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荊州: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

2020-12-11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網湖北11月17日電(王日晨)「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曾經孕育了輝煌燦爛的楚文化,上演了聞名古今的三國故事,這裡自古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長江黃金水道之上重要的商埠與碼頭。

鬥轉星移,時光流逝。如今的荊州,擁有長江幹流483公裡,佔全省的45.5%,8個縣市區全部臨江,在全省長江大保護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荊州正努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生態修復與保護 重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水韻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荊州市石首市地處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結合部,長江穿境而過,南北岸線長180公裡,境內江河湖泊眾多,建有麋鹿和豚類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麋鹿之鄉、中國江豚之鄉。

麋鹿,又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古人對麋鹿的記述不絕於書。《孟子》中記述,「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麋鹿一度在中國本土絕種,直到後來從國外引進,麋鹿才重現身影。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成立於1991年的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1567公頃,主要任務就是在麋鹿原生地恢復野生種群,並保護其賴以生存的溼地生態環境。這裡四季分明,自然氣候溫和,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水草豐盛,是恢復麋鹿野生種群得天獨厚的理想場所。

經過多年的努力,麋鹿種群由1993年後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相繼引入三批94頭,目前已發展到1600餘頭,建成了江北楊波坦、兔兒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個野生種群,擁有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種群。除了引種擴群,保護區還在麋鹿科研保護、科普宣教、恢復野生種群等方面成績顯著。

受益生態修復,與麋鹿一樣命運得到改變的還有長江江豚。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大基礎設施、管護能力、植被恢復、科普宣傳投入。同時,石首市加大環境整治力度,2017年由農業部組織的長江江豚科考,保護區長江石首段江豚出現頻次22頭次,較2012年長江科考呈增長趨勢。

今年53歲的丁澤良,曾是當地的一位資深漁民,如今的身份是保護區飼養員。「我把它們看得比我孫兒都重要。」與長江江豚結緣後,丁澤良便夜以繼日的照料它們,只因他不希望看到江豚步那些已滅絕物種的後塵。從捕魚者到守護者,越來越多像丁澤亮這樣的當地人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願意儘自己的一份力。

在荊州市江陵縣,當地立足長江大保護,狠抓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建設生態屏障。一年多來,全縣共投入資金3.5億元,完成長江兩岸造林面積2萬畝。通過開展長江沿岸造林綠化和岸線復綠,長江沿岸生態環境不僅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復和完善,大規模、高標準造林綠化,還使江陵縣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10.8平米,基本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生態修復為市民提供休閒新場所

據悉,今年剛建成的濱江公園,不僅有效恢復了荊江大堤沿線生態環境,還成為了當地的新地標,為市民娛樂休閒提供了新的場所。市民張女士不禁感慨道:「現在空氣好、環境也好,希望家鄉將來能夠建設的越來越美麗!」

堅持綠色發展 培育經濟持續增長新動能

全長6317米的荊州長江公路大橋之上,一列列滿載著煤炭資源的火車從浩吉鐵路呼嘯而過,跨過長江天塹。

荊州長江公鐵大橋是浩吉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是中國第一座跨越長江的重載鐵路橋。這條浩吉鐵路是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覆建設的北煤南運大通道之一,它起始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浩勒報吉村,途經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終點是江西省的吉安市,全長1817公裡。項目總投資約20億,於2019年10月1日正式通車。

「這條能源通道的建設,給江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它結束了江陵境內沒有鐵路的歷史。」江陵縣煤電煤化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亞妮娜說,江陵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規劃建設新型煤電港化產業園、現代物流園,大力發展能源電力、綜合物流、煤化工、新型建材等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為江陵的振興注入強勁的動力,成為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大橋北側,浩吉鐵路與長江的唯一交匯處——湖北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猶如一艘巨型能源航母,項目計劃總投資70億元,規劃佔地面積4500畝,煤炭年吞吐量5000萬噸,煤炭靜態堆存能力500萬噸。該項目是國家發改委在浩吉鐵路可研報告批覆中明確要求同步建成的6個疏運項目之一,建成後將成為兩湖一江區域煤炭供應的「蓄水池」和「穩定期」。

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

為了將環保措施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荊州煤港投入3.2億元,佔整體投資9%,是目前長江流域環保投資力度最大的專業煤炭港口。湖北荊州煤炭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建新告訴記者,針對煤炭粉塵排放和含煤汙水處理兩大環保問題,項目以高於環評要求的標準推進實施,.一座綠色港口正在悄然崛起。

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發展腹地的華中地區,一次性能源需求量巨大,卻長期面臨著缺煤、少油、乏氣的能源困境。能源的持續供給關係著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關係著國家重大戰略的全面布局。縱貫南北的浩吉鐵路能源大通道與橫亙東西的長江黃金水道交匯於江陵,勾勒出一張破解華中能源困局的宏偉藍圖。

華電江陵發電廠緊鄰浩吉鐵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總投資約130億元,其中一期工程是建設兩臺66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在抗疫保電的關鍵時期,江陵公司兩臺機組勇挑重擔,為湖北省的保電工作貢獻了積極的力量。湖北華電江陵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家軍表示,在綠色發展大形勢下,公司也在加快轉型升級,由燃煤發電向風力和光伏等新能源發電拓展,滿足經濟提質增效以及綠色發展的雙重需求。

依託黃金水道,沿江各省市的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企業與國際市場聯繫日益緊密。位於荊州市的四機賽瓦石油鑽採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主要生產石油固壓(酸化)成套設備、石油特種車輛(儀表車、液氮泵車)、井下作業工具、固井壓裂柱塞泵、石油裝備自動化控制產品及軟體。近年來,四機塞瓦通過「引進來」,在實現技術完全自主化的同時,成功「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四機賽瓦的一名員工在組裝產品

