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荷蘭經貿關係新氣象

2020-12-12 中國聯合商報

■CUBN記者 黃婧 北京報導

       荷蘭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北海之濱,東鄰德國,南部與比利時接壤,是傳統的「歐洲門戶」,不僅經濟實力雄厚,且貿易歷史悠久,中國與荷蘭的經貿合作關係更是源遠流長。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荷蘭王國首相馬克·呂特於11月15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友好訪問。

       中荷經貿合作領域寬

       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經濟技術發展迅速;荷蘭作為高度發達的工農業國家,具有先進的技術和商業運作體系,是世界上十個最主要的發達國家之一。因此中荷兩國的雙邊經貿合作可謂基礎好、領域寬、潛力巨大。

       中國駐荷蘭大使陳旭對媒體表示,近年來中荷兩國關係發展順利,經貿等各領域合作富有成果。荷蘭是中國在歐盟內的重要合作夥伴,彼此間還互為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雙方在農業、科技、人文、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數據顯示,1~9月中荷雙邊貿易額達496億美元。隨著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以及改革和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內需持續擴大,中荷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據了解,荷蘭經濟實力雄厚,地處歐洲經濟中心地帶,其地理優勢以及在交通、網際網路和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使荷蘭得以成為通向歐洲市場的門戶。荷蘭奉行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政策,且商業歷史悠久、國際化程度高、技術優勢獨特、創新能力強、人才集中等等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國際貿易和吸引外國投資的重要國家之一。正是由於總體的貿易和投資環境良好,因此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正在加速在荷蘭的投資興業。

       此外,荷蘭政府對外商投資採取鼓勵政策,除了出口信貸和投資保障計劃外,荷蘭遵守國際戰略物資貿易管制和多邊投資協定。除少數國有和非政府的壟斷企業,外國公司可向任何部門投資,並在法律上享受與本國企業同等權利。外國投資者除需提供外匯情況報告外,在荷蘭投資不受其他限制。

       資料顯示,荷蘭已連續數年成為中國在歐洲的第三大投資目的地,一些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將它們的歐洲分銷中心、地區服務中心或是歐洲總部設立在荷蘭,還有許多成功的中國中小企業也將荷蘭視為他們理想的泛歐銷售和分銷基地以及與荷蘭企業建立研發合作關係的基地。

       11月15日,中國-荷蘭雙邊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CEO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對媒體表示,2012年,中荷雙邊貿易總額達676.1億美元,雙邊投資合作地位顯著提升,特別是中國對荷投資呈現爆發式增長。2012年中國對荷投資達4.4億美元,至2013年9月底,中國累計對荷投資達13億美元。他指出,中國政府歡迎包括荷蘭企業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積極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根據荷蘭外商投資局的最新數據,目前已有375家中國企業在荷蘭註冊。近年來,在荷蘭設立運營分支的中國企業數量每年都在以40到50家的速度穩步遞增。

       在如何深化中荷經貿關係上,高虎城部長提出了四點建議:即促進貿易便利化,不斷擴大貿易規模;優化投資環境,大力發展雙向投資;深化現代農業合作,努力提高合作水平;拓展節能環保等領域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他表示,希望中荷雙方能夠加強企業合作,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

       期待共享中國改革機遇

       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時期,高虎城部長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的轉型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國將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為各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

       對此,馬克·呂特首相表示,荷蘭與中國有著悠久的經貿合作歷史,雙方將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內的合作,不斷提升雙邊經貿關係。中國目前是荷蘭在歐盟外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和荷蘭在歐盟外最大貿易夥伴,荷蘭會抓住中國改革開放將為世界帶來顯著利益這一巨大機遇,繼續深化對中國的經貿合作。開放的經濟、自由的貿易是雙邊關係的重要基石,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社會發生的改革將會對中荷兩國關係帶來更多方面的好處。目前,約有1000家荷蘭公司在中國經營,這些企業都非常希望能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業務。

       馬克·呂特首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在歐盟,荷蘭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世界範圍內,荷蘭是中國的第八大投資夥伴。特別是在水、農業、高科技、創新產業,以及節能環保等領域還存在著很多商機。此次隨同前來訪華的還有荷蘭的企業代表團,包括乳品、航空航天、金融服務、高科技、運輸、物流和消費品等領域的企業家,實際上他們也一直活躍在中國市場內並且期待能深化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與投資關係。

