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拾荒老人住在高速橋洞下,濟南小魯社區網格熱心救助

2021-01-1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雲雷 通訊員 王金峰

在濟南市天橋區二環北路濟廣高速橋洞下,有一位以拾荒為生的流浪老人,天寒地凍,老人的生活愈發困難,幸好小魯社區的網格系統及時發現並救助了老人。目前,老人已被送往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聯盟醫院接受治療和照顧。

救助流浪老人「小網格」溫暖「眾人心」

近日,小魯社區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二環北路濟廣高速橋洞下生活了一位流浪老人,老人收留了四條流浪狗,以拾荒為生。此後,社區網格員和熱心居民常給老人送衣服和食物,對其加以關照。

寒冬已至,氣溫驟降,網格員將此事上報給小魯社區第一網格網格長陳雷進,因擔心老人的生存問題,陳雷進隨即向總網格長小魯社區黨總支書記馬寧和主任趙金剛匯報此事。社區黨支部對此非常重視,馬寧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場了解情況,並為老人帶去了禦寒的棉被和大衣。在溝通過程中,他們發現老人疑似有精神障礙。社區黨支部隨即成立相關工作組,由黨總支委員陳雷進牽頭負責此次救助活動。

冬日一早,在社區民警的陪同下,陳雷進帶領小魯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將老人送往濟南市救助站。「我們帶著老人到了濟南市救助站,但她拒絕下車,說她的家在歷下區鞭指巷93號,一直在說要回家。」鑑於老人意志堅決,陳雷進決定先尊重和順從老人意願,帶她去尋找她口中的「家」。派出所民警多次核對公安系統的人口身份信息資料庫,未能找到老人的身份信息。一行人按照老人口述找到了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工作人員和鞭指巷社區網格員積極配合,大家一道,頂著寒風,歷經近四個小時的實地探查,多方打聽無果。

最終,在濟南市救助站的協調下,老人被送往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聯盟醫院接受治療和照顧。老人收養的流浪狗被濟南市打狗辦接收,高速橋洞下的垃圾也被藥山街道綜治辦人員清理完畢。至此,救助行動圓滿結束。

「一天下來,大家都凍得說不出話了」,陳雷進表示,寒冬無情,但社會有情。作為黨員和社區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從來不是靠嘴上說說,於公於私,哪怕遇到再多困難,也要讓老人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打造智慧社區「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流浪老人得救後,周邊群眾得知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小魯社區的網格治理工作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高度讚譽。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此次救助事件只是小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實施網格化治理、造福居民諸多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藥山街道小魯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構建網格治理服務體系;依靠居民、組織居民、服務居民、造福居民,把網格打造成做好做優社區工作的堅實陣地,切實打通服務社區群眾的「最後一裡路」。根據藥山街道網格化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網、控、巡」三步走戰略的工作安排,小魯社區按照居民區、工業園區等不同建築屬性設置網格單元,採取分類管理。同時把黨組織建在網格上,使社區黨支部和網格有效融合,每個網格上都有所在的黨組織、每名黨員都是網格員,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的作用。

一網三級,成立社區治理網格員隊伍。小魯社區黨總支書記任總網格長,下轄7個二級網格,組建了約24名兼職網格管理員隊伍,實行「一網三級」的管理模式。建立網格員日常巡查制度,黨員幹部包掛網格,社區幹部和網格員每天走訪小區;在走訪巡查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真正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在開展的「中央環保督察」活動、「創建衛生城市」等工作中,社區網格員隊伍上通下達、無縫銜接、處理及時的工作機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網格員隊伍「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發揮出了聯動優勢。

多元參與,網格化治理疫情防控工作。在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小魯社區加強組織領導,設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黨員在網格中的作用。從總網格長、網格長到網格員,明確各級工作定位,全員到崗,責任包幹,開展排查和防控服務管理工作。疫情期間,部分防控工作通過網格的數位化功能完成:上級發布的通知、要求等能通過終端及時傳達到各網格,網格員也可直接向上報告網格裡的疫情情況,實現了街道、社區和居民的連接。