「我們通過對材料的研究和技術上的提升,實現了所有設備的國產化,不僅極大降低了生產和運營成本,對生態環境造成風險也在可控制範圍內,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據四機賽瓦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研發的油氣井封層橋塞產品目前全球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93%,業績表現優異。

大江之上,千帆競發。正如荊州市政府副市長黃鎮所說,荊州將以更強的擔當、更實的舉措,持續發力,紮實推進長江生態保護,著力培育綠色發展新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荊州: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
    新華網湖北11月15日電(王日晨)「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曾經孕育了輝煌燦爛的楚文化,上演了聞名古今的三國故事,這裡自古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長江黃金水道之上重要的商埠與碼頭。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解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N種打開方式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範琪妍):11月9日至19日,記者跟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走進長江經濟帶西線的重慶、荊州、武漢、麗江這四個城市,深入了解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成就。百姓從「靠山吃山」變成了「靠山致富」,深刻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 何光中: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科學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是重要著力點。全會提出,要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圍繞這一決策部署,全省各市州馬不停蹄抓落實,勠力同心謀發展。請聽,來自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的聲音: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裡江陵一日「還」?「水清岸綠...
    人民政協網荊州11月13日電(記者 付振強)「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唐朝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早已讓人們對今天的湖北荊州江陵縣產生無限遐想。13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了解到,如今的江陵長江岸線植綠復綠、拆除非法採砂船、整治非法碼頭……在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畫卷」中,正為這一詩句作出全新的詮釋。建設能源通道:把江陵發展「快起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裡江陵一日「還」?「水清岸綠...
    人民政協網荊州11月13日電(記者 付振強)「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唐朝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早已讓人們對今天的湖北荊州江陵縣產生無限遐想。13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了解到,如今的江陵長江岸線植綠復綠、拆除非法採砂船、整治非法碼頭……在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畫卷」中,正為這一詩句作出全新的詮釋。建設能源通道:把江陵發展「快起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意石首書寫高質量發展生態答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郭蔓 劉建維 廖逢倩 張靜敏)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石首市。採訪團先後參觀了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印證了石首良好的生態環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意石首書寫高質量發展生態答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郭蔓 劉建維 廖逢倩 張靜敏)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石首市。採訪團先後參觀了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印證了石首良好的生態環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微笑」記者 劉湃曾經髒亂的碼頭如今成了靚麗的風景線,產煤縣升級為芒果之鄉,後進村轉型為旅遊特色村……聊起這些,百姓們臉上展現的那些笑容,已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註腳」。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走進「三鄉工程」的湖北樣板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荊州11月16日(記者 魏金金)受疫情影響,今年周邊遊備受市場青睞。這兩年,在武漢,有這樣一家新晉4A景區,成為地方百姓周末節假日市場熱選之地。11月14日上午,「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了武漢花博匯,實地探訪這一網紅景區。該景區地處蔡甸中法生態新城,毗鄰後官湖國家溼地公園,被譽為「三鄉工程」的湖北樣板,是湖北省頒布的首批「特色小鎮」,名列「武漢十大景點」,「武漢十大賞花遊景區」之中。周末的花博匯人氣爆棚。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80秒 在麗江見證「金沙江綠色...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80秒 在麗江見證「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奇蹟 2020-11-2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蔡甸花博匯:城市生態底線區...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武漢花博匯。荊楚網記者張靜敏 製作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郭蔓 劉建維 廖逢倩 張靜敏 )11月14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了「網紅打卡地」——武漢花博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宣紙是怎樣煉成的?
    11月9日,記者跟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媒體採訪團走進安徽省涇縣,在宣紙製作參觀現場為你揭秘!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萬裡長江 美在荊州
    「春天漫步荊州旅遊公路景觀長廊,夏天聞長江岸線縷縷杉香,秋天賞菩提泉景區菊花,冬天看銅鈴崗梅園蠟梅開滿枝頭,荊州區創森用綠色點綴城市,讓市民共享碧水藍天。」這段曾刷屏荊州朋友圈的文字,透出了荊州民眾由衷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江陵:下好與水共舞「先手...
    在古代詩人筆下,緊臨長江的湖北荊州,曾有著便捷的水路通道優勢。作為北煤南運鐵路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點,近年來,荊州緊抓生態大保護,利用區位優勢特點,下好生態發展的「先手棋」。  荊州江陵縣生態修復與林業產業股股長夏華成介紹,2020年,全縣長江岸線復綠植樹3.5萬株,完成造林綠化800畝。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走進「三鄉工程」的湖北樣板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荊州11月16日(記者 魏金金)受疫情影響,今年周邊遊備受市場青睞。這兩年,在武漢,有這樣一家新晉4A景區,成為地方百姓周末節假日市場熱選之地。這裡就是集花卉旅遊觀光、創意農業體驗、田園養生度假、親水休閒遊樂、美麗鄉村體驗、花卉貿易展銷等功能於一體,滿足人們回歸自然、鄉野度假的「慢生活」需求的花博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長江大保護的石首答卷:水清地綠...
    中國網荊州11月14日訊(記者 嚴星 通訊員 車榮華)11月12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首站來到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不僅棲息著中國三分之一的麋鹿,也是世界上首個讓麋鹿成功重返自然的地方。保護區一篇翠綠,豐富茂盛的植物群落,以及大批的水鳥,構成了自然的美麗畫卷。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引金沙江水灌溉「程海之花」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到達程海後,被候鳥群集於程海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通過推進程海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九大專項行動』,程海現在的水質持續向好,自然就有這些鳥群了。」永勝縣程海管理局副局長李紅軍分享道。程海水面上的候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