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見聞丨10年來人口首次減少!疫情導致新加坡生育計劃延後

2020-12-25 騰訊網

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新加坡帶來了很多變化,就在人們逐漸熟悉了居家辦公、網上購物、出門保持安全距離等工作生活「新常態」的時候,一連串有關人口問題的新聞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9月24日,新加坡政府發布的《2020年人口簡報》顯示,今年6月該國人口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0.3%,達569萬。這是10年來新加坡人口首次減少。接著,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10月5日宣布,疫情導致一些準父母的收入面臨不確定性,因此延後生育計劃。為幫助他們應付疫情期間的開銷,政府將為新生兒提供一次性育嬰補貼。隨後,新加坡在10月10日(星期六)這天迎來了婚禮潮,當天有876對新人步入婚姻殿堂。而在2019年,每個周六平均只有91對新人結婚。

10月15日,新加坡烏節路上,稀稀疏疏的行人在過馬路。

事實上,人口問題對於新加坡來說,一直是個「老大難」。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裡記錄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嘗試解決問題的做法。在他當政時,新加坡政府專門設立了官方「紅娘」機構,成立了物色和招攬外國人才的委員會,放寬了外籍配偶的入籍限制,還為生育第三或第四個孩子的父母提供特別稅金回扣。此後,新加坡政府也沒有放鬆過對人口問題的警惕,並且出臺了廣泛的措施,力圖克服「老齡化」等人口問題對國家發展的負面影響。

今年的議論,更多的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新加坡的人口問題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儘管全國人口出現10年來首次減少,但應該注意的是,新加坡統計的人口包括了居民人口和非居民人口兩大部分,導致總人口減少的因素其實是非居民人口的減少。

具體來說,新加坡的居民人口包括公民與獲得了永久居留權的永久居民;而非居民人口則是指持各類準證在新加坡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人。今年6月,新加坡公民人口相比去年6月增加了0.6%,約達352萬,永久居民人口約為52萬,而非居民人口卻減少了2.1%,約達164萬。

造成非居民人口減少的重要原因是疫情對新加坡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帶來沉重打擊。新加坡政府指出,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服務業的外籍員工減少是非居民人口減少的主因,而從準證類別來看,減少最多的是持「WP工作準證」的外籍員工。

10月15日,新加坡東陵路上,外籍工人在進行道路工程作業。

在新加坡,持「WP工作準證」的外籍員工除了活躍在服務業、製造業、海事相關行業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建築工人。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建築業的產值同比萎縮59.9%,第三季度產值同比萎縮44.7%。記者從一家中資建築業企業了解到,從4月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斷路器」阻斷措施開始,很多建築工人有四個月的時間沒有開工,同時大量外籍員工居住的集體宿舍成了新加坡疫情的「重災區」。在這種情況下,隨著祖國及時有效地控制住疫情,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築工人申請回國。

新加坡南洋學會會長許振義告訴記者,新加坡外籍員工減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休假的外籍員工因阻斷措施無法入境回到新加坡;二是新加坡經濟不景氣,部分企業辭退外籍員工,或在他們合同到期後不予續約。許振義說,企業裁員時首當其衝的肯定是外籍員工。之所以「WP工作準證」持有者數量減少最多,就是因為這些外籍非技術工人所在的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但他也表示,雖然疫情讓一些外籍員工離開了新加坡,但經濟活動恢復之後,相信會有外籍員工回流。即使回流的與現在流失的不一定是同一批人,但只要新加坡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變化,一些經濟領域就仍需要外籍勞動力。

其次,疫情也影響了新加坡人的結婚和生育計劃。儘管政府先是允許新人們遠程宣誓結婚,後又逐步放寬了婚禮的參加人數限制,但人們的結婚熱情還是明顯受到影響。新加坡政府在6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三成受訪者有意推遲生育或結婚計劃,原因包括不確定疫情會如何發展、擔憂經濟和就業前景、無法規劃婚禮事宜等。今年前7個月,新加坡的婚姻註冊總數減少了23%。新加坡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表示,這將對新加坡新生兒數量產生負面影響。

