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昕雋:增加財產性收入,合理資產配置必不可少
「吃土人」之所以會成為「吃土人」,根本原因還是錢不夠花,他們大多只有職務性的收入,財務性的收入特別少。職務性的收入是沒有辦法大幅度提高的,這個時候財務性收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要提高財務性的收入就必須進行資產配置。很多人理解的資產配置是「分散投資」,其實資產配置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
福建: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消費水平穩步提升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非農勞動力比重繼續上升,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多,且工資水平因物價上漲有所提升,拉動農民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全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094.6元,比上年增加416.25元,增長15.5%,增幅比上年上升4.9個百分點,拉動農民收入增長6.2個百分點,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55.7%;佔農民收入的比重41.7%,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
實現農民收入超常規增長的意義及影響因素
原標題:實現農民收入超常規增長的意義及影響因素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任務。近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2年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917元,比2003年增加5295元,九年間年均名義增長13.1%。
-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
[摘要]在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問題,它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然而,近幾年農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問題,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並提出對策措施,以便從增加農民收入入手,解決三農問題。
-
中日同樣都是人多地少,為何日本農民收入是美國農民收入的3倍?
農民收入更是和發達國家的農民收入無法相比。日本農民人均收入是年收入50萬人民幣,而美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16萬人民幣/年,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只有不到1.5萬元/年。為什麼中日同樣是人多地少的情況,而日本農民收入卻可以超越美國農民3倍呢?
-
怎樣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相關視頻】我談GDP:談談GDP和咱的收入 1960年,日本宣布啟動為期10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採取了包括充實社會資本、實行最低工資制、推行社會保障、增加農業勞動者收入、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削減個人收入調節稅和企業稅等一系列措施,僅用7年就使國民收入翻倍。今天,我們面臨著日本50年前面臨的相似問題,如出口受阻、收入差距過大、個人消費不足等,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對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恢復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當前亟需抓好哪些工作
實際上,自2010年以來,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城鎮居民,從而引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持續下降,自2004年的3.08:1下降到2019年的2.64:1。這也是收入倍增目標的題中應要之一。此外,從表1也可以看出,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在2011年達到11.4%,隨後呈逐年下降態勢,如果以圖形顯示,則呈倒U形分布。
-
蕭萬長批民進黨不重視農業臺灣農民收入未增加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蕭萬長競選總部青年組昨日在彰化縣二林鎮舉辦「農的傳人」輔選幹部培訓營,國民黨2008副參選人蕭萬長致詞時批評民進黨執政不重視農民,也不願深入了解農業問題,雖然為農業編列了很多經費,可是農民的收入卻沒有增加。
-
提高七大群體收入的關鍵在農民增收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會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織開展城鄉居民增收綜合配套政策試點,專項激勵計劃和收入監測試點,研究建立收入分配政策評估體系。筆者認為,實現七大群體收入提高,確保農民增收是關鍵。 雖然根據《2016-2022年中國人口市場深度調查報告》,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16770萬人,但農村人口仍達60346萬人。增加農民收入,不僅關係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也關係到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還關係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
-
6億人月收入1000元都有誰?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縮小收入差距?
但是最終銷售和實現多少收入就不一定了,而且最終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則表示,現實生活中,國內大部分人都沒有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只有兩億人左右。疫情之下,對外貿易面臨嚴重挑戰。國家提出「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成為重要的手段。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民眾的消費熱情並不高。這也充分說明,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
-
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收縮。2020年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2.67:1,2019年同期是2.75:1,兩個年度的同期差距相比收縮了0.08倍。」陳光金說。這背後離不開增收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
-
可支配收入有多少?
相比之下,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3799元,增長6.3%,比上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增速明顯快於城鎮居民。 進入二、三季度以來,國內疫情逐步趨於平穩,對外貿易呈現向好態勢,各類援企穩崗、促進就業政策落地見效,企業用工需求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為居民收入恢復增長奠定了基礎。
-
長沙:收入增長帶來穩穩的幸福
記者 羅傑科 攝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
持續釋放增收紅利多改革舉措加碼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指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0年增長96.6%、80.1%、104.1%。目前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已經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收縮。
-
【地評線】大洋網評:完善收入分配製度 推動構建完整內需體系
因此,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是關鍵。分配在連接生產和消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分配方式是否公平、合理,關係到社會成員各自獲得物質利益的多少,決定著社會產品能否順利、有效地進入消費過程,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目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一些行業收入過高,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
-
「智庫思享」完善收入分配製度 推動構建完整內需體系
因此,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是關鍵。分配在連接生產和消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分配方式是否公平、合理,關係到社會成員各自獲得物質利益的多少,決定著社會產品能否順利、有效地進入消費過程,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
-
光禿禿的黃土地,自從種了雙季槐,綠色滿山,農民收入也增加了
每當秋天到來,全國各地的農村也都忙碌了起來,而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裡,運城市鹽湖區的雙季槐也是喜獲豐收,聽到這個名字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其實雙季槐是國槐當中以生產槐米為主的優良品種,而它之所以得名雙季槐也是因為這種槐樹一年可以收穫兩次槐米,雙季槐所生產的槐米是非常稀缺的中藥材
-
四川城市不同收入階層差異研究
戶主受教育程度與其家庭在收入階層的高低成正比,行業和職業對收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富裕階層: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已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而收入渠道狹窄和來源偏少,使不少家庭除了滿足日常開支外,再沒有能力、沒有資金、甚至也沒有門路進行投資,從而無法形成自身的造血系統和循環功能,少數家庭甚至還需要政府救濟才能維持生活,其發展的後勁及持續性非常令人擔憂。本次調查揭示的四個階層在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淨收入方面的巨大差異就充分說明了此點,這也是貧困階層之所以貧困並成為社會弱勢群體的根本原因。
-
農產品價格高,農民收入高,日本農業經歷了什麼?
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從事農業,擴大農民的數量,增加農產品產量,制定各種政策增加農民的收益,將農民「捧在手心裡」。所以,農產品價格政策在本階段日本政府農業政策中開始佔據重要地位。【2】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在經濟增長政策的引導下,進入以新興重化學工業為核心的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也是日本開始全面融入貿易體制下的國際市場階段。
-
青龍桲欏灘村靠發展林果和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長城網秦皇島3月12日訊(記者 李興雙)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桲欏灘村靠發展林果和養殖業,使村民收入持續增加,力求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桲欏灘村是青龍最西北的村子,以前貧困人口多,基礎設施滯後,村集體沒有收入,農民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產業效益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