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附近,古鎮眾多而且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在距離青城山不遠處,有一個空氣清新、風景秀麗的水鄉古鎮,算起來已經有了千年的歷史,而且這裡保存有完整的青石板路跟古老的民居。
這裡,就是街子古鎮,是位於四川成都崇州西北二十五公裡處的一個千年古鎮,這裡水系發達,村子西面有味江環繞,味江的自然生態景觀非常漂亮,經常的可以看到白鷺在河中捕魚的場景。
成都的後花園,名不虛傳的古鎮風情
街子古鎮,距離都江堰是非常的近,車程也就半小時有餘,一路的風光有狹窄的盤山路,也有寬闊的柏油路,還有一條條的鄉道,不過交通也算是方便。
關於古鎮的建制,根據相關史書記載,已經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在五代的時候這裡叫做橫渠鎮,只因為這個小村落橫於味江河畔而得名。後來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反覆興衰,最衰時僅剩一條小街(明萬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5年僅存沿河的一條街)。
街子古鎮,雖然跟大多數成名已久的古鎮一樣,已然是被商業化所包裝的非常完善。不過這個古鎮卻保留了足足的煙火氣息,縱覽狗哥走過的這麼多城市跟古城、古鎮,煙火氣息這麼足的地方著實不多見。
比如走在街子古鎮上,偶遇了一個集市。這個集市,位於古鎮上朝陽路跟識賢街路口路東的位置,而且當時是人山人海,非常的熱鬧。各種叫賣聲跟路上行人的車喇叭聲混合在一起,不絕於耳,是一幅充滿活力跟生活的篇章。
在古鎮中,最大的感覺就是悠閒。隨處可見的在街上閒逛的、圍在一起喝茶打牌的、或者聊天閒趣的老人,加上路兩邊的古色古香的建築跟路中間成排的綠蔭繁茂的,充滿生機不知道名字的樹木,非常的應景。
味江,關於一個傳說的故事
很多地方,基本都會有一個關於本地的傳說,這個傳說或者跟人物相關,或者是跟老物件有關,或者是跟地方的標誌性物有關。
街子古鎮,也不例外,而關於這個跟傳說相關的地方就是味江。
味江,位於街子古鎮的西面,狗哥是比較喜歡這種安靜且親近大自然的地方。關於味江名字的傳說,相傳古蜀王徵西蕃的時候,味江兩岸的居民獻給蜀王一壺酒,但是蜀王並不是自己喝掉,而是「投諸江中,令三軍共飲」,自此這條河便有了味道,改名叫做味江。
沿著河邊一直往北走,可以走到唐求廣場,在這裡可以一邊看著河岸的建築風光,一邊感受味江河的清澈跟綿柔,也算是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在唐求廣場,有座御龍橋,橫跨味江。這是古時候通往青城山外、青城後山以及街子屏障鳳棲山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味江,是一個單獨的景區,叫做街子味江景區,根據其地勢特徵跟人文典故,劃分為古樂園、陸遊詩歌園、川西農耕園跟水木閒庭四大主題景觀,這是融合民俗文化跟歷史文化的一個地方,值得慢慢的閒逛,感受這份歷史跟文化的遺留痕跡。
味江,偶遇白鷺,欣喜異常
狗哥不喜景區的商業環境,單單喜好各種原汁原味的煙火氣跟古色古香的老派建築或者充滿藝術感的現代建築,再就是那原汁原味、曼妙美麗的自然生態景觀。
所以,當在味江河畔閒逛,偶遇兩隻白鷺的時候,呆呆的站立了很長的時間,只為多看幾眼那白鷺展翅,貼著河面飛行的場景。
白鷺,全身羽毛潔白如雪,在長江以南的種群多不遷徙,是為留鳥,它們經常性的三到五支結成小群在淺水處活動。狗哥這次遇到的應該是一對,其中一隻的頭部有明顯的白翎,後來查詢相關資料得知,這應該是出於繁殖季節的緣故,在非繁殖季節,這些白翎會自然脫落(白鷺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四到九月)。
這對白鷺在味江河畔自由自在的活動,也正說明了味江環境的優越跟原生態。
印象最深的,還是字庫塔跟瑞龍橋
古鎮裡,大多是翻新的明清時期風格的建築樣式,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古時遺留下來的字庫塔跟歷經災難的瑞龍橋。
字庫塔,在銀杏廣場南邊一點,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用石條、石墩跟青磚建成,塔高十五米,分為五層,最上邊刻畫有白蛇傳等壁畫。
關於字庫塔,是信奉惜紙之人用來把廢棄不用的字紙集中焚化的地方,在四川的古鎮中,這種文化比較盛行,在這次川西的旅行中也見過很多。
字庫塔往南望去,會見到一座氣勢恢宏的橋。這座橋叫做瑞龍橋,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而且在經過兩次的修繕之後,抗住了當時的汶川地震。在橋兩邊的長廊上,刻有各名家的字畫,也充分體現了街子古鎮的文化底蘊。
街子古鎮,是一個適合閒逛的古鎮,是一個充滿著煙火氣的古鎮,也是一個充滿著歷史人文的古鎮,還是那一條味江環繞的古鎮,是一個去了一次還想多去幾次的地方。
這裡,是狗哥嗅途,致力於旅行乾貨分享的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