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振興集團高地置業董事長馬啟兵因涉黑被涉惡於今日被六安市公安局抓捕。
振興集團是安徽六安本土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作為「六安地王」——振興中央公館的開發商,2013年被評為安徽省民營10強,並多次榮獲「安徽省房地產開發誠信企業」、「省優秀民營企業」等稱號。
相關閱讀:
振興高地董事長馬啟兵
——企業家的文化與慈善情懷
馬啟兵是安徽振興集團高地置業董事長,作為一名六安本土80後青年企業家,他的身上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堅毅和冷靜的性格特質。在他的身上,既傳承了其父輩勤奮務實、敢闖敢幹的拼搏精神,又展現出了機智敏銳,追求創新的新一代80後的特質。既注重傳統,又注重創新,既懂得抓生產,又懂得抓文化與慈善,這在當今湧現出的80後一代企業家群體裡十分難得。
偶然的一次機緣有幸結識了馬啟兵先生,他是振興旗下多家公司的老總,是一名出色的年輕企業家,經營企業的同時,也在專心從事慈善與文化事業,用企業的模式去做慈善與文化,把慈善思想和最新慈善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裡,他已經從企業家成功跨入慈善家。
2017年6月,中國地產500強、安徽六安本土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安徽振興集團,在安徽六安隆重舉行了振興·國悅府三好品牌發布會,安徽振興集團董事長馬昌友先生、安徽高地置業董事長馬啟兵以及業主代表、全國上百家主流媒體悉數到場,共同見證這一場房地產市場的饕餮盛宴!也正是通過這場盛宴,人們真正認識和了解了振興·國悅府項目的實際操刀者——安徽振興集團高地置業董事長馬啟兵先生。作為一位80後的年輕企業家,馬啟兵先生也向我們展示了新一代企業家的文化與慈善情懷。
在此次活動中,振興高地置業為六安市第九中學捐贈30萬元,讓貧困學子們離自己的夢想,近一步,再近一步。在談到此次捐款時,馬啟兵董事長深情地說:「我們要保障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回報社會不僅是振興集團的大愛理念,更是高地置業的社會責任。集團成立二十多年來,已經陸續向全國捐款和物資金額達數千萬元。集團始終響應黨的號召,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為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文化量。
事實上,在馬啟兵的內心慈善的種子在兒時就早已萌芽,父親對他的影響無疑是潛移默化的。他的父親,也就是振興集團董事會主席馬昌友先生,在創業初期,就定下了企業發展的理念「以誠信打造振興,用赤心回報社會」。這樣簡單的一句口號伴隨著集團23年的發展中,始終未變。小時候的馬啟兵並不能真正理解這段話的含義,但每一次,父親做公益慈善活動,總有他的身影。「身教,恆重於言傳」,父親的善心善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馬啟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馬啟兵作為一名六安本土80後年青企業家,跟同年齡企業家相比,他的身上散發著堅毅和冷靜的性格特質,青年時期的馬啟兵,也經歷過叛逆期,但是每次遇到事情,父親從不妄加指責,而是跟他講道理,耐心的了解事情的原委並引導他,對與錯讓他自己去判斷,去總結教訓。這對馬啟兵今後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敢於承擔責任,遇事沉著冷靜,這是馬啟兵身上所具有難得的品質。
作為一名企業家,重情講義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具有吃苦耐勞的務實精神, 「做任何事業,一定要接地氣!」這是馬啟兵對下屬一直強調的一句話。何為接地氣?他有自己的理解。馬啟兵每天的工作行程安排的很滿,基本上是工地,辦公室,會議室連軸轉。檢查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把工程進度表卡到每一天,這是他每天都要對項目經理提出的要求。不過即使再忙,每天也會抽出一二個小時做運動,跟員工一起打羽毛球、跑步是他最大的愛好,按照他的話說,這也是團隊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一家本土企業,立足於本土,服務於本土。既要有胸懷天下的大格局,又不能好高騖遠,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馬啟兵特別重視團隊建設,「解決好本地的就業,用好本地的人才最重要,打造一支精兵強將的本土化團隊,把根扎牢,才有機會去徵戰世界,徵服高地」這也是他的企業「高地置業」名稱的由來。
作為振興集團高地置業公司的董事長,馬啟兵每天都很忙碌,集團上上下下需要處理的事務很多,儘管再忙他也不會絲毫減少對公益慈善事業的熱心,同時他也帶動企業員工積極投身其中,是一位很有愛心且有社會擔當的企業家。
「感受愛,創造愛,傳播愛」是馬啟兵在集團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的大愛理念。炎熱的夏季,馬啟兵董事長總是抽出時間到一線工地給工人送水送煙,與一線工人打成一片。將愛傳遞到公司的每一個角落,他始終相信 「愛是力量的源泉」。
馬啟兵董事長在接受記者採訪中表示,振興高地置業將進一步推廣一條「地產+文化+慈善」的發展模式,以文化軟實力來帶動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開發模式。相信在今後的房地產開發中,文化不僅作為一種營銷手段,更是將文化融入到產品裡,融入到企業理念裡,將人文、慈善、藝術、地理、環境等充分的融會貫通,切實改善和提升市民的生活方式。同時,振興高地置業還承載著傳承六安文化底蘊、傳播慈善理念的新使命,進一步推進六安的文化教育和慈善事業的發展。
來源 :六安警方、中原人物誌
金 寨 論 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