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布「2017大陸軍力報告」:七種情況下「共軍可攻臺」

2020-12-15 觀察者網

據聯合新聞網8月31日報導,臺當局防務部門當日將一份名為「2017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的文件遞交至「立法院」。報告中,臺防務部門不僅揚言「共軍犯臺」有個7個時機,還片面地聲稱大陸「尚未具備全面進犯臺灣的作戰能力」,儼然一副「共軍戰力盡在我掌握」的模樣。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這兩年臺軍在評估兩岸軍力時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從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臺軍一直認為自己優勢很大,惘然不顧兩岸軍事力量對比在進入21世紀之後已經逐漸拉開差距,僅僅從空軍力量上講,從當年數量不多的蘇-27面對三位數的三代機隊的情況,已經變成解放軍四位數三代機隊面對臺軍老舊的三代機隊。更不用說海軍力量的建設已經達到天差地別的程度。

更何況臺海軍事問題的核心早就已經是中美在西太平洋軍事力量的對抗,而非臺灣地區本身軍事實力可以左右的。這樣的迷之自信只能徒增笑耳。

事實上從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三軍主戰裝備開始大量服役開始,兩岸的軍事實力就已經拉開差距,臺灣也早已不是我軍的主要戰略假想敵。

報導稱,臺防務部門在報告中再次提出了「整體評估共軍攻臺可能時機」,其中包括七種情況,分別是:一、「臺灣宣布獨立」,二、「臺灣明確朝向獨立」,三、「臺灣內部動蕩不安」,四、「臺灣獲得核子武器」,五、「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對話的延遲」,六、「外國勢力介入臺灣島內事務」,七、「外國兵力進駐臺灣」。

在這份報告中,臺防務部門聲稱,臺軍方首次公布大陸航母「遼寧號」跨海區域航訓航線圖,圖中顯示,「遼寧號」在2016年年底首次進行繞臺航訓經臺灣東南海域時,曾一度進入臺灣地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ADIZ)內。臺防務部門還認為,「大陸航空母艦戰鬥群悄然成形,具備有限度的遠海能力。」

臺防務部門公布的「遼寧號」跨海區訓練圖(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解放軍軍機繞臺路線圖

報告書聲稱,近年來大陸萬噸級公務船舶依舊借執法和科研之名,常態在臺灣(地區)周邊海域及重要航道活動,配合海軍情報艦船進行臺海戰場情報搜集,東部戰區持續從事針對性兩棲聯合登陸作戰演練,海空兵力頻赴東海警戒巡邏及南海戰鬥巡航,繼去年航空母艦編隊及海空機艦數次繞行臺灣本島周邊,2017年7月空軍轟六型機首度赴臺海當面從事戰鬥巡航,凸顯「大陸對臺灣的武嚇已不再隱晦」,通過「經由例外、塑造慣例、形成常態」模式,借常態軍事威懾,對臺灣形成「戰略包圍」的態勢。

而針對解放軍航空母艦跨越島鏈的部分,臺防衛部門稱,「遼寧號」航母2016年底經由北海、東海並首次跨越「第一島鏈」,循巴士海峽駛入南海,期間從事艦船及艦載戰鬥機組合訓練,展現基本防空及對艦作戰能力;另外在今年7月的兩次經由臺海,則是以逼近「海峽中線」航行,臺防務部門認為,近來解放軍戰機及航母編隊常態性繞行臺灣本島,展示對臺灣的軍事威嚇實力。

對於大陸對臺的可能行動,臺防務部門片面認為,大陸可能會採取「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用兵理念,稱解放軍可能行動包括聯合軍事威懾,運用心理作戰模式,採取提高軍事活動強度、調整兵力布局,包括前進部署、實兵演習、火力示警或軍事艦船藉自由航行及無害通過之名於臺灣本島海裡毗鄰區內巡邏等。