但也有輿論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說,受疫情期間的阻斷措施和居家辦公等政策影響,新加坡夫妻在今年共同相處的時間比以往更多,因此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新加坡可能會迎來一大批新生寶寶。

為了幫助新生兒父母們在疫情中承擔生兒育女的費用,為了給年輕家庭降低育兒成本,新加坡政府決定,要在2025年將政府資助的學前教育名額比例從目前的50%增至80%,還要為學前教育工作者職業發展和培訓等投入大量資源。最近,政府又宣布要給出生在今年10月1日至後年9月30日之間的新加坡籍新生兒的父母們發放3000新元(約合人民幣14793.93元)的一次性育嬰補貼。這項補貼是嬰兒花紅現金獎勵之外的額外補貼,也就是說,新加坡父母們在這筆錢之外,仍然能夠享受到前兩胎每胎8000新元,第三胎開始每胎10000新元的現金獎勵。這項政策一出臺,新加坡社會反應強烈,數千人在網上聯署請願書,要求擴大補貼範圍到覆蓋所有今年出生的新生兒。

10月16日,新加坡一間幼兒園門口,接孩子的家長和女傭沒有等在門前,但留下了嬰兒車。

但許振義認為,生育獎勵只是人口政策中的「保健因子」,只能消除不滿情緒,但不能激勵人們更積極的行為。換句話說,生育獎勵可以讓年輕夫妻不排斥生育,但無法激勵他們生育,因此這項政策本身不能引發嬰兒潮。他說,新加坡政府推出新的生育獎勵,是為了克服疫情衝擊,這項育嬰補貼是新加坡政府長期以來推出的一波波的生育獎勵的最新一波,目的是避免生育率繼續惡化。

2018年和2019年,新加坡的居民總生育率(resident total fertility rate)都是1.14。2015-2020年,新加坡的人口年均複合增長率為0.5%,相比2010-2015年的1.7%下降了不少。今年6月,新加坡公民中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10.1%增長到了16.8%,而新加坡公民的年齡中位數也漲到了42.2歲。按這個趨勢來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鼓勵生育的新加坡,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老齡化」等人口問題是比較困難的。

10月9日,新加坡海軍部公園,一群孩子在玩。

許振義表示,從數據來看,新加坡的人口不但無法增長,甚至可能萎縮,而且出生率低在短期甚至中期內都是無法扭轉的。因此,新加坡政府吸引移民的政策相信不會有大的變動,新加坡不但在「量」上需要移民的補充,在「質」上也需要,而且在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社會等各個領域都需要。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人口簡報》中重申,移民有助於減輕老齡化和低出生率對新加坡公民人口的影響,能防止其長期萎縮。新加坡每年都會授予1.5萬至2.5萬個新公民身份,並接受大約3萬名永久居民。一些移民服務公司近期也在宣揚新加坡「移民熱」將會到來,它們指出,字節跳動等中國科技企業以及其他國家的一些企業都有意擴大在新加坡的經營和投資,因此新加坡未來對於行業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增加。

但無論是外籍員工還是移民,對於新加坡來說,都不是簡單的選擇。本國民眾與外來人才之間的關係在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市場裡顯得更加微妙。即使今年的國會選舉早已結束,新加坡朝野輿論仍然關注外來人才與新加坡人競爭工作崗位的議題。近幾個月,新加坡政府連續上調了外籍人員獲得「EP就業準證」的最低薪金門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9月初表示,新加坡作為一個人口稀少的小國,為了發展經濟,只能引進外國勞動力。而通過向世界各地的人才開放,新加坡為本國人民創造了更多的機遇,也成功地成為了一個國際樞紐,挖掘世界各地的人才,服務全球市場。因此,即使在調整準證政策的時候,也不能給人留下新加坡正在關閉,不再歡迎外國人才的錯誤印象,這樣的名聲會給新加坡帶來很大傷害。

