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課題組發現細菌硫化氫氣體產生酶新型抑制劑可增效抗生素

2020-1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日,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線刊發了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方課題組關於硫化氫氣體產生酶抑制劑研究的最新成果——

「Discovery of an Inhibitor for Bacterial 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 that Synergistically Controls Bacterial Survival」。

該工作通過構建細菌巰基丙酮酸轉硫酶(MST)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模型,從~26000個化合物中篩選發現了細菌MST的第一個活性抑制劑,並系統研究了該抑制劑的分子機制和細菌水平作用機理,揭示了該抑制劑可增強已知抗生素的殺菌效果。

細菌耐藥性是亟待解決的全球性問題,但近30年來只有為數不多的抗生素藥物被批准上市,因此急需具有新機制和新靶點的藥物先導物。最新研究表明,H2S產生酶可通過產生H2S來拮抗抗生素的抑菌效果。但是,細菌MST靶向抑制劑至今尚無報導,這已成為概念性驗證(proof-of-concept)「MST作為治療細菌耐藥性的新型藥靶」的難點之一。

本研究中,基於課題組發明的H2S高通量並行檢測特色技術以及在H2S產生酶抑制劑研究領域的長期積累(參見Chem. Comm. 2013;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8; J. Med. Chem. 2019和已授權的2018年中國發明專利CN201310467388.1),通過高通量藥物篩選發現了細菌MST的第一個抑制劑—羅格列酮(pioglitazone,一種FDA批准的治療II型糖尿病的藥物)。

圖註:生物體內,ROS和H2S含量具有平衡關係。通過發現並應用細菌中H2S產生酶的抑制劑,可降低細菌中H2S含量從而打破這一平衡,造成細菌內ROS含量提升並促進抗生素的殺菌效果。

重要的是,該抑制劑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其不抑制其人MST同源酶等其它氧化還原酶活性。通過酶動力學、分子突變、代謝物靶向質譜檢測、反應活性氧RoGFP2實時探針和細菌CRISPER/Cas9基因編輯等多學科交叉方法,系統地證實了羅格列酮在分子和細菌水平在靶性(on-target)、有效性和分子機制。

本研究獲得了細菌MST的首個特異抑制劑和小分子探針工具,並系統闡述了該酶與抑制劑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率先確定了細菌MST在抗生素耐藥性中的藥靶可行性,為細菌耐藥性的治療提供了具有「新型骨架的藥物先導物」和「新靶點」。

