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初,倫敦的地鐵系統即將開通,作為世界上首個地鐵系統,它早已引起了整座城的騷動。在城市地面下挖洞,在洞裡修鐵路這種做法看起來是白日做夢。小酒吧的酒客無情地嘲弄這個想法,當地一名牧師指責鐵路公司試圖闖入地獄,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工程雖然花了現值相當於1億美元的成本,但是根本就行不通。
但這個工程成功了,1863年1月10日,3萬人冒險走進地下,乘坐世界上首列地鐵。倫敦這條路線全長4英裡,工程花了三年。經歷了一些挫折,大都會鐵路終於投入運作了,這讓市政府官員鬆了口氣,他們一直都急著找方法減少路上擁擠的交通。當時的倫敦是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交通總是全面堵塞,路上總是被推、小販、 牛和行人給堵住。
維多利亞時代的查爾斯·皮爾森眼光獨到,是他先想到讓鐵路在地面下通行。19世紀40年代,他一直為推行地下火車進行遊說,但反對者認為這個想法不切實際,因為當時鐵路只有通過山丘時才有隧道鐵路,怎麼可能在市中心通行呢?答案很簡單,叫做「隨挖隨填」
工人必須先挖個大溝,用磚塊建成拱狀隧道,然後在新建好的隧道上方進行填補。這個做法會造成幹擾,而且需要把隧道上方的建築拆掉所以大部分鐵路是在現有道路下面建的。當然,意外曾發生過,有一次發生暴雨,導致附近下水道淹水,雨水衝進了挖掘工地,使工程延誤了幾個月。但是,大都會鐵路運營後,倫敦人湧進了火車站,乘坐新的火車。很快,鐵路成了倫敦運輸系統的重要部分。
不久後,新的路線建成,火車站周圍起了新郊區,鐵路旁設立了大型百貨公司,鐵路公司還建了旅遊景點,比如,在伯爵府建了30層樓高的摩天輪吸引旅客乘坐火車前來。30年內,倫敦地鐵系統全長達到80公裡,市中心的鐵路在地下隧道通行,郊區的鐵路則設在地面上,尤其是河堤上。
但是倫敦仍在發展,每個人都要與系統連接。到了19世紀80年代後期,市區已經變得太擁擠,建築物、下水道、電纜太多,不能再用隨挖隨填做法,所以必須設計新的挖掘系統。有一種機器叫「格雷特海德盾牌」,只需12人,就能利用它在地下鑽洞,在倫敦的黏土深處,挖掘地下隧道。
這些新線路處在地底不同深度,但一般比隨挖隨填隧道更深25米,這意味著建築工程不會干擾地面,還可以在建築物底下進行挖掘。第一條地鐵線——城市與南倫敦線在1890年開通,並獲得了巨大成功。接下來20年裡,開通了6條新線,這項高明的新技術還被用來在倫敦泰晤士河下面鑽幾條線。
到了20世紀初,布達佩斯、柏林、巴黎、紐約都建了它們自己的地鐵,今天 55個國家的超過160座城市都已經在用地鐵來對抗交通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