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春天的「野」味,江南人最好這一口!野蔬之味馬蘭頭、枸杞頭...

2021-01-20 騰訊網

江南一帶,春光乍洩之時意味著吃新鮮的時節到來了,這時候的野菜成為人們餐桌上的貴寵,因為這些野蔬時令性極強,季節一過,它們就成野草了。最能吃野菜的地方當屬南京人,民諺有一句話:「南京人,不識寶,一口白米一口草,也是說時令一到,南京人就成了吃草狂人,有給我一把草,我就能給你炒出一個春天的架勢。

江南的春天如果是一場大戲的話,那麼野菜必定是這場大戲中的主角,各種野菜蟄伏一個冬天之後終於爆發,它們各自按照自己的生長習性,有序上場,那清靈嫩綠的野菜也令春天變得格外生動,這些野蔬「就像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美食家汪曾祺如此描繪著春天的野菜。

春季的野菜種類繁多,挖野菜過去本是窮人充飢,富人用來嘗鮮,現在吃野菜反倒成了一種潮流時尚。挖野菜的工具也不需多,圍裙,小竹籃和一把剪刀外帶一個小板凳就夠了。在一大堆的野菜出沒的春天,野菜中帶著「頭」字的格外醒目誘人,漢語中的「頭」也可以指植物的嫩芽或嫩葉,它長在頂端,最常見的就是苜蓿的嫩葉——草頭。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有春食三頭之說法,三頭指的是馬蘭頭、枸杞頭和香椿頭了。

挑起野菜網紅之角色的馬蘭頭

清代《隨園食單》云:「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其分青、紅梗,食用以野生青梗為佳。以香乾炒食,色澤悅目,香氣飄蕩,清爽適口。馬蘭頭也有寫為「馬攔頭」,吳語方言中「蘭」與「攔」同音,明滑浩《野菜譜·馬攔頭》中的記錄:二三月叢生,熟食,又可作齏。馬攔頭,攔路生,我為拔之容馬行……。所以在上海,有說法是如果獻馬蘭意有惜別之意。

馬蘭頭略帶一帶特殊的辛香味道,入嘴之後很容易識別。江浙滬一帶的人對馬蘭頭用情至深,往些年早春二月正是農事活青黃不接的時候,此時正適合去「挑野菜」 ,擅長找馬蘭頭的農婦們此時便會提著菜藍去找初生的馬蘭頭嫩芽,而江南一帶則講作「挑馬蘭頭」。每年春季野菜上市時,馬蘭頭就是野菜裡的一個網紅。

新鮮的馬蘭頭適合涼拌,焯水後擠幹水分再切碎與五香茶幹一起涼拌,只需少許的作料,以鹽醋糖雞精等來調味,再淋上麻油,就可令它有賣相有味道,吃不完的馬蘭還可以將它加水煮後曬乾就是「馬蘭頭幹」。所以李時珍講「南人多採,曬乾為蔬及饅餡」。大文家家梁實秋則對馬蘭頭狂贊不已,他認為用冬筍來炒馬蘭頭算得上是人間至味。

長在樹上的蔬菜,貴有貴的道理

香椿頭是一種叫作香椿的樹的嫩葉,所以又叫作「椿芽」、「香椿芽」。每年到香椿出來的時候必然會引發一場驚嘆,因為它的身價實在是太高了,甚至可以有一斤牛肉都無法換回一斤香椿頭。蘇州人講究春天吃野菜為吃七頭一腦,尤其香椿頭是少不了的。

香椿是落葉喬木,初春時樹枝開始抽芽,香椿一般於清明前後發芽,穀雨前3一4天,香椿芽長至6一14釐米時即可採摘,採摘期僅10天左右。人們摘其嫩葉作蔬,又多用來炒雞蛋,有一股特殊的清香。稍老些的枝葉可以醃製為鹹香椿頭,食用時洗淨,淋上些麻油。新鮮的香椿頭抖豆腐,因為其特殊的氣味配著豆腐的軟嫩滑口感,極為開胃,被稱為是樹上的蔬菜的香椿頭,它僅10天的採摘期限也是它身價尊貴的道理。

香椿可製作的菜餚很多,香椿炒雞蛋、香椿竹筍、香椿拌豆腐、潦香椿、煎香椿餅、椿苗拌三絲、椒鹽香椿魚、香椿雞脯、香椿豆腐肉餅、香椿皮蛋豆腐、香椿拌花生、涼拌香椿、醃香椿、冷拌香椿頭。

