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店面,沒有菜單,16年來只賣一種食物,老林夫妻就這樣年復一年共同經營著這個小小的路邊攤。
一般站著做生意,有時候累了,便坐著賣雞蛋漢堡。如今搬進了店面,但排隊的食客還是絡繹不絕。
兩人早已默契十足,雞蛋漢堡一出鍋,老林就會趁著熱乎勁,根據客人需求放餡料,保證到手時,內裡熱氣十足,外皮香脆。
煎到嫩彈的雞蛋,爽脆的內餡,酥嫩的餅皮,一大口咬下去,整個人超級滿足!
老闆炸物,老闆娘調控火力;老闆招呼客人,老闆娘就打包。一來一回,一鍋的炸物很快就賣光了。
2元一個的炸芋頭或地瓜、15元一斤的香甜炸芋棗、30元一斤的炸醋肉、鯊魚、雞柳、瘦肉,不僅味道好,價格也美麗,一度成為附近居民的心頭愛。
真希望陳叔叔一家能一直開心地做下去,讓以後的小孩,還能在放學的路上,偷吃一塊炸芋頭。
「麻辣燙夫妻,經營了20年的麻辣燙小攤」
經營這家麻辣燙的是一對夫妻,20多年前圍著這個小攤到現在。兩人分別操持著炸煮兩口大鍋,正好應了那句俗話:夫妻搭配,幹活不累~
店裡的菜品有60多種,雞翅、丸子、鴨血、豆製品和蔬菜,通通都有,想吃什麼自己拿就對了~
12年前,老沈和他妻子的翔安腸粉還是一家路邊攤,擺在鷺江小學旁。
那時候的條件差,但妻子一直陪著他,一起同甘苦的感情總是別樣牢固,你懂我汗水裡的辛酸,我懂你心疼我的眼神,所以努力想為你做得更多。
就在4年前,他為她開起來這家不大,卻能擋風避日的小店,夫妻二人不用固定的分配任務,你累了我給你搭把手,彼此心照不宣。
腸粉攤得厚薄均勻,口感十分彈嫩,一口咬下去先感受到的是醬汁的甜鮮勁兒,緊接著會有一股淡淡的米香。希望老沈夫妻可以把腸粉的鮮美帶給更多吃貨們~
7年前老張和老婆一起來到廈門,發現福建人很喜歡吃粉,所以兩人合計著賣起了自家風味的桂林米粉。
開門營業後,基本是老張調味,老婆主要負責煮粉和打包在一旁協助他。
夫妻默契搭配,再加上熟練而麻利的重複動作,所以出每一碗的速度都很快。生意好的時候,一會兒就賣完了。
老張從鍋裡撈出煮好的粉,加上桌上各顯神通的佐料,然後攪拌均勻,一碗熱騰騰的拌粉就這樣看似簡單地誕生了。
一碗8元的桂林米粉,多年來老張都不曾漲價,住在周圍的廈大學生真是太幸福了~
為了方便照顧孩子,翔安這對夫妻開了一個2㎡的碗仔糕小攤,一輛摩託車,一張桌子,幾張板凳就是這個小攤的全部,這一開就是9年。
夫妻兩人熟練地配合著操持著這個小攤,開店這麼久積累了不少老顧客。
小店藏在故宮路的小巷子深處,今年已是第10個年頭,要不是熟人帶路還真找不到。每天下午兩點半開店,附近的老居民就趕來排隊了。
夫婦兩人每天在店裡忙忙碌碌,送走一波又一波老顧客。
小小的攤子上擺了十多種炸料,每一樣都是記憶中閩南媽媽的味道,炸菜丸、炸醋肉、炸鯊魚肉……正宗的古早味讓老廈門一提起就忍不住咽口水!
「阿嬌姨夫婦,經營了12年2㎡的炸物攤」
阿嬌姨的炸物攤在蓮前公交站附近默默擺了12年,賣的東西很簡單,只有海蠣餅、炸春卷和同安炸棗,最貴的一種,也只要3塊錢。
阿嬌姨和老公在攤位上總是笑眯眯的,對誰都親切又熱情。光顧的客人大多都是街坊鄰裡,上至六七十的蹣跚老人,下至三四歲的學步兒童。
有人勸他們年紀大了不要這麼辛苦,拿著退休金舒舒服服過日子就好了,阿嬌姨卻覺得放不下大家的喜歡。能和愛人一起認真做一件事12年,真是一段珍貴的記憶啊~
一對年輕夫妻經營著這家糖水鋪,老闆娘負責製作配方,老闆則負責動手操作。提起開店,老闆娘說除了愛吃,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多騰出點時間陪陪孩子。
糖水店之所以叫糖七,也是因為夫妻二人的結婚紀念日、家裡人的生日都跟7有關,真是狗糧滿滿呢~
「翁大哥夫妻,經營了一家地道的螺螄粉小店 」
翁大哥和妻子在蓮坂開了一家螺螄粉店,正是因為味道正宗,每天吸引不少老顧客前來打卡。
翁大哥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同時也是一位柳州女婿!因為妻子喜歡螺螄粉,在廈門很難吃到正宗的,便找丈母娘潛心學了好幾個月。
學成歸來的他,決定開家店,不僅可以做給妻子吃,還能養家餬口,兩全其美。
夫妻兩個經營著這家小小的店面,這樣的日子雖然辛苦,卻有一種平淡的小美好~
\\\\\\\\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
也許愛情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
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當無情的時光磨去炙熱的愛情後,
這間小店就是夫妻二人彼此相愛的見證。
或許盈利微薄,僅足溫飽,
卻彌足珍貴與溫情。
是不是對這些夫妻美食動心了呀?
那就趕快約上喜歡的人,一起去嘗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