值得慶幸的是,相比10年前,新加坡人對外來人才的態度已大為好轉。今年8月,就新加坡人對外籍人士看法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新加坡人沒有強烈的排外情緒,並認為對外來人才保持開放是重要的,只是失業者對外國人更容易產生負面觀感。

許振義也表示,今年大選後,國會關於外來人才的辯論以及社會上的討論,相比2011年大選後要溫和得多,也理性得多。他說,2011年之前的十年,新加坡引入移民的速度過快,一來對社會造成文化衝擊,二來基礎建設趕不上人口增長,讓新加坡人突然感覺很不舒服。時隔多年的現在,新加坡民間對移民和移民政策的情緒比2011年溫和、理性多了,排外情緒也比那時低。(記者 李曉渝)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蔣春林

相關焦點

  • 新加坡《2020年人口簡報》10年來總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新加坡總理公署的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公布了新加坡《2020年人口簡報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達569萬,與去年6月相比,滑落0.3%。這是新加坡10年來,總人口增長率首次出現負增長。
  • 人口「警報」拉響,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人口減少超50萬...
    近些年來人口出生率問題一直備受重視,特別是在東亞,人口「警報」已經拉響。本周,東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人口數據,日本出生人口創新低,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韓國人口首現負增長韓國行政安全部日前發布的人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韓國的出生人口為27.5815萬人,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
  • 波蘭人口6年來首現負增長
    新華網華沙9月15日專電(記者 高帆)據波蘭《日報》15日報導,波蘭中央統計局最近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波蘭人口出現6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 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白人數量出現史上首次減少
    海外網6月22日電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當地時間周四(2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2015至2016年間,美國白人數量出現該國有史以來首次減少。(來源:國會山報)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數據顯示,由於美國人成家年齡推遲、來自歐洲國家的移民減少等原因,美國白人正在迅速老齡化。同時,美國少數族群人口正在快速增長,進一步加速近幾十年來的人口構成轉變趨勢。美國非西班牙裔白人平均年齡為43.5歲,相比之下,西班牙裔美國人平均年輕為29.3歲。
  • 新華財經見聞丨2020年:印度電商發展的分水嶺
    節日促銷是電商的慣用招數,但在疫情持續肆虐的背景下,印度電商今年的促銷非比尋常。一方面,疫情使得大量消費者將消費活動從實體店轉向網店,另一方面,印度疫情已經持續7個月,大量的消費需求被壓抑,從10月份開始的節日消費將是一個引爆點。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來源:新浪財經作者 梁建章 黃文政一、東亞國家和地區出生人口紛紛創下新低近日,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相繼公布了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數據: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為84.8萬人,與2019年相比減少1.7萬人,降至1899年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
  • 韓國戶籍登記人口2020年首次減少
    韓國戶籍登記人口2020年首次減少楊舒怡韓國行政安全部3日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韓國戶籍登記人口數量2020年首次出現減少,總登記人口不足5200萬。不少人呼籲政府採取更多措施,應對出生率低迷和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 日本人口危機:人口減少首次達到50萬以上
    根據內政和通訊部消息,2020年1月1日的居民基本登記冊進行的人口調查顯示日本人口為127,138,033人,同比去年減少了505,046人,是日本自1968年開始人口普查以來最大跌幅,也有可能是日本歷史上人口減少首次達到50萬以上。日本的未來,可能就要不屬於日本人了?
  • 新港「航空泡泡」延後新加坡航空業仍待曙光
    無論前景如何光明,現在「航空泡泡」被緊急延後,不但意味著這道新加坡航空業的曙光未能如期出現,更說明疫情這片籠罩在行業頭上「烏雲」還在肆虐。新華財經新加坡11月22日電(記者李曉渝)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最終未能如期於22日正式啟動雙邊「航空旅遊氣泡」(「航空泡泡」)。
  • 【特稿】韓國戶籍登記人口2020年首次減少