炸香椿:材料:香椿葉 雞蛋 麵粉 花椒 鹽,將香椿冼淨備用,花椒和鹽入鍋炒熱出香味,花椒和鹽入保鮮袋裝好,用擀麵棍碾碎;雞蛋和麵粉混好,加入少許鹽及花椒鹽打成麵糊備用;準備好乾麵粉及麵糊;香椿入沸水焯燙後瀝乾水備用;將香椿葉子滾上乾麵粉;最後令每片葉子都沾上麵粉,再入麵糊掛漿;麵糊按個人喜歡來掛厚薄漿;掛糊要均勻一點,多掛幾次;放入油鍋中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春天最治癒的野菜,枸杞頭

「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場小雨之後,就可聽到叫賣枸杞頭的聲音。賣枸杞頭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聲音很脆,極能傳遠:「賣枸杞頭來!」 仍然是美食家汪曾祺筆下對於枸杞頭的回憶,只是現在這樣的場景早不不復存在了。

大家對於枸杞並不陌生,一個中年男人的水杯中永遠都會有枸杞的身影,但在春季時,枸杞的嫩芽梢則是盤中綠色名貴野蔬。作為食用的枸杞頭,採摘的時間比香椿頭還要短,從仲春到初夏,枸杞出芽如柳芽一般,清明過後長勢兇猛,稍縱即逝,時間略長,葉子變老,藥味漸濃就不好吃了。秋末冬初時,也會出一撥嫩芽,但於春天的嫩芽相比,味道相差太遠。

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介紹了一種稱為「山家三脆」的小菜:嫩筍、小蕈、枸杞頭入鹽湯灼熟,同香熟油、胡椒、鹽各少許,醬油滴醋拌食。或作湯餅以奉親,名「三脆面」。《紅樓夢》裡就曾提到薛寶釵和賈探春問廚房要一道「油鹽炒枸杞芽」,由此可見的枸杞可以擔起雅俗共賞之名。

上等的枸杞基本鎖定在寧夏甘肅陝西這幾個地方 ,江南人習慣把春天的枸杞嫩芽為枸杞頭,烹飪方法與大多數野菜無異,涼拌熱不炒煲湯都行,區別的是它帶著獨特辛香味道標籤和它的食療之效。枸杞芽的家常做法裡炒雞蛋和清炒都是略加以佐料即成的一道美味珍饈。

