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App store,風靡已久的《旅行青蛙》降到了第五位,但它在TapTap上的數據依舊可觀:熱度超過250多萬,評價接近24000條,總評分為9.4。
風靡一陣的佛系放置遊戲突然大火很受追捧,剛上線不久就超越了《戀與製作人》、《荒野行動》等遊戲登上了App Store國區免費遊戲排行榜的第一名。前兩天還都滿滿少女心的養著四個男人,一轉眼,大家都開始養兒子了,還是一隻萌萌的小蛙。
剛開始沒有入坑是抱著懷疑觀望態度,沒想到玩著玩著也挺有意思的,主要是朋友們都在玩不寂寞,而且有聊天話題,遊戲的意義就在於大家都玩才有氣氛。這款遊戲最突出的優點就是不會浪費你很多時間和精力,上個線收收草買買吃的用的很輕鬆,會有一種老母親的心情,逐漸失去興趣是因為明信片重複越來越多,東西買的也差不多,非洲人體質抽獎總是白球,娃兒沒有小夥伴,突然有一天你厭倦了,然後你就卸了,就是這麼平靜... 就像蛙兒子一樣,一切隨緣,完全不受控制。
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兩點一線為自己的未來忙碌著,別說坐在那看兩三個小時的書了,有的時候就連吃飯也是狼吞虎咽。這樣一款小遊戲是打破了我們生活的快節奏,給人們帶來了嚮往的閒適生活。偶爾寄來的明信片和伴手禮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小驚喜,讓我們也多了一份小期待。其實有的時候,一份簡簡單單的小美好才是我們想要的。
如今我沒有足夠的耐心玩下去,玩久了以後,收集照片已經帶來不了什麼樂趣,買齊商店中所有的物品之後,這個遊戲已經索然無味了。
就算對呱兒子再親密,再愛它,它終究也只是一串數據。它總是面癱的坐在屋裡幹著自己的事情,我卻只能隔著屏幕望著它。
它削木頭,看書,吃飯。挺有趣的樣子,有時候會出門旅行,盼望著它回來,它回來之後又盼望著他去旅行,帶回更多的土特產和照片。
它回來時,思念的在屏幕外說著話,它卻聽不到,也許不是聽不到,它終究也只是一串代碼,我與它的溫馨回憶,也只是手機裡的一串數據而已了…
2017年底,「佛系」一詞火了,這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很多90後、00後看到後紛紛表示中招。它的樂趣不在於競技,不在於你從中得到了什麼,而是在於去感受它帶給你的一種閒適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虜獲了很多年輕人。
現在的年輕人傾向於按照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事情,他們更加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被外界事物控制。而對於那些外界事物,他們常說「都行」、「可以」、「沒關係」。
我記得在剛開始火的時候,等電梯都會有人拿出手機來看一看自己的呱回家了沒有,帶沒帶明信片回來。
當時我家裡人和同學也有很多人在養蛙,玩的不亦樂乎,不回家會想念,每個人都是做母親的樣子,愛著手機裡的這個小青蛙。享受與自由自在的青蛙相伴的旅行時光!
但漸漸的,時間久了,各種關於這個遊戲的謠言和「青蛙不是兒子而是丈夫」沸沸揚揚地在微博貼吧以及各種平臺傳播。這個小遊戲仿佛漸漸的讓人不快了。
但真的是因為這樣所以人們都紛紛卸載它了嗎?小青蛙其實沒有變,還是那樣簡單,變的其實是我們。
我們生活的快節奏社會使我們不再傾心於這麼佛系的遊戲,反觀其他的遊戲會更新出很多的新的玩法,但是旅行青蛙沒有,每次更新也幾乎只是改掉一些bug。
小青蛙已經從不知多少的手機裡消失,而人們也會從那份感動裡走出,去尋找新的那份快樂以及感動了。
寫下這個紀念我的小青蛙,我沒有兌現那個3000三葉草的幸運鈴,同樣我也沒有得到特別精緻的「SSR」明信片。但我還記得你給過我的欣喜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