此外,報告書還聲稱,雖然大陸持續致力軍工科技和戰具研發,但在對臺戰術戰法運用,受限於臺海天然地理環境,且大陸「尚未具備全面犯臺之正規作戰能力,所以採傳統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可能性較低」,現階段仍以對臺灣進行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作戰及聯合火力打擊之可能性較大,未來不排除大陸將加重網絡攻擊、電磁作戰等非傳統作戰型態。

針對「武統」議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我們其實已經多次作了明確的闡述,我們將繼續貫徹執行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將繼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以最大的誠意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是我們也絕不允許「臺獨」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對於臺灣一些媒體分析認為,解放軍戰機繞臺飛行的次數不斷增加是為了攻打臺灣作準備。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回應稱,這些軍機訓練是空軍的例行性訓練活動。

相關焦點

  • 臺防務部門公布「2020年大陸軍力報告」稱解放軍電子戰已具備癱瘓...
    臺灣防務部門8月31日公布「2020年大陸軍力報告」,稱解放軍電子戰已初步具備癱瘓臺軍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體系能力,並已完整掌握臺軍軍事動態。
  • 臺「國防報告」渲染大陸攻臺 轉移倒扁注意力
    臺灣「國防部」29日公布的這份報告厚達234頁,著重描述了解放軍「犯臺軍事部署」,並預測解放軍武力攻臺的「可能性」。報告中首次聲稱解放軍到去年年底已經部署了784枚東風系列短程飛彈,並且以每年75至100枚的速度增加。兩岸多名軍事觀察家不約而同地指出,這份報告有明顯的要轉移島內民眾對「倒扁」的注意力、以及為對美軍購案開道等政治意圖,是一份政治考量大於軍事判斷的報告。
  • 臺媒:美《中國軍力報告》認為解放軍將採取四種模式「攻臺」
    近來,美軍艦機在臺海方向動作頻頻,報告中涉臺的內容備受關注。報告在臺海軍力對比上大放厥詞,認為臺海軍力失衡,差距持續擴大,美方要持續對臺軍售,確保臺灣「自我防衛能力」。【資料圖:解放軍「遼寧號」航母編隊】臺灣「中央社」援引美國新版報告的內容稱,解放軍仍未放棄武力攻臺,認為可靠的武力威懾對於維持政治進展與防止「臺獨」至關重要。臺媒稱,美報告認為,解放軍可能採取海空封鎖、有限軍力或強制選項、空中與飛彈攻擊、攻佔臺灣4項行動路線。
  • 美2020中國軍力報告,重申持續對臺軍售,竟稱為增強臺灣保衛能力
    美國國防部今天公布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報告指出,臺海軍力失衡,差距持續擴大,美方基於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持續對臺軍售,確保臺灣自我防衛能力。在長達200頁的報告在談及臺海局勢時稱中國大陸仍未放棄武力攻臺,認為可信賴的武力威脅對於維持政治進展與防止「臺獨」至關重要。報告指出,大陸可能採取海空封鎖、有限軍力或強制選項、空中與飛彈攻擊、入侵臺灣4項行動路線。
  • 臺軍公布兩岸軍力對比 稱大陸實力為臺軍10倍
    臺「國防部」公布的兩岸軍力對比 臺「國防部」1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2011年「國防」報告書,內容指出,大陸軍力是臺軍的10倍,國防預算更是臺灣的21倍。臺「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表示:「我們正身處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環境,過去兩年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臺海關係有一些變化,雖然我們現在積極從事海峽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但是我們的『國防』跟安全,在『國軍』的指導下,我們絕不放鬆。」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報告書描述,中國大陸軍事整備以在2020年具備「對臺大規模作戰」及「抗擊外軍介入臺海戰事之能力」為目標。
