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亡者之路分為南北兩部分,那走到這裡,以月亮金字塔為核心的北面建築群我們就已經基本轉完了,接下來到二號門外附近用餐,午後開始了以太陽金字塔為核心區域的南面部分的遊覽。這時候眼見一大片無邊的烏雲朝金字塔上面飄來,我們決定趕緊爬上去看看,以防一會兒淋雨。如果說月亮金字塔建築群向我們展現了特奧蒂瓦坎文明對於城市規劃的嚴謹和前瞻性,那太陽金字塔則向我們闡釋了這個古文明締造「奇蹟」的能耐。在月亮金字塔上眺望太陽金字塔,感覺那就是一座山,站在它跟前再看,依然無法用看待一座建築物的角度去欣賞,畢竟這是迄今為止中美洲最大的單體建築物,世界第三大金字塔,算起體積來與第一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相差無幾。它的基座長寬222米,高近70米,由三百萬噸石頭堆砌而成,照這麼算下來,相當於4艘《星際迷航》裡企業號星艦疊放在一起的大小,想像一下這一切都締造於連輪子都沒有的石器時代,難怪阿茲特克人認為這是神靈建造的。太陽金字塔或許與世界第一大金字塔無緣,年齡比起埃及金字塔也年輕得很,但它一定是世界上人類能登頂的最大的金字塔,或者說能攀登的最大規模的歷史遺蹟建築。爬月亮金字塔的強度比起太陽金字塔來簡直就是小兒科,這種感覺讓我不禁想起當年在柬埔寨爬塔高寺的經歷,當然除了同樣需要四腳並用之外,這高度大概是塔高寺的3倍。好在整條階梯被分割成了4段,每爬上20米左右,都有寬闊的平臺可以喘口氣吹吹風。金字塔之所以建造了這些平臺,並不是僅僅供遊人休息用的,所有的這些平臺都曾經被當作祭祀場所使用。當年的早期考古過程中,在各層平臺都發現過被當作人牲的遺骨,甚至於還有小孩兒的遺骨被發掘出來。站在太陽金字塔的頂端,整個遺蹟甚至整個谷地的風景都盡收眼底,如今剩下一堆亂石的塔頂原先是一座阿茲特克人樹立的太陽神廟,但這整座金字塔到底是不是一座巨大的神廟,還是也被用作陵墓,或是別的什麼,說來遺憾,至今也沒有人能對此給出定論。甚至於在金字塔內部究竟有沒有,有多少個內室,至今也還沒人知道。
在人們接二連三地湧上太陽金字塔之際,它的陰影之中坐落著遺蹟內最重要的遺蹟博物館,這家博物館沒有什麼路牌指示,估計因為這個也損失了不少遊客。至少我看到10個人裡有一兩個能前往金字塔南邊小路上尋找這個位於第三道門的地方就不錯了。與中午參觀的紅色外觀的博物館不同,這次博物館的建築變成了同樣明亮的藍綠色,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的博物館統一採用明亮色系進行裝潢,我猜想其他博物館會不會選用檸檬黃或淡紫色為主色。另外這裡也有個小型的植物園可以散步,植物園裡種植著巨大的仙人掌和品種繁多的多肉植物,無奈博物館下午4點半就早早關門,因此我們只能直切重點,壓線進館。其實逛特奧蒂瓦坎是件非常累的事兒,暴曬的大太陽加上動輒數公裡的步行距離,眼看我們已經在遺蹟裡轉悠了六七個小時,這間博物館倒真是個歇腳吹空調的好地方。
這裡展出了2000年前特奧蒂瓦坎文明遺留的文物,特別的是幾組特奧蒂瓦坎人的墓穴,這些墓穴被整體挪到博物館內,只不過那些骸骨的擺放方式總讓人覺得像有意為之,幾具屍骨像是在熱烈交談。值得注意的是,墓穴裡放置著一些陪葬品,包括用骸骨和黑曜石製造而成的首飾,其中最駭人的物件當屬幾組拼合成人類頜骨形狀的「牙齒」,起初我還以為這些真的是人的牙齒,後來仔細一看個頭也太大了一些,應該是用石頭打磨而成的。
這裡是墨西哥少數帶有英文說明的博物館之一,因此在這裡可以多看一會兒,有助於了解2000年來特奧蒂瓦坎遺蹟的變化。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裡,擺放著特奧蒂瓦坎遺蹟的完整沙盤模型,周圍也包括了昔日這座古都的外延街區,這些精緻漂亮的模型正對著巍峨聳立在落地窗外的太陽金字塔,意境難以言喻。
博物館並不大,但各種各樣的展品還是從各個不同維度展現特奧蒂瓦坎文明,包括昔日金字塔上安放的羽蛇神雕像,製作精美的彩繪陶器,中美洲文明中常見的組合面具,2000年前的陶製人偶等。而且這裡的館藏不僅僅局限在展廳裡,在博物館的庭院內還放置著很多石雕,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其中很多當真是千年前的文物真跡,經歷2000年風吹日曬依然屹立於此還真是讓人十分意外。
