級民宿27個,佔全市總數的26.5%。南部山區已成為全市民宿產業發展的「領航者」和「標杆」。
民宿產業的健康發展,美了生態,也紅了老百姓的日子。同時,也使南部山區生態遊從「景區觀光」吃、玩為主的低端遊,向「深度體驗」吃、住、玩的高端遊轉變,促進了旅遊業迭代升級,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群眾的金山銀山,讓「兩山」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宏偉藍圖,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的規劃《建議》,讓我們備受鼓舞、催人奮進。」文東河說,「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南部山區將發揚泰山挑山工精神,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把全會作出的部署轉化為擔當落實的有力行動,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改善民生共贏的路子,奮力譜寫南部山區生態美、生活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李小夢通訊員屈振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