服務民生,打造智慧治理社區新生態。藉助藥山街道精細化管理平臺,小魯社區網格工作構建「網格服務圈」,聚焦物業管理、應急應變、環境美化、公共設施維護、公共服務提升等問題,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做到「群眾有需求,網格有回應」。藉助智慧平臺,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補齊治理短板,打造整潔舒適的人居環境,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在社區黨支部和兩委班子的帶領下,自開展「管理全覆蓋,責任無縫隙」的網格化治理以來,小魯社區緊緊抓住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著力點使實勁、見實效,調動社區網格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多元參與、人人盡力、共治共享,實現了「從亂到治,從治到有」,將社區打造成廣大居民群眾最溫暖的家。

相關焦點

  • 三臺縣北壩街道東涪路社區網絡員溫情救助路邊流浪老人
    救助流浪老人四川新聞網綿陽7月23日訊(劉春玉 餘小旺)2019年7月13日中午11點,三臺縣北壩街道東涪路社區網格員接到群眾反映,社區東側山坡有一位老人躺在上山的路上。網格員接到群眾反映後,馬上將情況上報社區,並立即趕到現場。網格員到達現場後發現老人坐在山路上,衣服襤褸,並且跟旁邊的過路人交流著什麼。
  • 長洲街網格員「活地圖」幫扶老人獲贈錦旗
    「好在網格員及時發現並熱心救助我家老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我家老人還跟我說,多年以來,網格員每次經過家門口,都會噓寒問暖,像家人一樣關心暖心。我今天來是代表全家人再次向你們表示感謝!」10月26日,汪老伯家屬汪女士將印有「恪盡職守 一心為民」的錦旗親自送到長洲街網格員李文杰手中,對網格員見義勇為、熱心助人的行為表達真摯的感謝。國慶期間,長洲街網格員李文杰在社區巡查時發現一名高齡老人倒臥在偏僻小巷中,臉色慘白並發出痛苦呻吟。他立即上前將老人扶坐起來,跪坐在地上當靠背、用帽子扇風、用身體遮陽。
  • 永修縣雲居山派出所熱心救助及時找回走失老人
    中新網江西新聞10月24日電 日前,胡先生攜家人將一面印有「辦案神速 熱心為民」的錦旗送到江西永修縣居山派出所民警手中,一再感謝民警熱心細緻
  • 你好,警察節|濟南-24度,直擊那些處警現場
    12月14日16時30分,濟南交警高速支隊長清大隊接指揮中心調度稱濟廣高速濟南方向68公裡處,發生一起多車追尾交通事故。 在濟南十六裡河東河社區,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巡警大隊三中隊網格駐巡6號站民警張偉和輔警李紅斌、徐閣正在處理警情,為市民排憂解困。
  • 東莞六旬老人「住」運河橋洞4年
    昨日下午,有市民報料稱,運河莞城文化廣場段向陽路郵政橋下,有一名老人棲身橋洞多年。記者了解到,該名老人已有60多歲,自稱是河源紫金人,已經在橋洞生活了4年多。當天下午,市救助站送來禦寒衣物。而當民警、消防員勸老人進救助站時,遭其拒絕。
  • 拾荒老人撿到煮不爛的海芋頭 咬一口就中毒入院
    ▲就是這個「芋頭」把老人毒倒住院了  海峽導報訊(記者 康澤輝 通訊員 郭莉莉 文/圖)土堆裡,裸露的一塊「芋頭」被拾荒老人撿了回家。沒想到,這塊怎麼都煮不爛的「芋頭」,老人只咬了一口,就被毒進了醫院。昨日上午,他躺在龍巖市第一醫院急診病房,早已脫離了危險。再過兩天,他就能順利出院。  老人姓劉,年過六旬,安徽人,租住在龍巖火車站附近。拾荒、收廢品這麼多年,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塊「芋頭」讓他中了招。  這塊「芋頭」,是他21日下午在龍巖高速站口附近工地的土堆上撿的。