博物館緊鄰遺蹟5號門,但如果真的從5號門離開那可就傻眼了,因為往返墨西哥城的大巴僅停靠在大門口,來的時候第一站是第二道門,但回去如果想確保能排隊坐上一輛空車,最好多走1千米,到遺蹟南邊的第一道入口去,因為那裡是巴士的第一站。
從太陽金字塔走向第一入口的路有些荒頹,人們很少在這裡停留,反而讓這些地方格外清靜。亡者之路在太陽金字塔南邊被截斷,再往南是一個個被分割開的廣場,周圍都是隱匿於仙人掌叢中未開放參觀的地基遺蹟。這每個廣場都有大約足球場那麼大,看起來也非常像足球場,短而整齊的草坪鋪滿地面,除了一些火蟻冢讓地面稍有坑窪不平。
我們並沒有看錯,這些身體泛著橘紅色的螞蟻就是大名鼎鼎的「火蟻」,是世界上咬傷最疼的昆蟲之一,也是侵略性攻擊性最強的螞蟻種類之一。不知道是不是遊客雲集的金字塔附近經過特殊除蟲,似乎在那些地方並沒有看到很明顯的火蟻活動跡象,而僅僅是百米之遙的地方,這種兇狠的小生物就遍地開花了。我們在走路時儘量不踩到蟻冢,有人甚至給它們壘了個小城牆,上面還立了個牌子,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提醒人們不要踩到。
特奧蒂瓦坎遺蹟廣域範圍有好幾十平方公裡,因此考古研究可以無窮無盡地進行下去。半路上看到一些考古人員正在路邊的建築遺蹟上尋找線索,搭著棚子開挖的地方更多,事實上目前考古挖掘的重心就在遺蹟的南半部分,尤其是正對著第一入口的「拉西烏達德拉」,一直都有新的文物被發掘出來,拉西烏達德拉通常被認為是特奧蒂瓦坎文明的王宮。
如果把特奧蒂瓦坎遺蹟劃分為幾個遺蹟建築群,王宮的佔地面積比太陽金字塔還大,裡面包括居所、祭壇以及一切圍牆之外的設施。這正方形的巨大「院落」由15座金字塔連接而成的城牆圍繞,中間如今是停機坪般廣闊的空間,我感覺古時候這地方一定搭建了材料相對金字塔更簡單的建築,只不過歷經千年,只有最堅固的金字塔保留了下來。正對著大門最大的金字塔被稱為羽蛇神廟,建造於公元250年前後。爬上這座高度遠比不上太陽月亮金字塔的小金字塔,會發現它相比其他金字塔更為重要與特別之處,在於這座金字塔僅僅是羽蛇神廟的一部分。與之相連的建築一眼望不盡,包括隱藏其後的另一座金字塔,以及左右兩側的無數房間、院落遺址。那座隱藏在後面的金字塔是必看的景點,只有這裡完美地保留和還原了特奧蒂瓦坎金字塔的表面裝飾風格,它們似乎在告訴人們,剛才看到的大小金字塔原本並不是今天看到的這樣素麵朝天。
這裡是比博物館更值得遊覽的地點,在4層垂直雕塑鑲嵌石板上,交錯刻畫了「雨神」與「羽蛇神」的形象,圓形基座上戴著11個花瓣組成項圈的怪物就是羽蛇神,這兩種形象的雕塑之前在博物館都有展出,如今在這裡看到才知道它是怎麼組合在金字塔牆壁上的,話說這在當年也並非易事。據考古學家考證以及阿茲特克人留下的記錄,昔日這些金字塔都是帶有色彩的,有的是紅色,而眼前這座是藍色的,其裝飾的細緻程度非我們可以想像,曾經所有神靈雕塑的眼睛都嵌裝著黑曜石,特奧蒂瓦坎的貴族可一點都不樸素。
眼看快到下午6點了,我發現一整天時間實在很難遊遍特奧蒂瓦坎的所有景點,尤其是那些4點半就關門的博物館。為了避免趕末班車的尷尬,我們也打算就此告別這座「神建造的城市」。我們站在羽蛇神廟金字塔頂端遠眺這一天所走過的地方,儘管已經走出了兩千米之遙,但太陽與月亮金字塔依然看上去像是兩座山一樣佔據著畫面主體,加之剛才看到的原本遍布所有金字塔牆面的生動細節,愈發覺得這些建築怎麼會是2000年前的人建造的?不過仔細想想埃及的那些金字塔,甚至比眼前的這些還要早2000多年,心情總算稍微平復了一點。
離開遺蹟的遊客們在第一入口處左邊的車站排隊等車,果不其然,這是這個線路的第一站,車上幾乎沒人,所有人都從容上車就坐,在兩位彈吉他唱西班牙歌曲的賣藝歌手的伴奏下,我們結束了這一整天的震撼之旅。
中國生態攝影網
中國生態攝影網以「讓相機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利器!」為口號,立志成為中國第一生態門戶網站,是全球生態攝影人展示和分享作品的最權威陣地!歡迎關注並分享傳播!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話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