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承載著威力巨大的飛彈,包裹著厚重抗壓的鋼鐵,有著澎湃不竭的動力,它們潛行於無盡深海幽暗的深淵只為等著最後「審判時刻」的到來。
▲ 建造使用核潛艇的國家必須同時具備相當發
達的精密加工工業,鋼鐵冶煉工業,核工業,
以及通訊與航天工業,因此核潛艇的建造與使用,
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技術力量的反映更是一種國家意志
的體現,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寥寥無幾的原因
每一艘核潛艇都因為以上的原因以及高昂的造價而無不被其擁有國視之為「鎮國之寶」與「定海神針」,可就是這樣制霸大洋的「深海巨獸」卻在它的航行過程中不停的出現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7月20日,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機敏級核潛艇就在準備日常訓練時與一艘商船發生了「親密接觸」。
▲從隨後拍攝到的照片來看,這艘機敏級核潛艇
的損傷主要在指揮圍殼前端,其圍殼後部安裝有精密設
備的各種光電桅杆與通訊設備天線並沒有被損毀,艇
體本身也沒有大礙
援引BBC和英國國防部網站的消息,本周四中午,13:30左右一艘英國最先進的核動力潛艇「HMS Ambush(HMS 伏擊)號」在直布羅陀附近海域與一艘商船發生碰撞,這次碰撞事故發生在在一次訓練任務中,受損潛艇已於周四晚上到達直布羅陀靠泊。英國皇家海軍因這次意外的事故已經啟動了緊急調查程序,這艘名叫HMS Ambush(HMS 伏擊)號的潛艇在英國海域下潛後航行至直布羅陀附近,在上來「喘口氣」的時候意外「伏擊」了剛剛經過的一艘商船。這次碰撞事故使潛艇的外部受到了一些損傷,但是幸好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機敏極攻擊潛艇核反應堆也安然無恙。所幸被撞的商船並沒有大的損傷。
▲作為英國皇家海軍中最為先進的核潛艇,
機敏級核潛艇到目前為止一共只建成了三艘,
本次事故中的主角「HMS Ambush」伏擊號自2003年
開始鋪設龍骨的,直到2013年才建成服役,足足
耗費了BAE系統公司旗下的巴羅因弗內斯造船
廠將近10年的光陰,建成後的「伏擊號」排水量高
達7400餘噸,長約94米,幾經延宕後的單艇造價也
達到了驚人的12億英鎊(也有資料統計為16億英鎊)換算
成人民幣接近106億
▲機敏號上的廣電傳感桅杆,上面集成有多種
觀測設備但是只能在水面上以及潛望鏡深度使用,
在緊急上浮中,這個設備無法發揮功用
耗資如此巨大的「皇家財產」怎麼這麼容易就被一艘普通商船給「擂」了呢?這還要從核潛艇本身的功能與使用方法說起。
相比於依靠柴油和電池提供動力的常規動力潛艇,使用了核反應堆作為推進動力的核潛艇擁有兩個巨大的天然優勢,一是不竭動力帶來的水下高速性,二是充足的電力帶來的可以用電解水的方式源源不斷的製造氧氣維持艇員生存的長久水下生存性。
二者相加,就使得核潛艇幾乎可以無限制的海中潛航,這也是核潛艇可以作為戰略威懾力量的看家本領,也就是說核潛艇對潛在敵人的最大威脅就是來自於它的隱蔽性,為了將這種隱蔽性發揮到極致,除了在本身潛艇設計上要將潛艇的靜音水平儘可能降低到與海洋噪聲雜波相一致的水平以外,在使用它的作戰方法上也會儘可能減小潛艇暴露的可能,一旦核潛艇進入水下值班狀態,它就會展開長期的靜默模式。
那麼在漆黑無比的水下,核潛艇是怎麼確保航行安全的呢?這就要靠兩個東西一個是聲吶,另一個則是海圖。
▲一份精準的現代海底圖是各國潛艇部隊
水下與航行訓練安全的重要保障
▲美國海軍的「無暇號」音響測定艦在世界範圍
內的「遊蕩」就是在利用它強大的音響測定設備來為美
國海軍潛艇部隊未來預定作戰地域內的海底構造「畫像」
從而繪製精確的作戰用海底地圖
▲因為使用了測繪不準確的海圖而發生的海底
撞山事故並不少見,這就是一艘06年在關島附近因為
錯誤海圖而撞上海底山脈的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因為電磁波在水中的穿透性很低,所以在海水中用來探測目標的手段就要主要依靠聲納發出聲波來進行。潛艇上所用的聲納按工作模式分可以分為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兩種,而按照安裝方式分,則可以大致分為,艇首聲納,拖曳聲納,側舷基陣聲納三種。
▲各國的潛艇用聲納性能無不被視為海軍機
密中的機密,這裡以幾種國產潛艇的聲納分布來使大
家大致了解一下潛艇聲納的安裝方式
