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雪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是地處大涼山腹地的深度貧困地區。從涼山州府所在地西昌市到金陽縣城,大約需要5個多小時的車程,崎嶇的山中險道,讓位處大山深處的金陽縣出行十分不易。
交通的落後、地理條件的惡劣、產業發展的先天不足是當地群眾面臨的脫貧難題。2015年,金陽縣被列為中國工商銀行定點扶貧縣。4年多的時間過去,工行在金陽縣,結合當地實際,圍繞金融扶貧、教育衛生扶貧、產業扶貧、社會扶貧等想辦法、出實招,形成了工行精準扶貧的「新樣本」。
工商銀行聯合其他金融機構在金陽縣試點「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和「飼料成本價格保險」,以融合「銀+保+期」的創新模式賦能金融扶貧,為當地種殖養殖企業、農戶帶去全新的金融理念和工具。
給青花椒上保險 助力產業扶貧夢
金陽,被譽為「中國青花椒之都」,截至目前,全縣青花椒種植面積達103萬畝,年產青花椒9995噸,產值9.39億元。全縣從事青花椒生產的農戶達27041戶,人均擁有花椒樹80株,青花椒收入佔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9.88%。可青花椒的種植卻是看天吃飯……
保格日作是金陽縣紅聯鄉石嘎村的農民,家裡現有青花椒150畝。他說,降水量和日照合適,青花椒的收成就好一些,如果不合適,產量就會下滑。年景好的時候,能採摘3000多斤花椒,如果不好,也可能只有1000多斤。
作為金陽縣定點扶貧金融機構,工行通過調研發現了青花椒生長周期中降雨量對花椒的影響,要想改變當地農戶長期看天吃飯的日子,就必須想辦法有效規避天氣風險,保障種植戶效益。
為解決實際問題,他們聯繫太平洋保險公司、國家氣象局,通過分析測算近10年降雨量和青花椒產量的關係,創新推出了「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並放在金陽試點,以彌補因天氣原因對種植戶造成的損失。
金陽縣紅聯鄉最終投保了12768畝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累計保費約90萬元。每畝應繳保費70元,其中80%由工商銀行承擔,農戶只承擔剩餘的20%,每畝14元。保格日作也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投保了3畝,成為第一批參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去年,金陽青花椒在抽芽期遭遇大旱,產量下降。當年12月,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為投保的每畝青花椒賠付了近70元,扣除當初繳納的14元保費,投保農戶每畝獲得了約56元補償。整個項目為農戶賠付理賠金89萬元。
不少種植戶都感嘆,這款看似「不靠譜」的保險,竟然真的為大家帶來了真金白銀的福利。
2019年因非洲豬瘟導致金陽縣養殖規模大幅銳減,2020年剛恢復生產,又因疫情和玉米主產區、中美貿易磨擦等事件影響,飼料價格持續上漲,連續二年的災情使養殖業受創嚴重,農戶飼養成本大幅攀升,生產經營負擔很大。今年工商銀行牽頭,聯合期貨、保險公司在金陽推廣實施的飼料價格成本保險,通過運用金融工具幫助養殖戶對衝了飼料價格上漲風險,目前已獲得理賠51.25萬元,平均賠付率為103%,這部分收益將於結項後全部賠付給參保養殖戶,有效緩解養殖戶的資金壓力,幫助金陽農戶渡過難關。
「銀+保+期」聯動機制
為脫貧攻堅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9年2月1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權)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形成金融支農綜合體系。
2020年8月12日,工商銀行攜手大連商品交易所、太平洋財產保險、華西期貨等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的「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專項扶貧項目——飼料成本價格保險在金陽籤訂投保單,標誌著2020「銀+保+期」綜合金融扶貧正式拉開帷幕。
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金陽的飼料成本價格保險項目,其最大特點就是由商業銀行牽頭,將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大商所等金融機構都整合到一起,創新性地設計出了適合市場的金融產品,從而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滿足養殖企業和農戶的真正需求。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能有效抵禦養殖業價格風險,更有助於推動「銀+保+期」等金融同業建立起協同聯動長效機制,通過為貧困或相對落後的地區輸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避險工具。
據大連商品交易所公布報價,今年以來,玉米和豆粕的價格都呈現出整體上漲態勢,玉米主力合約從年初的1896元/噸,上漲到目前的2438元/噸,最高時曾達到2450元/噸,漲幅近30%;與此同時,豆粕主力合約價格也從年初的2760元/噸上漲到3095元/噸,最高時達3152元,漲幅超過12%。
在生豬養殖中,飼料成本佔到生豬養殖成本的60%以上,其中玉米和豆粕又是飼料的重要原料組成,購買飼料與生豬出欄銷售總會有一個時間差,玉米、豆粕價格的波動如果不能及時傳遞到生豬售價上,就會對公司利潤產生擠壓,公司縮減代養規模,最終將影響當地農戶的收入。
為了規避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飼料價格變化,工商銀行聯合太平洋保險下屬的安信農業保險、大連商品交易所、華西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華期創一,共同為金陽縣設計了這款飼料成本價格保險。整個流程中,參與方各司其職,金陽縣政府出面協調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參與投保,安信農險負責以農產品期貨價格為承保和理賠依據向養殖戶提供相關保險產品,保障其產品銷售價格或養殖收入,同時通過向期貨公司購買服務將風險向期貨市場轉移,最終由期貨市場承擔「再保險」角色,使農戶多了一道可用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則負責在期貨市場對衝相應價格,工商銀行、大連商交所、太平洋保險、華西期貨分擔所有保費,為支持做大做強,工商銀行還對優質養殖戶或企業給予創業致富和流動資金方面的信貸支持。
涼山州新六養殖有限公司財務部高級經理鄒祥文說,生豬的養殖周期通常為5~6個月,其間玉米、豆粕的價格瞬息萬變,通過這種創新模式,有效鎖定了飼料的主要原材料價格,讓公司在成本控制上更加遊刃有餘,「我們企業的利潤穩定了,當地養殖戶的收入也能得到及時保障。」
「銀+保+期」金融創新模式的成功合體,有效轉移了養殖戶面臨的成本風險。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