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消費大國,不僅有著超大規模的市場,並且還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也就是說,從人口數量上來看,中國的消費前景非常巨大。不過,需要知道一點:《麥肯錫中國奢侈品報告2019》顯示,在中國這個大市場裡,80和90後人群是奢侈品市場消費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數據顯示80後、90後在奢侈品消費方面,分別佔奢侈品買家總量的43%、28%,他們貢獻的中國奢侈品總消費比例分別為56%、23%。
通過上述一系列數據來看,80後和90後在「買買買」方面可謂是一點都不手軟。但不要忘了,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的80後、90後都有錢或者有存款。那麼,如此情況下該如何開心地「買買買」呢?其實,諸如「花唄」這樣的消費信貸產品就派上用場了。
且不說其他人,我原來就是花唄的資深用戶。正所謂「一入花唄深似海,工資從此是路人」;只不過,在後來我將支付寶裡的花唄功能給關閉了。當然,關閉花唄的背後自然是有原因的。接下來,藉此機會跟大家聊一聊個人的感受吧。
一入花唄深似海,在消費方面從不含糊
我是在2016年開通螞蟻花唄的。至今,依然記得當時使用花唄的情況:手頭的錢都在銀行卡裡,且存的定期,暫時沒辦法取出來使用。但,我又急著買機票去廣州,所以那個時候就「順手」開啟了花唄功能,同時也開啟了用花唄支付的第一筆支出。
從此以後,只要是在網上購物或者去線下商超消費,我都會選擇使用花唄。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支付寶付款選項裡的設置,也都是默認的花唄。畢竟,花唄每個月都有一定的額度,而「先消費,後付款」的購物體驗確實很爽。
就這樣,在之後的時間裡我一直都在用花唄「買買買」,同時一點都不含糊。首先,對我而言,每個自然月先用花唄消費,相當於節省了自有現金的支出;其次,花唄的消費場景很多,使用後有一種「依賴性」。總而言之,花唄確實在消費方面給予了我不錯的體驗,尤其是短期內手頭資金周轉不開的情況下,它是一個好東西。
工資從此是路人,我現在已經將花唄關閉
事實上,花唄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一個「好東西」,但凡事有利有弊,花唄也不例外。在深度感受到花唄「先消費,後付款」帶來的美好購物體驗後,其實次月還款之際是最「肉疼」的。關閉花唄之前,我曾看過每個月通過花唄的支出情況,最高的一次是一個月支出了2萬多。不過,當時並沒有覺得錢花得多,唯有消費的快感。
正是因為這樣,等到自己稍微「理性」一點時,才發現原來每個月的支出有那麼多。所以,當次月工資到帳後,直接還了花唄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一入花唄深似海,工資從此是路人」的真諦。換言之,花唄給我帶來的「提前消費」確實很爽,但每個月的工資都所剩無幾時,也很爽,只不過是「酸爽」。
關閉螞蟻花唄的背後主要有3個原因
作為90後,我並不排斥消費時用螞蟻花唄。即便每個月的工資都用來還花唄了,也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畢竟,花唄的額度在較長階段是恆定的,而工資還完花唄所剩無幾,只能說明收入跟自己的消費水平有差距。坦白地講,這是偏主觀性的問題。
因此,我關閉螞蟻花唄的原因可能跟部分人不太一樣,主要有3個。
首先,我的月收入確實跟月消費水平不大匹配,主觀上我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多次體驗過「月光」的酸爽滋味後,我決定關閉花唄,以此來控制自己每個月的支出。
其次,花唄屬於消費信貸產品。雖然我關閉花唄之前的用戶協議還未提醒更新至最新版,可網上已經討論開了,並說花唄是小額貸,會記入徵信。而我,又準備貸款買房,這就多了一個關閉花唄的理由了。況且,誰也不想因為日常消費影響徵信吧。
再者,減輕自己的壓力。講真,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舉個例子:之前用花唄消費,到了還款日就會覺得壓力特別大;可關閉花唄後,雖然平時也消費不少,但腦海裡不會想著還款日的事情了,輕鬆許多。對此,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我這種感覺。
總結一下:花唄自2015年上線後,吸引了很多用戶,尤其是80、90後消費人群。從一定程度上講,花唄是個好東西,且看你如何運用了。進一步來講,若你收入很低,就不要提前消費;反之,你有可觀的收入,平時用一用花唄也算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思考題:你繼續使用/關閉螞蟻花唄的原因是什麼?
文 | 有意思兒,編輯 | 貓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