       呂特首相表示,中荷兩國相互提供了很多機會,雙邊貿易額已從1992年的剛剛超過10億歐元增長至2012年的400億歐元,荷中企業在合作中也培養了良好的默契。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多個領域的關係,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合作。

       說到文化合作,呂特首相提到,荷蘭人民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十分感興趣,無論是音樂還是美食等方面。明年荷蘭將為中國人民帶來令人難忘的梵谷畫展,音樂和舞蹈領域的卓越機構也會造訪。

       此外,由荷蘭設計師設計的「大黃鴨」也很受中國人民歡迎,並在中國的頤和園展出了一個月。代表童年回憶的「大黃鴨」就像是一個有趣且惹人注目的「荷蘭地標」。

       「這是件關乎歡樂、幸福、童年的藝術品。它的面前,處處是面帶笑容的人群,很開心地嘗試各種角度拍照,我想他們也在回望童年、思考生命吧。從某種意義上講,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甚少,但在這巨大的公共藝術品前,遇見陌生的彼此,『大黃鴨』卻將地球上的陌生朋友緊密相連,『大黃鴨』帶來的歡笑也令頤和園變得不同。」設計師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呂特首相也對「大黃鴨」給中國帶來的轟動表示吃驚,他表示,像「大黃鴨」這樣的項目可以對兩國關係帶來巨大的積極影響。

       荷蘭呈現的多元化優勢

       對於荷蘭的優勢資源,呂特首相對媒體表示,從戰略上看,荷蘭地處歐洲的經濟中心地帶;這一地帶從英國南部一直延伸到義大利北部,其國民生產總值佔整個歐洲的60%;以荷蘭為中心,半徑500公裡範圍內有1.6億歐洲消費者。這些都表明了荷蘭在地勢上輻射範圍廣。荷蘭還是通往這一中心地帶最重要的物流通道,中國到西歐市場的近40%的出口都要經由歐洲最大的海港荷蘭的鹿特丹。同樣,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也是中國對歐洲出口的主要貨運樞紐之一。

       呂特指出,世界最大的公共網際網路交換點位於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可以為眾多網際網路關聯公司提供快速、價格低廉的網絡連接服務。這就是為什麼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歐洲數據中心在荷蘭安家的原因。此外,荷蘭的勞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適應性和積極性均處於前列,荷蘭的專業管理人才均掌握多種語言,這使得他們在歐洲大陸的任何行業內都能成功經營,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近年來,中荷兩國地方間的交流和往來明顯加強。從行業類型看,中國對荷投資除貿易類以外,還涉及運輸、電信、電子、保險、商檢、法律、IT等領域;對於期待通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尋求發展的公司來說,荷蘭也是歐盟國家中的理想選擇。「像飛利浦、荷蘭皇家帝斯曼、殼牌和聯合利華等企業都是從荷蘭起步的。」呂特表示,「荷蘭是許多世界知名創新企業的誕生地,正是由於這些企業,和受這些企業培育和啟發的其他成千上萬的創新公司,荷蘭才得以提供一個在眾多行業內的世界級技術發展合作的機會。因此,許多國際跨國公司將研發機構設在荷蘭,其中就有很多中國企業,例如好孩子集團、中興等。」

       荷蘭的農業高度集約化,主要貿易夥伴為歐盟成員國。荷蘭農產品和食品出口額僅次於美國、法國,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重要的出口農產品有花卉、肉類、乳製品、蔬菜、土豆等。其中蘑菇、鮮花、奶酪和土豆種子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其中,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以鬱金香為代表的球根花卉成為荷蘭的象徵。

       荷式建築是其創業產業之一,在業界頗具特色,荷蘭早在20年前就把興建綠色建築納入了城市規劃政策,其綠色建築的節能標準名列世界前茅,積累了獨到經驗。而中國也正逐步重視綠色建築的產業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須走綠色建築這樣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因此,在這一方面,中荷兩國依然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旅遊文化方面,數據顯示,中國赴荷蘭的遊客人數達21萬,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一,赴荷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據荷蘭旅遊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鬱金香、風車和奶酪仍是旅荷遊客的三大主要看點。荷旅遊局官員表示,作為受歡迎的旅遊勝地,荷蘭也將進一步積極改善旅遊環境,增加旅遊吸引力。

