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也叫撒蒙魚或薩門魚,是西餐中較常用的魚類原料之一。在不同國家的消費市場三文魚涵蓋不同的種類,挪威三文魚主要為大西洋鮭,芬蘭三文魚主要是養殖的大規格紅肉虹鱒,美國的三文魚主要是阿拉斯加鮭魚。大馬哈魚一般指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屬的魚類,有很多種,如我國東北產大馬哈魚和駝背大馬哈魚等。
嚴格意義講,三文魚不是魚類分類。
常見山寨貨-大馬哈魚
切片後,確實可以以假亂真,比較明顯的區分是脂肪紋路不如三文魚好看
整條的大馬哈魚
鱈魚(地方名稱:大頭青、大口魚、大頭魚、明太魚、水口、闊口魚、大頭腥、石腸魚)。純正鱈魚指鱈屬魚類,分為大西洋鱈魚(Gadus morhua),格陵蘭鱈魚(Gadus ogac)和太平洋鱈魚。[1] 鱈形目下有鱈科,通常的鱈魚的概念擴大到鱈科魚類,有50多種,它們中大多數分布於大西洋北部大陸架海域,重要魚種有黑線鱈、藍鱈、綠青鱈、牙鱈、挪威長臂鱈和狹鱈等。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經濟價值。
切片賣最常見
油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俗稱:泉水魚,別稱包括「圓雪(鱈)魚」、「仿雪(鱈)魚」、「白玉豚」、「牛油魚」等。油魚屬帶鯖科魚類,常見於世界各熱帶和溫帶海洋。油魚屬深海魚,油魚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蠟酯,由於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蠟酯,腸道受刺激後會出現肚瀉現象,排出橙黃色的油酯,但不會中毒。據了解,油魚在外國多作工業用途,很多國家均不建議市民吃油魚。油魚內含的蠟酯,雖然並非有毒,但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故部分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油份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患者進食後,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大多於兩天內痊癒。
切片後可以亂真
龍利魚屬鰈形目、舌鰨科、舌鰨屬,俗稱子板魚、鰨目、鰨米,是一種暖溫性近海大型底層魚類,終年生活棲息在中國近海海區,具廣溫、廣鹽和適應多變的環境條件的特點,適溫範圍3.5—32℃,最適水溫14—24℃,適鹽範圍14-33‰。半滑舌鰨自然資源量少,味鮮鮮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魚肉久煮而不老,無腥味和異味,屬於高蛋白,營養豐富,歷來為中國沿海廣大消費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活魚價格很高。加之,半滑舌鰨生長速度快,食物層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適合在目前養殖大菱鮃、牙鮃的大棚內養殖。
我們見到基本都是這個樣子
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它屬鯰形目魚類,屬芒鯰屬的芒鯰(Paugusiushamiltoa)為無鱗魚類。 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種特有的優質經濟魚類,越南音譯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塊脂肪魚」,因為該魚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約佔體重的58%。不少無良商販用它假冒龍利魚。
切片後基本也是很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