  • 拾荒助學老人登上常山講臺 講述愛心與堅持
    11月7月下午,愛心灑滿退休路——「最美老人」王紳森同志事跡報告會在常山舉行。儘管已是85歲高齡,但近3個小時的報告,老人始終飽含熱情。臺下來自常山精神文明工作戰線上的相關負責同志、志願者代表、老幹部代表、機關幹部等200餘人,聽得全神貫注。報告會現場。
  • 河北拾荒老人飯店討剩飯,老闆卻偷偷做新的,吃完後倒垃圾報恩
    12月20日,河北滄州一家飯店的老闆娘發了一段視頻,讓人感受到了寒冬的溫暖。這家店鋪每天都會給一位拾荒老人準備飯食,讓拾荒老人食用;老人本來只是為了討一口剩飯充飢,但是老闆娘卻偷偷地給老人準備新鮮飯食;這位老人吃完之後,便會幫忙倒垃圾,回報老闆娘的一飯之恩。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老闆娘還專門交代了老人,每天中午都要來,提前給老人留著。
  • 火車站附近,路人幫拾荒老人提行李送她回家,老人向他表示感謝
    有些老人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有些老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沒有家庭,沒有兒女,只能做一位漂泊的拾荒老人來養活自己。最近,在成都的火車站附近,來自一位拾荒老人三鞠躬致謝的視頻,讓大家感覺非常的暖心,致謝的原因只因路人舉手之勞而已。
  • 髮油發肉發月餅還發錢,溫情關愛暖了老人心 共享發展成果 小魯社區...
    記者了解到,在小魯社區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社區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讓居民共享發展成果。每年中秋節,社區都會為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發放福利,提升居民幸福新生活。當日,社區分三種情況為居民「送禮」,共發放福利金額約130萬元。社區的關愛,讓居民們感受到暖暖溫情。
  • 八旬長者偏僻小巷摔倒,長洲街網格員「活地圖」及時救助
    記者獲悉,國慶期間,黃埔區長洲街網格員李文杰、羅火連在社區巡查時發現一名高齡老人倒於偏僻小巷中,臉色慘白並發出痛苦呻吟。他們立即上前將老人扶坐起來,並跪坐在地上當靠背、用帽子扇風、用身體遮陽。 由於老人無法清晰說出住址及親屬聯繫方式,李文杰在僅僅得悉老人名字情況下,憑藉腦子裡的一張「活地圖」, 結合移動終端裡的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便快速鎖定了相關信息。
  • 暴雨夜 佛山西樵民警及時救助2名迷路老人
    暴雨夜,2 名八旬老人不慎迷路,幸得警方及時救助,避免意外發生。5 月 21 日 21 時許,有熱心群眾報警,稱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某市場對出路段有一位老伯跌倒在地、無法動彈,需要民警前來救助。此時天空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擔心老伯安全的南海公安分局西樵派出所民樂社區民警中隊值班民警張培佳迅速帶領輔警趕往上址。車剛停穩,輔警崔仲基馬上下車打著雨傘衝向跌倒的老伯為其遮雨,民警則與熱心群眾將老伯攙扶到附近商鋪休息。經初步檢查,老伯沒有受傷。
  • 大連上線網格「紅管家」社區服務更接地氣
    家裡下水道堵了,打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幫助疏通;樓下停車難,向網格「紅管家」反映後,社區迅速研究解決方案,很快就新開闢出3處停車場;甚至銀行存摺找不到了,都有人帶著空巢老人去補辦……「自從有了『紅管家』,俺們一個個民生訴求、矛盾問題最後都變為一樁樁『暖心事』了!」