    韓國戶籍登記人口2020年首次減少 楊舒怡 韓國行政安全部3日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韓國戶籍登記人口數量2020年首次出現減少,總登記人口不足5200萬。不少人呼籲政府採取更多措施,應對出生率低迷和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 史上首次!這個國家全年人口負增長
    當地時間1月3日,韓國行政安全部發布報告顯示,韓國2020年出生人口數創歷史新低。為此,韓國政府將提供生育補貼,父母還可各自申請3個月育兒假。當地時間2019年2月27日,韓國首爾,一家醫院的新生嬰兒室。
  • 新加坡發布:2020年人口簡報
    新加坡總理公署的國家人口及人才署今天公布的《2020年人口簡報》, 10年來,新加坡總人口增長率首次出現負增長。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的總人口達569萬,跟前一年相比,略微減少0.3%。公民人口則略微增加0.6%,達到352萬。
  • 國際周新增確診首次回落,新加坡疫情二次爆發 | 每日疫情與經濟...
    上周國際新增確診病例565954例,首次出現下降,新增死亡病例49660例。國際確診與死亡病例日環比增速在4月19日均已降至3.6%。自3月開始英美與申根區國家疫情爆發後新增確診病例不斷上升的趨勢可能已經終結,但在其他地區,疫情仍在快速蔓延。上周俄羅斯新增確診人數仍在創出新高,由於外來勞工群聚感染,新加坡出現了疫情的二次爆發。
  • 韓國計劃每月發30萬韓元鼓勵生育
    一些職場媽媽在疫情期間申請育兒休假遭到公司拒絕,甚至面臨被解僱的風險。 為應對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10多年前就成立了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委員會,並出臺多項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自2006年起,韓國政府每五年發布一次《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基本規劃》,並陸續投入18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萬億元)鼓勵生育,但新生兒人數仍逐年下降。
  • 美國移民政策緊縮 紐約人口逾10年來首度減少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緊縮移民政策,全美最大城紐約市人口逾10年來首次減少。除紐約外,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型都會區也在流失人口。
  • 人口大省也「缺人」?河南、山東等7省市出生人口連續3年下滑,累計...
    山東人口出生率從2017年的高點17.89‰,一路下降到2019年的11.77‰,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導致其出生人口規模又再次回到兩孩政策施行前的水平。專家表示,山東近幾年的出生人口數量之所以「大起大落」,主要是由於之前計劃生育率很高,所以兩孩政策放開後生育堆積效應迅速在幾年內釋放。
  • 財經分析|關鍵指標再度惡化 疫情激增下美國就業前景不容樂觀
    新華財經華盛頓12月10日電(記者許緣 高攀)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後,截至12月5日的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環比增至9月19日一周以來最高值,凸顯在新冠疫情反彈影響下美國就業市場復甦面臨巨大阻礙。
  • 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又一個鄰國人口負增長了
    (不包括外國人在內)2020年出生人口數創歷史新低,出現了歷史上的首次負增長。韓國首次出現全年人口負增長據澎湃新聞援引韓國《中央日報》4日報導,韓國行政安全部當地時間3日發布的居民登記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出生人口約27.58萬名,同比減10.65%;死亡人口約30.78萬名,同比增3.1%。韓國死亡人口數自2011年至2018年持續增長,在2019年小幅下降後,2020年再次反彈。
  • 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航班延後兩周啟航
    香港與新加坡「航空旅遊氣泡」,航班延後兩周啟航。據香港特區政府21日宣布,因香港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惡化,香港與新加坡兩地政府決定將「航空旅遊氣泡」首班航班的啟航日期延後兩星期。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近日香港疫情急速惡化,感染源頭不明的本地確診病例數呈上升趨勢,顯示社區有持續的隱形傳播鏈。預計短期內香港的疫情仍然嚴峻,「航空旅遊氣泡」的航班延後啟航是負責任的做法,可減少旅客的不便和行程安排上的不確定性。特區政府發言人說,兩地政府將繼續密切留意雙方疫情的發展,互相通報相關的統計數據,保持緊密溝通,並將在12月初對啟航日期作出最新公布。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及2021年展望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1日電 (分析師黎軻 朱嘉林) 2020年,面對全球疫情風波和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發展環境,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經濟增長中樞仍然處於穩定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