上海交大為第一署名單位/通訊單位,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博士留學生Giorgia Croppi為第一作者,周越洋高級實驗師為第二作者。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於晶副研究員和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方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等基金的資助,並得到浙江工業大學阮奔放教授課題組的大力協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hembiol.2020.10.012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夏季謹防硫化氫氣體中毒
    罪魁禍首是浴室裡的硫化氫氣體。 硫化氫(H2S)無色易燃,有強烈的臭雞蛋氣味,分子量為34.08,蒸汽比重為1.19,沸點為60.7℃,熔點為82.9℃,易在下部積累。 溶於水形成硫酸氫鹽,溶於乙醇,汽油,煤油和原油等石油溶劑。 酸反應。 它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生成黑色硫酸鹽。 它與各種植物有很強的附著力。 硫化氫氣體的有毒特性和危害有哪些?
  • 科學家發現一種不會產生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
    科學家發現一種不會產生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14:16:50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Zemer Gitai研究組發現一種新型抗生素,可殺死革蘭氏陰性菌並不會產生耐藥。
  • 深度學習可助力新型抗生素發現
    深度學習可助力新型抗生素發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3 13:03:58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James J.
  • 浙大學者發現:食用野生紅樹莓,或可降低餐後血糖
    課題組歷時兩年系統闡明了漿果花色苷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構效機制,並從野生紅樹莓(Rubus hirsutus Thunb.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被推薦為單藥治療2型糖尿病的第一備選藥物。
  • 最新研究發現:利用有毒的黃蜂毒液,可消滅耐抗生素超級細菌
    一項研究表明,利用有毒的黃蜂毒液可能研發出激進的新型藥物,以此殺死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通常在南美洲黃蜂體內所發現毒素的抗菌特性,並創造出了對細菌有效而對人體細胞無毒的變體。
  • 研究:貝加爾湖底放線菌產生未知抗生素
    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與北佛羅裡達大學生物學家共同研究了貝加爾湖放線菌(屬於大的微生物,可合成生物活性物質)的新陳代謝,結果表明,它們沒有負責產生抗生素的酶群普遍具有的基因。這意味著,它們是藉助其他蛋白質與其他細菌抗衡,而且,科學界對這種化合物目前可能還是未知的。
  • 新型抗生素!全球首個鐵載體頭孢菌素Fetcroja在歐盟獲批,利用...
    此外,cefiderocol還對可產生多種耐藥酶(如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AmpCβ內醯胺酶[AmpC],絲氨酸碳青黴烯酶和金屬碳青黴烯酶)的某些細菌具有強勁的體外抗菌活性。此次批准基於非臨床數據和PK/PD數據包(包括體外數據)以及鹽野義提交的3項關鍵臨床研究(APEKS-cUTI、APEKS-NP、CREDIBLE-CR)的臨床數據支持。
  • 開發新型算法 可辨識逾10倍的天然抗生素種類
    打開APP 開發新型算法 可辨識逾10倍的天然抗生素種類 發表於 2018-02-09 15:28:38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UC)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描述一種新型算法,能較之前所有研究多辨識出種類逾10倍的天然抗生素。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蝙蝠細胞的MTHFD1表達水平比人類相應組織的細胞要低很多,這可能和蝙蝠適應飛行生活的生理變化有關。研究團隊最終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天然病毒蓄水池,它們為什麼攜帶大量病毒卻免受其害?人類是否可以從這裡尋求一條對付多種病毒的普適性思路?
  • 中國河流抗生素汙染地圖發布 海河珠江濃度最高
    抗生素濫用、環境抗生素汙染的真正危害在於加劇細菌耐藥性的情況。從藥學領域而言,廣譜(能針對絕大多數細菌)抗生素大致分為青黴素類、碳青酶烯類、β-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喹諾酮類等。「不同的藥物,在人體或動物體內不同的半衰期(藥物衰變為其他物質)不同,以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等)為例,其半衰期較長,在自然界化學穩定性很好。
  • 可威磷酸奧司他韋才是抗流感藥,新證坐實抗生素沒用還有害
    參與該研究的健康志願者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接受為期5天的口服廣譜抗生素(由新黴素,萬古黴素和甲硝唑組成),另一部分作為對照沒有服用抗生素。通過分析疫苗接種後一年內不同時間採集的糞便和血清樣本,追蹤參與者對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以及腸道微生物生態群中細菌多樣性和豐度。統計結果顯示: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大多數參與者的腸道細菌水平降低,同時對流感病毒的保護程度低於未服用抗生素的人。
  • 新發現!解決豬糞便臭味和豬肉羶味的問題
    近日,一個中美合作團隊感受到了成功帶來的甜蜜氣息:他們找到一種標誌性的酶,可用於鑑定細菌產生的惡臭分子3-甲基吲哚——糞臭素。研究結果或有助於研發抑制這種惡臭分子活性的方法。  「簡單地說,我們的發現解釋了動物糞便為什麼會發出臭味的問題。」研究共同通訊作者、天津大學生物化學家張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 Nature:大型宏基因組學研究表明土壤是潛在的抗生素和抗真菌劑聚寶盆
    他們報導對一勺土壤中的每一種微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即所謂的宏基因組測序,並從中發現數百個用於產生複雜的潛在有用的分子的基因。鑑於土壤中的絕大多數微生物不能夠在培養皿中進行培養,採用其他的技術是很難發現這些分子的。這些基因中的多數來自之前未知的細菌群體。這些基因可能會產生這些微生物用來進行自我防禦的抗生素或抗真菌劑。
  • 武漢植物園從藥用植物中篩選發現天然拓撲異構酶抑制劑
    DNA拓撲異構酶(Topos)是DNA複製的關鍵酶,在細胞轉錄、重組和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一些抗癌藥物的靶酶,目前已有針對DNA拓撲異構酶的成功抗癌藥物在臨床應用。富含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藥用植物是發現和開發抗癌藥物的重要資源之一。親和-超濾/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AS/UF-LC-MS)是一種從藥用植物中篩選並尋找拓撲抑制劑的有效方法,具有高靈敏度、高通量和普適性。
  • 中國河流抗生素地圖發布 珠三角排放密度最高
    抗生素濫用、環境抗生素汙染的真正危害在於加劇細菌耐藥性的情況。  從藥學領域而言,廣譜(能針對絕大多數細菌)抗生素大致分為青黴素類、碳青酶烯類、β-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喹諾酮類等。「不同的藥物,在人體或動物體內不同的半衰期(藥物衰變為其他物質)不同,以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等)為例,其半衰期較長,在自然界化學穩定性很好。
  • 科學家發現新的抗耐藥感染抗生素
    科學家發現新的抗耐藥感染抗生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1:16:59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Gerard D.
  • 默沙東創新抗生素複方產品Recarbrio在歐盟獲推薦批准...
    2019年1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積極審查意見,推薦批准複方抗生素產品Recarbrio(亞胺培南/西拉司丁/relebactam)。
  • 「創澳分享」天然植物替代飼用促生長抗生素的研究與展望
    飼用促生長抗生素(以下簡稱「抗生素」)在養殖業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在過去數十年間曾成為動物健康的保障,並發現給動物飼餵低劑量的抗生素可以刺激生長。抗生素在飼料養殖中的應用使我國的畜禽產品從奢侈品發展成為日常消費品,其歷史功績不可否認。
  • 《自然》:海洋細菌具有「阿凡達」般的生物感應能力
    許多海洋細菌通過氧化硫化氫氣體可以產生能量,這種現象在海洋沉積層較普遍。為了實現這一點,生活在海底的微生物需要使用海水中的氧氣,在硫化物被分解時便於攜帶電子。 尼爾森和研究小組成員在奧爾胡斯地區附近的海底採集了具富細菌的沉積層樣本,在實驗室他們首次在海水中移除並置換了沉積層樣本上的氧氣。
  • 鎵鹽作為抗生素替代品能優先抑制有害菌
    如何完全替代抗生素是一個既緊迫又始終未徹底解決的問題,隨著農村農業部關於飼料禁抗政策的頒布,什麼才是最佳替抗產品的話題又備受關注。在這其中,作為目前國際上比較先進的金屬離子抗菌技術的鎵在同類替抗產品中有著不一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