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縣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十三五」以來,全縣上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將生態旅遊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域旅遊發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十三五」期間,全縣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3518.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6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0%以上。
「快看,那裡有一隻『熊貓』。」來自浙江的遊客李新靜被路旁融合了當地景觀、文化的「熊貓廁所」所吸引……廁所是一個旅遊城市文明的窗口,青川縣把旅遊公廁建設作為改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旅遊形象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投資2100餘萬元,建成A級廁所38座。同時,為提升接待能力,建成唐家河度假天堂、山谷原舍等特色酒店15家、星級農家樂300餘家,接待床位2萬餘個。
近年來,青川縣將旅遊作為「一把手」工程,以建設 「生態旅遊目的地」和「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縣」目標,形成了「思路圍繞旅遊調、規劃圍繞旅遊編、幹部圍繞旅遊配、資金圍繞旅遊籌」的全域旅遊聯動機制。先後出臺了《全域生態旅遊目的地發展規劃》《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綠色崛起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縣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調動各方面力量,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政策保障。
「十三五」期間,青川縣先後建成青竹江山水畫廊、姚唐鄉村旅遊走廊、茶觀路風情廊道3條自駕景觀道和環城綠道、環白龍湖綠道、青溪-陰平綠道3條城市綠道;蘭渝鐵路、西成高鐵建成通車,開工建設廣平高速;開通旅遊觀光巴士及旅遊專線12條46班次,實現車站、集散中心、景區無縫接駁。
為給遊客帶來良好的旅遊體驗,青川縣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建設,構建大數據中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8個,開發智能導遊APP,完成景區大數據接入和實時分析,遊客掃一掃二維碼,便可實現查看景區景點、聽景區介紹、汽車和火車時刻表、景區線上購票、線上預約停車等便民功能,實現「一部手機遊青川」。
設施的完善,旅遊產業得以提質增效,青川縣2019年成功創建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入選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
2021年1月,青川縣旅遊宣傳片再次登上「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納斯達克塔樓大屏幕。
「『美麗中國·生態縣域』國際宣傳片的播放,全面促推了青川優勢資源走出山門、亮相國際。為未來青川國際化宣傳推廣,拓展了全新視野。」青川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時代廣場聯盟公布的數據來看,時代廣場每日有50萬+的人行道過。如果按人均3次抬頭計算,該片每天的傳播頻率就高達150餘萬次。
青川,是一部長長的歷史畫卷,這方泥土記載著璀璨瑰麗的華章典故,吟唱著先人們氣吞山河的豪邁胸襟,演繹著燦若星辰、撼天動地的不朽史詩;青川,是熊貓的家園,是世界動植物的基因庫,是世人心中的生態密碼箱,她蘊藏著中國生態密碼,也蘊含著中國人文密碼,是解讀世界生物演化歷史的鑰匙,全世界自然保護人士心中的聖地……「十三五」以來,青川縣以全域旅遊宣傳推介為抓手,賽事、節慶活動等為載體,電商、智慧旅遊平臺、新媒體等為宣傳平臺,在成都、浙江、重慶、西安等主要目標客源市場開展文化旅遊推介活動,針對城市社區、高校、旅行社、行業協會等細分客源群體開展精準營銷,逐步構建起常態化、立體化、全覆蓋的推廣體系,全面提升全域旅遊品牌影響力。
唐家河保護區榮獲第二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稱號,四川青川地震遺蹟獲國家地質公園授牌,白龍湖幸福島景區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青川縣連續四年榮獲中國國家旅遊最佳生態旅遊目的地獎、鄉村振興旅遊目的地獎、全域旅遊目的地獎,2017年成功創建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區……這一項項榮譽,是對青川縣多年來發展壯大和品牌建設的充分肯定,進一步擦亮了「熊貓家園 大美青川」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到處都是雪,太美了,時不時還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邂逅,這裡真是人間天堂。」2021年1月7日,四川省第十一屆(冬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暨青川唐家河「聽冬雪•走陰平•尋熊貓」徒步活動在青川縣清溪古鎮拉開帷幕,銀裝素裹、萬裡雪飄,吸引了不少省內外的遊客前來探訪「世界本來的樣子」。
近年來,青川突出特色優勢,全域發力,力推「+旅遊」「旅遊+」理念,強化旅遊與文化、產業、康養等元素的融合,著力構建豐富的全域旅遊產品體系,促進旅遊業加快復甦,增強全域旅遊發展活力。
「十三五」以來,旅遊+產業方面,「汽車後備箱」工程蓬勃興起,藉助青川黑木耳、唐家河蜂蜜等七支地標產品,建成1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工業旅遊示範點,旅遊+一二三產業融合,潛力無限。
旅遊+扶貧方面,通過「生態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等,帶動79個貧困村2180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入選文化旅遊部鄉村旅遊案例百則和聯合國減貧組織現場教學案例。
生態研學+旅遊,青川縣結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制定觀鳥、觀動物研學旅遊標準,率先建立旗艦物種研學課程體系和自然研學導師體系,與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WF(世界自然基金會)、GEF(全球環境基金)、華盛頓國家動物園、京山水等國內外社會組織常態化開展研學交流活動,青川正成為國際知名的研學交流平臺。
環境保護+旅遊,通過取締白龍湖網箱養殖,在全國首創城鄉垃圾處理12戶聯動機制,積極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示範社區建設試點,與水利部合作制定中國國家河流青川標準。
鄉村振興+旅遊,按照「一溝一品、一溝一景、一溝一特色」思路,建成了初心谷、幸福島、竹溪谷、仙霧茶海、邊城秘境陰平村等20餘個精品鄉村旅遊景點,實現鄉村旅遊全域化。
「十三五」以來,隨著特色旅遊節點和精品線路的推出,「旅遊+」「+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全縣旅遊產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一個處處能旅遊、時時可旅遊、行行加旅遊、人人享旅遊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