  • 「美國軍力指數報告」談及臺灣:大陸統一臺灣目標從不曾改變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今日公布「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該報告聲稱,「與臺灣交往法」通過後,未來幾年美軍訪臺人數與層級可能會顯著增加。但中國大陸從未放棄「武統」,隨著解放軍現代化,中國大陸對臺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正在升高。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日報導,這份「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針對美國軍力、美軍在全球履行使命的能力以及美國利益威脅進行評估。該報告在談及臺灣時聲稱,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等與臺灣維持「堅實的非官方關係」。
  • 「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談及臺灣:大陸統一臺灣目標從不曾改變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今日公布「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報告」,該報告聲稱,「與臺灣交往法」通過後,未來幾年美軍訪臺人數與層級可能會顯著增加。但中國大陸從未放棄「武統」,隨著解放軍現代化,中國大陸對臺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正在升高。
  • 大陸「攻臺奪島」?金門「立委」陳玉珍:先取下金門可能性比較低
    陳玉珍@銳看臺灣報導 對於中國大陸與美國近日衝突升高,中國國民黨金門「立委」陳玉珍今天受訪強調,金門希望兩岸和平交流,因為金門經歷過戰爭,跟大陸打過仗,反而希望與大陸交往,也認為有需要大陸與美國關係緊繃下,兩岸要冷靜思考,攻臺路線按照之前評估「首戰即終戰」,要先取下金門可能性比較低,那等於給了美軍多了一點支援時間,不符合大陸目的,她認為「比較可能是斬首行動」。美國國防部2日公布「2020年中國大陸軍力報告書」提到,中國大陸未放棄武力攻臺,對臺的作戰方式可能採取海空封鎖、有限軍力或強制選項、空中與飛彈攻擊、入侵臺灣等4項行動路線。
  • 臺防務報告稱大陸軍機艦繞臺25次 臺媒:軍力對比太鮮明 無法應對
    據臺媒報導,臺防務部門於12月26日公布了最新一本防務報告書,稱解放軍近期繞臺次數暴增,共有23次軍機繞臺以及2次航母繞臺,共25次。這是臺當局公布的防務報告書中首次公布解放軍軍機與軍艦繞臺航次表。 臺灣《中時電子報》稱,報告公布了解放軍遠海長訓的航線圖,詳細記錄了解放軍軍機軍艦的每次出海日期和機種,其中15次穿越宮古海峽再經巴士海峽,或是從巴士海峽再穿越宮古海峽,7次穿越宮古海峽後按照原路線返回駐地,3次穿越對馬海峽。這顯示了解放軍突破第一島鏈的企圖,每個通道都飛。
  • 美學者預言大陸「2020前攻臺」,臺灣網友:又想要錢嗎?
    這場行動將強調速度,以突襲方式摧毀臺灣沿海防禦,從而在戰役的最初階段給臺灣造成重大損失,這樣就能迫使臺當局在美國還來不及向該地區部署軍力前就投降。總的來說是三個階段:封鎖和轟炸、兩棲登陸、島上的戰鬥行動。
  • 大陸「攻臺奪島」?金門「藍委」陳玉珍:較可能斬首行動
    對於中美近日衝突升高,中國國民黨金門「立委」陳玉珍今天受訪強調,我們金門希望兩岸和平交流,因為金門經歷過戰爭,反而希望與大陸交往,也認為有需要。中美兩大國緊繃下,兩岸要冷靜思考,「攻臺」路線按照之前評估「首戰即終戰」,要先取下金門可能性比較低,那等於給了臺軍、美軍多了一點支援時間,不符合解放軍目的,她認為,「比較可能是斬首行動,比較會做」。
  • 臺灣需派10架軍機應對1架大陸軍機?臺空軍前副司令:「消耗戰」吃不消