  • 拾荒老人流落鄭州火車站,民警請吃飯還幫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兵 通訊員 楊晨曦2020年12月3日下午,初雪後鄭州顯得格外寒冷,天氣雖冷,但這位拾荒老人心裡卻異常溫暖。交警三大隊車站一中隊輔警呂新峰張志傑正在福壽街興隆街口的路口執勤,突然一位拾荒老人拖著大包小包來到交警同志跟前,自稱自己從昨天中午開始到今中午沒吃一口飯,這會兒實在餓的受不了,所以想尋求交警幫助。呂新峰經請示中隊長王楊後就安排輔警張志傑在路口看著拾荒老人的廢品,帶著拾荒老人下到旁邊暖和的地下商場裡,自己掏錢給他買一份熱騰騰的大份餃子和礦泉水。呂新峰連連叮囑餐廳老闆:來一份超大份的!
  • 拾荒老人吃月餅被噎暈倒 路過護士徒手摳出
    上班途中,路遇拾荒老人倒地不省人事,護士張瑾和熱心市民立即展開施救,她用借來的一支筆撬開老人的嘴巴,將堵塞氣管的食物殘渣徒手摳取完畢後,老人慢慢恢復了意識。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一段長約8秒的小視頻在擴散,一位長發女士手拿一支筆,在為一名倒地老人清理口腔中的異物。筆者了解到,這件事就發生10月27日中午西安西華門十字西北角的工商銀行門前。
  • 八旬老人偏愛露宿街頭 拾廢品賺錢資助拮据女兒
    原來,社區曾聯繫救助站,但老人不願意去,老人的兩個女兒也多次勸說,但由於她們家庭都很困難,老人不願意待在家成為她們的負擔,想撿拾些廢品換錢來幫助貧困的小女兒。   八旬老人露宿街頭拾荒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建政路實驗電影院附近,在公交車站旁邊見到了市民所說的拾荒老人。
  • 舊金山華裔拾荒老人遭非裔集體欺凌 警方籲提供線索
    警方公布照片,照片中為遭非裔欺凌的華裔拾荒老人,呼籲民眾協助找尋他的下落。(舊金山警方提供)中國僑網2月27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華裔拾荒老人在美國舊金山灣景區遭受非裔集體欺凌的事件,持續在社交媒體發酵。
  • 永城淮海派出所推行「鄉賢+四老+網格」工作法服務社區治理
    「鄉賢+四老+網格」聯合工作法有力服務社區治理。工作中,該所立足社區與鄉村,把有威望大、見識廣、學問深、有熱心的人員組成「鄉賢會」,把退休在家的老黨員、老軍人、老幹部、老教師組成「四老人員」,並將其與社區民警、網格輔警充分結合起來,堅持走群眾路線,創新群眾工作法,以身邊人說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身邊人,為轄區群眾解決了一大批實際問題。
  • 面對12個信封內7萬現金 拾荒老人撥通110...
    參與調查的民警一袋、兩袋、三袋……瀋陽一名古稀拾荒老人在垃圾箱裡翻出一個塑膠袋,打開一看,裡面全都是用信封裝著的錢!他順手撕開一隻信封,數一數後發現,裡面足有3500元!老人有點蒙了,立即撥打110報警——這些錢是誰丟的?失主在哪?5月14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這起事件極具傳奇色彩,尋找失主的過程一波三折,背後原因也很奇葩。    大爺拾荒撿到巨款「蘇大爺今年70多歲,平常喜歡撿拾廢品補貼家用。」
  • 滄州老闆娘每天中午為拾荒老人留飯,老闆娘:他還有個90歲老母親
    現在雖然說經濟越來越好,可是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有很多貧困人口,有很多老人老無所依,靠拾荒度日。近日,滄州一位老闆娘每天中午為拾荒老人留飯的事情讓很多網友感動。只見老闆娘對拾荒老人說:「我還以為你上別人家吃別的去了,你沒來,等了你一中午。」「上屋吃唄,現在沒有顧客。」老人:「不去不去。」老闆娘:「你去吧,多冷啊這。」老人:「沒事,飯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