當那些從田埂間山溝裡生長的野菜走到餐桌上,足以配上你一個冬天的期待,尤其在今年的春天裡。

相關焦點

  • 食味記|枸杞頭是春天的野菜
    「春天吃枸杞頭,雲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蕒菜一樣。」這是汪曾祺在其作品《故鄉的食物》中的記述。枸杞頭,就是拘杞的嫩芽梢,屬於木本芽苗菜,它和薺菜、馬蘭頭並稱為「春野三鮮」。春天的枸杞頭鮮嫩,味淳,用油鹽快速炒一下就很好吃,確是一盤絕美野蔬。讀過《紅樓夢》的同學都知道,曹雪芹在第六十一回裡寫寶釵和探春倆姑娘商議,出五百錢貼補給管小灶的柳家媳婦,要吃一道「油鹽炒枸杞芽」。別看枸杞菜出生卑賤,進了廚房卻十分金貴,烹製也有講究。蔬菜清炒如清唱,其實最能體現出功力,唱腔一出,便知音色如何。
  • 春天餐桌上吃出最清新的味道 看淮揚菜大廚「野蔬混搭」
    煙花三月,原本正是長江三鮮上市的好時節,昨天,記者走訪揚城餐飲市場了解到,由於長江禁捕,餐桌上的長江三鮮不見了,這個春天,薺菜、馬蘭頭、枸杞頭等野菜,成為各家餐飲企業的主角。曾上過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等欄目的淮揚菜大師夏朝兵介紹,長江禁捕,現在揚州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長江刀魚;由於大量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已基本絕跡,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冠以最危險的美食之稱,「目前,河豚和鰣魚都有養殖的,大多也跟長江無關,因此各家酒店、飯店今年基本不會提到長江三鮮,長江三鮮已從餐飲市場消失,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 安徽金陵大飯店春季江鮮野蔬美食驚豔亮相 吃在嘴裡的春天味道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正是春味正濃時。春天最多的就是鮮美野菜和江味。3月,安徽金陵大飯店江鮮野蔬美食節驚豔亮相,新鮮上市的時蔬「撞」上鮮活味美的江鮮,大廚以其精湛的烹飪技藝,呈現一桌琳琅滿目的食春宴。
  • 「知味」野蔬之癖
    野蔬之癖艾煊中國飲食文化的精華,凝匯成八大菜系、滿漢全席,但家常飲食,並非天天高張筵宴。野菜是鄉菜,因野菜而起鄉思鄉愁鄉戀等等鄉情的事是常有的。        我幼時居住的小鎮,前門臨街,後門外,隔條河,對岸是圩,幼時常隨母親搭渡船過河挑野菜。圩堤陡坡,田埂狹徑,小河兩岸,水塘四周,都是野菜叢生之地。幼年經歷,烙印極深。後來下放農村時,又返壯為幼,常到果樹下、田塍上。竹林間挑食野菜。
  • 春日限定「嘗鮮」:盡享春之味!
    ▲香椿▲香椿炒雞蛋、3.馬蘭頭受江南人民熱捧的春日野蔬,以「鮮」著稱,鄉下隨處可見。在午後的春日裡,江南村民經常會成群結伴地挎著小籃,相約去往田間小路挖初生的馬蘭頭嫩芽,一邊享受春日風光,一邊談論家中日常,是何等悠閒愜意!
  • 野菜有味是清歡
    哥們兒塵緣知道我好野菜這一口,拍打著我肩膀說:紅姐啊~~等天再暖和一些,我帶你到江灘上摘野菜。   在江南生活的久了,嘴巴變得越發的刁鑽,每到春風拂檻、杏花微雨稍稍沾溼路人的時節,會依葫蘆畫瓢照著老揚州的點撥,遵循「不時不食」的古訓,默默的製作出一張嘗鮮時令表:初春吃薺菜、馬蘭頭、水芹菜,油菜花開後可捕食豐美的塘鯉魚…… 每到春天,馬蘭頭、薺菜頭、枸杞頭、香椿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都得到江南人的春盤中鬧騰上一回
  • 這是宜興的味道,也是春天的味道
    再挑剔的胃,恐怕也不能拒絕這春天裡最嫩、最好吃的春筍吧。  油燜春筍,在江南家家戶戶都會燒的一道菜,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百吃不厭。  新鮮春筍是煮湯的最好材料,用春筍塊、鮮肉、鹹肉放一鍋燒湯。關鍵要用小火慢慢「篤」,「篤」得越久,「鮮」味會越濃越厚。慢慢地燉上幾個小時,這樣篤悠悠篤出來的一鍋湯,鮮掉眉毛~這道菜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爽口。
  • 這一口春天的味道,你想念嗎?
    薺菜糰子讓常州人嘴角含春的幸福之味,少不了這隻胖乎乎的薺菜糰子。身材圓滾,綠意盎然的春天滋味在心頭繞梁,著實讓人銷魂。香乾拌馬蘭頭最簡單、傳統吃法自然是香乾拌馬蘭頭,在沸水裡一焯後切細,拌了香乾末後再用麻油一澆,加上一點花生碎,是非常樸素而耐人尋味的香蔬美味。
  • 有一種味道,叫春天裡的宜興!