相關焦點

  • 中國與荷蘭經貿關係新氣象
    ■CUBN記者 黃婧 北京報導       荷蘭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北海之濱,東鄰德國,南部與比利時接壤,是傳統的「歐洲門戶」,不僅經濟實力雄厚,且貿易歷史悠久,中國與荷蘭的經貿合作關係更是源遠流長。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荷蘭王國首相馬克·呂特於11月15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友好訪問。
  • 李克強在中國-荷蘭經貿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新華社海牙10月16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在海牙出席中國-荷蘭經貿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演講全文如下:在中國-荷蘭經貿論壇上的主旨演講(2018年10月16日,海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尊敬的呂特首相,女士們
  • 中國同荷蘭的關係
    1990年10月後,中荷關係逐漸改善。1997年4月,中荷關係因人權問題再次受到影響。1997年底,荷改變在涉我人權問題上的立場,中荷關係恢復。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保持穩定發展。二、經貿關係中荷經貿關係發展較快。從2003年起,荷已連續11年成為我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2013年雙邊貿易額為701.5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我進口98.3億美元,同比增長13%;出口603.2億美元,同比增長2.4%。
  • 中國同荷蘭的關係
    1990年10月後,中荷關係逐漸改善。1997年4月,中荷關係因人權問題再次受到影響。1997年底,荷改變在涉我人權問題上的立場,中荷關係恢復。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保持穩定發展。二、經貿關係中荷經貿關係發展較快。從2003年起,荷已連續11年成為我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2013年雙邊貿易額為701.5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我進口98.3億美元,同比增長13%;出口603.2億美元,同比增長2.4%。
  • 駐荷蘭大使陳旭出席中荷經貿論壇並致辭
    陳大使表示,當前,中國正不斷探索治國理政新理念並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力推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供給側改革等新思路,同時積極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國雖然出現了股市動蕩、人民幣匯率波動等現象,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近年來中國對荷投資大幅增長,在荷中資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荷蘭社會帶來了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活力,也為兩國關係蓬勃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與荷蘭王國的關係
    中國與荷蘭王國的關係    二、雙邊貿易關係     中荷經貿關係發展較快。2003年,中荷雙邊貿易額為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44.6%,其中我出口135億美元,進口19.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8.3%和23.1%。自1980年以來我對荷貿易一直順差。荷成為我在歐盟成員國中第二大貿易夥伴。
  • 中國與荷蘭王國的關係
    中國與荷蘭王國的關係    二、雙邊貿易關係     中荷經貿關係發展較快。2003年,中荷雙邊貿易額為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44.6%,其中我出口135億美元,進口19.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8.3%和23.1%。自1980年以來我對荷貿易一直順差。荷成為我在歐盟成員國中第二大貿易夥伴。
  • 慶祝中國與荷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招待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宋敬武在慶祝中國與荷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招待會上致辭。 張宇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餘湛奕)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荷蘭駐華大使館22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中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招待會。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和荷蘭駐華大使高文博出席招待會。荷蘭駐華大使高文博在慶祝中國與荷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招待會上致辭。
  • 總理妙解「貿易立國」的荷蘭與中國關係 這句「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
    原標題: 總理妙解「貿易立國」的荷蘭與中國關係 這句「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受益者」語義深遠…… 當地時間10月14日下午,應荷蘭首相呂特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爾機場,開始對荷蘭進行正式訪問。 對於擔任總理後首次訪問荷蘭,李克強說:「中荷兩國有句意思相近的成語——趁熱打鐵。
  • 中荷關係發展趨勢非常積極—專訪荷蘭外交大臣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孫奕、李汶羲)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荷蘭外交大臣羅森塔爾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荷蘭同中國關係良好,他確信荷中雙邊關係的發展趨勢非常積極。    據了解,此次是羅森塔爾任期內首次訪華。他表示期望此訪能夠重點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取得成果,促進兩國關係發展。
  • 中巴經貿合作呈現新氣象
    據相關統計,中國繼4年前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國之後,近日又超過歐盟成為巴西最大出口市場。這說明中巴兩國經貿關係日益密切,經濟相互依存度明顯上升。正如巴西外貿協會主席何塞·奧古斯託所言,「巴西貿易平衡將與中國經濟形勢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近年來,巴西對華出口持續數年穩步增長,對歐盟出口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