    臺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今年8月曾表示,解放軍戰機多次繞臺演練採取「消耗戰」,恐會讓臺空軍吃不消。臺當局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引用美國五角大廈最新的軍力報告指出,美國已承認軍艦、飛彈、防空都落後中國大陸。兩岸若開戰,美國不容易來救,就只剩臺灣空軍在撐。
  • 臺記者哪來的底氣?叫囂解放軍攻不下臺灣,大陸專家:有能力登陸
    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臺當局企圖搞所謂「修憲」,以及圖謀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刪「國家統一」字眼,導致兩岸關係日益緊張。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島內一些輿論卻仍在自我麻醉。
  • 「2020年大陸攻臺」作者澄清 臺灣人別以為我瘋了
    美國研究亞太安全與政策的智庫「2049計劃室」研究員易思安在新書中聲稱,大陸將在2020年出兵攻臺,引發國際社會關注。「臺獨」分子則像吃了大力丸一般,不但渲染大陸武力攻臺可能,還煽動臺灣要表現強勢,「防長」馮世寬則誇下海口,稱若解放軍來犯,可以撐過兩周以上,比以前的「國防部長」給出的時間都久。
  • 美臺渲染大陸提升軍力 "鷹派"胡亂猜 臺軍買武器
    ,猜測大陸海軍將在2008年獲得航母,2012年新型戰艦數量將明顯超越島內軍力,2015年航母戰鬥群可以成形、最終掌握臺海制海權。    臺當局和媒體對大陸軍事動向一向小題大做,不僅經常捕風捉影拿航母說事,就連解放軍正常購入一批新型旅級防空雷達,一時都成為其報導焦點。臺灣軍方指稱,此舉將會嚴重影響臺灣目前近岸及城鎮作戰的主力攻擊武器,從而大大降低臺軍的進攻能力。     另外,有關大陸蘇-30戰鬥機、新式預警機,甚至服役多年的「轟六」性能改進的消息,也都能在一段時間成為臺媒體爭相炒作的理想素材。
  • 臺灣在馬祖部署飛彈,美國:大陸攻臺非常困難
    但馬祖島彈丸之地,臺軍的飛彈陣地藏無處藏,躲沒地方躲,而且距離大陸很近,大陸的火箭彈都能把它轟平,戰時根本沒有發射飛彈的機會。據報導,臺灣「政府電子採購網」最新消息,臺空軍「司令部」將在馬祖東引進行「新建統包工程」。
  • 臺學者:大陸軍力震懾越南 兩岸應共守太平島
    一些島內學者指出,與其讓越南佔據太平島,還不如攜手大陸共管南海。淡江大學教授李大中對媒體指出,南海問題的核心利益是能源爭奪。臺當局應在適當的時候和大陸坐下來商議,對南海資源進行共同開發規劃。  兩岸應共守太平島?  上述聲音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臺當局在南海問題上政策逐漸轉變的一種反映。
  • 看完最新中國軍力報告 臺媒嘆兩岸差距太大
    針對美國提出的2017中國軍力報告,臺媒今日發表文章稱:美國對臺政策不變,變的是大陸隨著一帶一路改向西發展,地緣政策轉變。兩岸的軍事實力差距只會更大,兩岸除了和平別無他途。  前雄三、愛國者飛彈營長、飛彈指揮部前計畫處長、空軍退役上校,政大外交系教授周宇平受訪時指出,大陸軍力走向大海軍概念,力量在東海、南海延伸,在南海諸島造陸強化軍事力量,並加強防空力量飛彈建制。東風-16及東風-21飛彈是很有威懾力,各式長短程飛彈光是擺在那裡就很嚇人,不必動到核武。東風-21航母殺手,精度更高,只要航母不夠快都很危險,火箭軍未來是很可怕的一支部隊。
  • 臺F16戰機私載兩盒草餅,運8電戰機再繞臺,全球軍力排行臺灣19!
    2、運-8電子戰機繞行臺東南海域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消息指出,一架中國空軍運-8電戰機在9日時,由西太平洋上空穿越宮古海峽飛向東海空域,日方緊急派出戰機升空應對。防衛省公布的飛航路線圖顯示,該機一開始是先繞行臺灣的東南部海域,才飛往宮古海峽。
  • 美國防情報局發中國軍力報告「聚焦臺灣」
    原標題:美國防情報局發中國軍力報告「聚焦臺灣」,大國競爭被一再渲染【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當地時間15日,由美國國防部下屬機構國防情報局對外發布《中國軍力報告》稱,收復臺灣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