這些形形色色的聲納又根據各自不同的頻率類型承擔了各自的功能任務,低頻聲納作用距離遠一般用於通信,高頻聲納作用距離近但是精度十分準確一般用於防撞和制導武器,這和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同樣探測一個目標,電磁波與光同速的時
間損耗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在水中的聲波就
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不過,因為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同雷達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有著極大的差異,所以潛艇上所安裝的主動聲納在戰備巡邏中是絕對不能隨便開啟的,聲音在25℃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 1531m/s,如果潛艇發出一個主動聲波探測到了一個30公裡外的目標,那麼當這個聲波返回潛艇時時間已經過去了392秒,而在此之前,敵人已經於第196秒的時候接受到了這個信號,定位了發出聲波的潛艇位置,核潛艇如果進行這樣的主動探測幾乎等同於自殺環節,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核潛艇一般都會在水下值班時採用被動聲納進行對外探測,被動聲納故名思意是一種本身不發出聲波的聲納,它同雷達中的接收機屬於一個性質,通過探測海水中其它物體發出的聲波來對它們進行定位。
▲裝備了拖曳式聲納的核潛艇可以利用艇體上
的聲納接收基陣同原離艇體的拖曳式聲納接收
基陣運用三角函數的原來對目標實施被動探測
▲箭頭處即為機敏級核潛艇的主動避險聲納,
本次事故中,該聲納沒有發揮作用基本處於三種原因,
一是戰術要求原因沒有打開,二是航道聲波信號嘈雜該
聲納自身工作異常,三是操作人員人為疏失
▲雙方同時使用被動聲納進行探測以致於相互撞
擊的典型案例便是2009年法國「凱旋」級彈道飛彈
核潛艇同英國「前衛」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在大西洋相
撞的事件,由於雙方的靜音性能過於「優秀」以致於雙方的
被動聲納都沒有捕獲到危險
▲有時候因為不同深度的海水會在密度和溫度
上存在不同,所以海水會在不同層次上形成不同的海
水變躍層,當聲波穿過這些不同的海水變躍層時,
會發生不同的變化,這使得聲納的工作距離和精度也會
產生不同的變化,也就是說有時即使開啟了聲納,
也不能保證準確的發現目標
作為世界上擁有核潛艇部隊最多國家,美國也有著在核潛艇使用上的典型撞擊事故。
▲2001年2月10日上午,一艘美國「洛杉磯」級核潛
艇在距夏威夷瓦胡島約16公里海面上將正在航行中
的日本愛媛縣宇和島水產高中的「愛媛」號實習拖
網漁船撞沉,當時船上共的35名乘員全部落水,其中9人死亡,
事後美國潛艇以「國家安全為由」離開而未實施救助。
為此,美國政府特使海軍上將威廉·費龍親自登門道
歉。為此事美國政府還專門支付了日本愛媛
縣政府約1100萬美金賠償金。左上圖事後返回港口的美軍
肇始潛艇,右上圖事後在夏威夷豎立的「愛媛」號實習拖網
漁船紀念碑,左下及右下圖,登門道歉的美國海軍上將威廉·費龍
除去自然發生的意外事故,在美國與蘇俄核潛艇進行的水下鬥法中,撞擊也是它們之間的一項「保留節目」。
1970年6月20日蘇聯K-108號潛艇對尾隨的美國核潛艇「隆頭魚」號實施撞擊。
1986年10月,蘇聯K-219號潛艇對跟蹤它的美國「奧古斯塔」號核潛艇實施撞擊,不過這次蘇聯人運氣不好,撞擊造成了K-219號發生火災與爆炸,使得K-219號最終棄艇。
1992年2月11日,一艘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塞拉級核潛艇K-276號在發現美國的「巴頓. 魯日」號核潛艇對其進行跟蹤監視之後隨即進行了被美國艇長們稱之為「瘋狂的尤裡」(在前進中突然掉頭)的撞擊行動。
▲撞擊後的俄羅斯K-276號核潛艇其指揮圍殼已
經變形。為了打斷美軍核潛艇對自己的跟蹤和情
報收集行動,蘇俄的艇長們一向「大膽」,駕馭核
潛艇不但是一項精密的工作也是一項勇者的工作
▲由於我國官兵的優良素養,我國的核潛艇部隊
自1972年裝備第一艘核潛艇以來保持了連續44年
無事故的優良記錄,這在世界範圍內是十分難得可貴的
參考資料:
《潛艇戰術手冊,虛擬艦隊發行版》
《潛艇基礎知識手冊》
《現代艦船》
環球網相關報導
網絡媒體引用的BBC及英國國防部網站報導
《艦船視覺百科全書》
《超級艦隊》,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領取軍武專屬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