  • 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中荷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專訪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史靖洪):今年的5月18日是中國和荷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紀念日。值此特殊的時節,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19日接受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的專訪。吳懇大使表示,中荷關係目前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進入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發展的「快車道」。他還說,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和荷蘭加強合作有很好的基礎。地處西歐的荷蘭雖然與中國相距遙遠,但早在400多年前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開始了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 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中荷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專訪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史靖洪):今年的5月18日是中國和荷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紀念日。值此特殊的時節,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19日接受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的專訪。吳懇大使表示,中荷關係目前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進入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發展的「快車道」。他還說,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和荷蘭加強合作有很好的基礎。地處西歐的荷蘭雖然與中國相距遙遠,但早在400多年前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開始了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 中國與馬來西亞經貿關係繼續加強
    新華網吉隆坡12月10日電綜述:中馬經貿關係繼續加強  記者熊平 陳麗華  中國與馬來西亞自1974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兩國關係總體發展順利。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馬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近年來,中國與馬來西亞的經貿往來不斷發展,雙方貿易額持續快速增長,呈現出良好勢頭。
  • 中國—東協經貿關係發展的特徵與前景
    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的重要典範,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和升級對於推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激勵和示範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將為強化中國—東協經貿關係提供新的機遇和動能。國際產能合作是深化中國與東協國家經貿關係的重要驅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際產能合作成為中國與東協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方向。
  • 2018,見證朝鮮新氣象
    新華社平壤12月24日電 題:2018,見證朝鮮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江亞平  對朝鮮來說,201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路線帶來新氣象。  這一年,中朝關係出現新氣象。3月至6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三度訪問中國,與中方就雙邊關係和朝核問題等達成重要共識,書寫中朝高層交往的新篇章。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的特別代表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朝鮮,並出席朝鮮建國70周年慶祝活動,進一步鞏固發展中朝傳統友好。  這一年,朝韓關係持續回暖,半島局勢呈現新氣象。
  • 我省與荷蘭弗裡斯蘭省經貿合作洽談會在哈召開
    本報20日訊(記者薛立偉)20日,中國(黑龍江)——荷蘭(弗裡斯蘭)經貿合作洽談會在哈爾濱召開。 副省長程志明,弗裡斯蘭省副省長格拉斯·葛尤斯特納出席洽談會並致辭。
  •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探討拓寬經貿合作關係
    新華網杜拜(阿聯)1月14日電(記者 邢旭東)中國-阿拉伯聯合商會14日在阿聯第二大城市杜拜舉行第五屆理事會會議。與會者就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如何進一步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拓寬雙邊經貿合作關係,加強雙方私營企業間聯繫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萬季飛率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出席了會議。
  • 高瀅:中國製造在荷蘭很火
    但由於地域狹小,人口稠密,資源匱乏,導致荷蘭的經濟只有以外向型為主,許多物資需要進口,而中國就是荷蘭的主要進口國之一。  2003年,高瀅出任荷蘭中國商會中國首席代表。由於工作關係,她經常出訪荷蘭。高瀅說:「這是一個到處都充滿浪漫氣息的國度,遍地開放的鬱金香花,點綴在阡陌之間的風車,熱情友好的荷蘭人……這一切都讓人流連忘返。」  在採訪中,一提到荷蘭,高瀅顯得很興奮。
  • 曼谷隨筆:泰國和中國經貿關係:對手?夥伴?
    曼谷隨筆:泰國和中國經貿關係:對手?夥伴?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儘管世貿組織不久前在墨西哥坎昆會議上的全球貿易談判以破裂不歡而散,地區性經貿合作、雙邊經貿關係的加速發展卻紅紅火火。泰中在東協——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下果蔬零關稅協定的實施,即是一顯著說明。  十月一日始,中泰兩國一百零八種蔬菜、八十種水果的貿易實行零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