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現代城市發展史,宜居和諧歷來是城市建設管理者的不二選擇和不懈追求。都江堰得益於2300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舉世聞名、澤被千秋的都江堰無壩引水工程,成就了「休閒之都」的美名。都江堰因「國際旅遊之都」而享譽天下,宜居已成為這座城市最鮮明標識和最靚麗名片。城市如同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藝術品,宜居城市、生活城市不僅僅是美譽,更是城市核心價值之所在,決定著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都江堰傳承國際旅遊之都的鮮明特質,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寶瓶花園」小區是一個項目拆遷混合安置小區,共安置有來至玉堂街道寶瓶、永固、南華、白馬等11個社區的村民。與許多動遷房小區一樣,長期以來,因物業管理收費標準偏低等多種原因,小區綠化基本無財力打理。小區綠化帶雜草叢生、草坪斑禿、公共綠化帶亂栽亂種。閒暇之餘,在小區散步,映入眼帘的不是花紅草綠,而是亂糟糟的一團綠植,雜草叢生,有的還成了「私家菜地」,既影響美觀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社區屢次接到居民的投訴,是社區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著實讓人心情鬱悶、煩躁。這樣的小區環境如何能安居?針對這些問題,寶瓶社區在社區治理中引進幸福助之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機構入駐後,在社區內發掘和培養志願者骨幹,成立志願者服務隊,用「社工+義工」 的聯動方法,讓更多的力量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 社工機構引導居民成立自治組織參與社區綠化服務工作,進一步把社區綠化服務工作推進到居民家門口。
10月14日上午8點50分,幸福助之力的社工及社區兩委帶領前期招募的16名志願者骨幹種植「微綠地」,志願者們分成3個隊伍,向陽花隊,夕陽紅隊,太陽花隊。雖然天空飄著錦錦細雨,隊員們穿著雨衣,踏著泥濘,不顧年邁,在雨中連續戰鬥種植紅繼木花、金森女楨共計2600棵。
培養、挖掘的志願者骨幹
收集居民打造「微綠地」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要讓小區舊貌換新顏,寶瓶變成「開窗可見綠」的花園小區;同時,社區也重視和充分發揮「紅色細胞」的作用,黨員亮出身份,切實增強為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得以大大增強,營造了和諧、穩定、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有力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寶瓶社區的湯書記表示:「接下來,我們會加大宣傳力度,在整個小區繼續推廣『微綠地』,充分利用社區其它閒置空地,搭建更多『微綠地』,讓社區更美麗。」
隊員們開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