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國家,雖然人均GDP只有三千多美元,卻被譽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它就是不丹,一個夾在中印兩大國之間的小國。受國內宣傳的影響,很多中國人都對不丹非常嚮往,恨不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去這最後的人間淨土那裡洗滌心靈。
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真的有這個打算並且開始這麼做了,就會很快發現去不丹旅行與去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因為你根本沒辦法在國內找到可以辦籤證的大使館。這是為什麼呢?說出來你肯定不敢相信,不丹作為中國的鄰國,居然到現在都沒有和中國建交!
沒有建交當然就沒有大使館,所以中國人去不丹旅行,只有兩個途徑:一是經由和不丹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入境,比如印度、孟加拉國等國;二是通過不丹國內的旅行社辦理籤證。
說好的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和不丹卻沒有建交
不丹和中國接壤,雖然隔著喜馬拉雅山脈,翻越比較困難,但好歹地理上很近。再加上不丹的主體民族和中國的藏族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兩國理應來往密切才對,可為什麼連外交關係都不存在?
由於中國的特殊性,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會不會不丹是臺灣的邦交國,所以才不和它建交?然而遍查臺灣的所謂邦交國名單,卻沒有一個叫不丹的國家,所以兩國沒有建交,絕對與臺灣無關。
既然不是因為臺灣,那又是為了什麼呢?答案很有意思,不是中國不願意和不丹建交,甚至也不是不丹不願意和中國建交,而是一個第三方國家——印度,不允許不丹和中國建交。
想和不丹建交?先得過印度這關
迄今為止,與不丹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一共只有21個,再加上歐盟這個國際組織,一共也才22個。然而全世界的國家數量卻有224個,也就是說,不丹至今只和全世界十分之一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不過這也不能怪不丹,正如前面所說,不是不丹不願意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而是印度不允許。事實上,別說中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裡面,就沒有一個是不丹的邦交國,可見印度把不丹看得多緊,生怕哪個大國和不丹走得太近,影響它對不丹的控制。
目前和不丹有建交的國家,基本都集中在南亞、東南亞一帶,也都是在印度的首肯之下才建立外交關係的。很明顯,印度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比較大,讓不丹和這些地區的小國建交,不至於動搖印度在不丹的特殊地位。
所以說,哪個國家想和不丹建交,就得先過印度這一關,以當前中印關係走勢來看,中國和不丹建交,恐怕是遙遙無期了。是鄰居卻不能串門,無論中國還是不丹,恐怕都憋屈之極了。
投靠印度是情非得已,而非不丹的本心
為什麼不丹會受到印度如此嚴密的控制,難道是為了獲取保護?不得不說,國際上還真不乏為了獲取保護而主動放棄部分主權的例子,比如韓國沒有戰時指揮權,就是為了獲取美軍的保護。但不丹被印度蠶食主權,卻絕非出自這個原因,因為不丹只有中印兩個鄰國,除非中印直接對其產生威脅,否則還有哪個國家有能力越過中印去入侵它呢?
然而諷刺的是,對不丹真正有威脅的,還真就是鄰國之一。當然了,不可能是中國,因為咱們可是堅持和平崛起的。威脅不丹的,正是限制它與其他國家建交,並不斷蠶食其主權的印度。
從歷史來看,印度似乎有意重演吞併錫金的計劃,試圖把不丹變成它的一個邦,這正是不丹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而且還是亡國的威脅。
只是很可惜,不丹面積才不到4萬平方公裡,人口則不足80萬,以這樣的實力,是遠遠無法與印度對抗的。所以面對印度的霸權主義,不丹也只能一忍再忍,甚至連國家主權,都可以大部分放棄。好在不丹人生性豁達,哪怕國家尊嚴沒了,也可以快樂地過著自己小確幸日子,甚至還成了世人羨慕的"幸福感最強"的國家。
歷史上不丹和中國交往密切,與藏地更是淵源極深。所以若非形勢所迫,是萬萬不會甘心被文化不同的印度所控制的。也許某一天,不丹的命運也會迎來轉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在國際上交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