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各種名師大咖價格不菲的猜題押題、考場奪分兵法之類的課程變得異常火熱,吸引著一大批對語文依然心存幻想的考生,然而大概率怕是要失望的,因為他們和我們大家一樣,除了百分百猜到最後一道大題果然還是作文之外,其他什麼都猜不準。
語文是什麼?這個問題很大很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自從設立這個學科到如今,幾十年間這個學科領域的無數專家學者爭論不休尚無法給這個學科定性,一會說「工具性」,一會兒又說「人文性」,最後大家互相讓步,語文就成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既然都「統一」了,那我們就可以簡單地將語文劃分為「語言+文學」。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語言?什麼是文學?古人講「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不能給這些基礎性的概念作出有效界定,如何能道盡其中曲折,辨析表象背後的實質呢?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專注於高考試題研磨的大師級人物,往往將往年的一道試題吹噓的天花亂墜,也很擅長用非常炫酷的方式去指導考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但語文畢竟是語文,是一個專治各種吹牛達人的神奇學科。
雖然我們已經全面小康了,都不缺那幾個報班的錢,但是學生的時間還是那麼多啊,不會因為步入小康社會,時間就會變成了每天32小時,對吧?
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與其東奔西跑忙於在各種班裡打雞血,走夜道吹口哨——給自己壯膽,還不如靜下心來做一些高考真題,回頭看看課本。
一
做高考真題有多重要?
【2019年全國I卷】9.《理水》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請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徵。
【2018年全國I卷】6.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2018年全國III卷】6.結合本文,談談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的關係。
我們從上述這個簡單的例子不難看出這其中的「傳承」關係。
高考作為「為國選材」的重大考試,雖然每年為了躲避各種猜題押題,需要在文本選擇以及題目設置上出新出奇,但是基本的考查方向還是比較穩定的,每年試題分析中所謂的「穩中有變」,指的就是高考試題既有穩定延續的一面,也有創新發展的一面。
再比如成語題,2018年之前是在單句語境下去考查成語積累,所以會出現一些偏怪難的成語,比如2012年的芝蘭玉樹、2013年的櫛風沐雨、2016年I卷的奉為圭臬、2016年II卷的厝火積薪等,2018年以後,全國卷均是在一個語段中考查成語的積累,選項之間更多體現的是近義詞語的辨析。
之前那些「偏怪難」的成語出現的概率就很小了,因為近兩年注重考查近義詞辨析,那些「難到沒朋友」的成語自然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所以最後階段成語這個版塊還是不放心,還想再努力一把,那就應該講關注點放在如何利用語義場來區分不同語素這個方向上。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全國II卷,將成語的考查與辨析病句合二為一了。這也許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新題型。
總結一下:此時看高考真題是為了進一步明確高考的考查方向,尋覓高考試題命題的風格,揣度答題的條理與規範。所以這個階段不在於做對了多少高考真題,我們應更多地注意看會「參透」了多少高考試題。
故此,我更強調是「看」
二
回歸課本有多重要?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講一個道理。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管理中心發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未來高考評價體系構建的意義和原則、內容和性質做了明確的規定。在這份綱領性的文件中不斷提及高考評價的依據是「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特別是回答「考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用「一核四層四翼」來做了高度凝練的回應。而這些內容都在2017版語文課程標準裡有明確表述。
這就很明確了,未來《高考考試說明》不再修訂的情況下,《語文課程標準》就成了高考命題的方向指南。而我們的教材編寫同樣是在《課標》的指導之下完成的。簡單來講,課本與高考試題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它們的媽媽就是《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
為了表明這一段分析是相當靠譜的,我們還是來看幾個小說閱讀中的實際例子。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林黛玉進賈府》課後第二題:同為小說的主要人物,王熙鳳和賈寶玉的出場有什麼不同?作者介紹這兩個人物各用了什麼藝術表現手法?
【2019年全國I卷】8.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這樣的「中國的脊梁」的。
【2019年全國II卷】8.請以老舞蹈師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祝福》課後第三題:小說中三次寫到祥林嫂的外貌。這三次肖像描寫可以說代表了她人生的三個階段。試找出來,仔細品味,談談它們各表現了祥林嫂怎樣的生存狀態,其中的變化又說明了什麼。
2015年全國I卷(4)小說三次寫馬蘭花流淚,每次流淚的表現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樣。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具體分析,並說明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後第三小題:風雪作為自然環境,對刻畫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看看課文對風雪有哪些描寫,這些描寫渲染了怎樣的氣氛,是如何推動情節發展的。
【2019年全國II卷】9.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2019年全國III卷】8.小說中有多處景物描寫,請分析其功能。
通過以上非常簡單直觀的三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課本和高考試題絕對是親兄弟啊。我們在高考備戰的最後衝刺階段,與其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猜想高考試題到底什麼樣兒?還不如看看它的親兄弟有什麼特點,畢竟是兄弟,相似點還是不少的。
當然,把時間用在仔細打量那些「猜題卷」「密押卷」等假兄弟之上,更不靠譜。有些質量欠佳的所謂模擬題還會誤導你的備考,打擊你的信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同學們,回眸課本,仔細思索一下每一課的課後題,再瀏覽一下課文,想想如何將課文轉化為自己作文素材庫的優質資源。
是時候安排一下了。
很多時候,正確的方向比偉大的精神更重要!
最近陪著可愛的孩子們備考複習,時間緊任務重,「老田語文」這個自留地倒是有些鬆懈了,今天先寫這麼多,就當是給各位鐵粉一點建議,如果大家覺得還行,請幫老田推廣轉發一下,或者點亮那個「在看」。
如果「在看」超過100,老田再擠時間給大家說一說,我是如何在高考考場上「偷」出一篇高分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