    油燜春筍,在江南家家戶戶都會燒的一道菜,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百吃不厭。  新鮮春筍是煮湯的最好材料,用春筍塊、鮮肉、鹹肉放一鍋燒湯。關鍵要用小火慢慢「篤」,「篤」得越久,「鮮」味會越濃越厚。慢慢地燉上幾個小時,這樣篤悠悠篤出來的一鍋湯,鮮掉眉毛~這道菜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爽口。
  • 我把蘇州的春天,一口吃進了嘴巴裡
    春季時令菜聞著氣息登場,從菜場到餐桌,一口吃掉蘇州的春天。 周作人曾在《故鄉的野菜》中回憶道「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那時候一到春天,人們提著小籃子,在田地、後院蹲著找野菜。水一洗,熱油下鍋,簡單熱油清炒就極有味。
  • 舌尖上的野菜,春天裡不可辜負的人間美味!
    特殊時期無法出門踏青,不如一起在味蕾感受春天。薺菜頭、馬蘭頭、香椿頭、枸杞頭.個個清香逼人,也勾起了南京人吃野菜的蓬勃欲望。春天是吃香椿的zui佳季節,剛長出來的香椿芽不僅用來炒著吃還是涼拌著吃,口感又鮮又嫩味道還香濃。香椿味道奇特,但有一種強大的味覺震撼,濃鬱的香味讓愛它之人慾罷不能。用它來炒雞蛋可是很好的選擇,也是最接地氣容易被接受的吃法。
  • 春之時蔬:讓你咬住春天的味道
    在江南的草叢裡,薺菜變得肥美起來;北方乍暖還寒的春天,地裡最先開花的也是薺菜。 周作人說,薺菜和馬蘭頭都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如今有鄉人進城售賣馬蘭頭,而薺菜還須自己去採。的確,薺菜是「野」了些,野到在磚縫裡伸懶腰,野到在陽坡草灘上四仰著曬太陽。 採薺菜很隨意,顧不上回家尋籃子,用手指捏住薺菜的根頭就可以拔出土壤。
  • 謝霆鋒有十二道鋒味,大自然帶來18道野菜,讓我們和春天有個約會
    滿園春色關不住,滿山遍地野花開。陽春三月,春風吹綠了榆樹,吹紅了桃花,吹白了槐花,吹開了遍地野花......在這個奼紫嫣紅的季節,大自然送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禮物,讓我們能品嘗到春天的味道,再過幾天野菜就老了,美好的春天如曇花一現,想要品嘗春天的味道就要趁現在。
  • 泉溪野蔬:龍葵
    它是我在泉溪書房生活期間採食的第四種野蔬。那麼之前的五十餘年,便是我與它之間,長長的形同陌路,我對它視而不見,它對我愛理不理。看來,相知相交,是何等的重要。我決定結識它,並尋找它,還緣於在附近打工的外地人,偶爾會到泉溪邊採野蔬,採得最多的,一是春天的胡蔥,二是夏天的野辣椒。
  • 「 生 · 活 」四樣春之時蔬,讓你咬住春天的味道
    「 生·活 」四樣春之時蔬,讓你咬住春天的味道周作人寫過一篇《故鄉的野菜》,提到一句這樣的兒歌:「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
  • 清香翠嫩馬蘭頭(散文)||江蘇 潘春華
    馬蘭頭是早春時節的野蔬佳品之一,屬菊科、莖直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馬蘭、路邊菊、田邊菊、紫菊、紅梗菜、馬蘭花、馬郎頭、雞兒腸等,廣植於長江流域一帶,春天陌上埂邊、田頭、堤畔、河旁、溼地,到處都可見到馬蘭頭的身影。馬蘭頭有青梗、紅梗兩種,以青梗為佳,以嫩芽供饌,開春時比較鮮嫩,並有一股近似菊葉的卻又淡淡的清香,可以和清明前的薺菜媲美,別有風味。
  • 南京春天「八鮮記」——「七頭一腦」的味道?
    一點不錯,就是在尋寶!「七頭一腦」,八種春季極致鮮蔬,讓老南京魂牽夢繞的餐桌寶貝,現在一一端到你面前,讓你知道什麼叫正宗的「南京味兒」——沒吃過就等於沒來過南京!馬蘭頭 代表菜品:豌豆頭雞蛋湯嫩豌豆頭瀝水備用,先把雞蛋下鍋炒好,然後入水煮開,下豌豆頭、鹽、麻油煮一會兒。豌豆頭出鍋前灑點料酒,可有助去處其微小的豆腥味。香椿頭
  • 一口飯一口草,袁枚《隨園食單》告訴你,南京人最稀罕的野菜
    乾隆七年,袁枚前往江南之地擔任縣令,先後在麗水、江浦、沐陽、江寧任官7年,頗有政績。江南是富庶之地,在絕大多數官員眼中,這是一片肥得流油的沃土,而袁枚卻在乾隆十四年毅然辭官,不願再給「大官作奴」。那時候的袁枚才32歲,正是政治生涯的鼎盛時期,他卻寧願隱居在南京小倉山隨園,潛心著書寫詩。
  • 它被稱為「百歲羹」,野蔬之珍品,時令美食,老人孩子要多吃
    山野嫩蔬、時令美味,是時候把春天吃進肚子裡啦!今天小編分享的山野嫩菜、時令美食就是野生薺菜,薺菜是野菜中的珍品。以其嫩莖葉作蔬菜食用,其味清香鮮美,含有多種胺基酸,其中穀氨酸的作用和味精相同。
  • 泉溪野蔬:地筍
    後來是一根竹竿,毛竹梢頭,兩臂張開的長度,走路時我把它架在脖子上,然後把兩隻手擱在上面,以此來拉伸兩臂及肩膀的經脈,目的是在於「端正自己」,這根竹杆後來我用它體罰過孩子,一怒之下竟被我敲破了,好在折磨我二十多年的頸椎病已被我無師自通地治癒,所以破了也就破了。現在走路我只帶手機。一邊走路,一邊聽歌,儘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