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冶金技術的差距。
不少朋友認為,羅馬時期鐵製兵器已經得到普及,而秦朝仍然大規模使用青銅兵器,金屬冶煉代表了一個文明發達與否的重要標誌。以此得出---秦朝文明的發達程度遠遠不如羅馬。這裡要說的是,這樣的觀點是絕對錯誤的。
從冶鍊金屬史上看,中國最早的鐵兵器出現在殷商末期,第一把殷商時代的鐵兵器是「鉞」,出土在河北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代遺址,此物年代約為公元前1400年左右。這說明在鐵兵器的使用歷史上,黃河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時間上是差不多的。但是,歐洲人在公元前1200年就普及了鐵兵器,而中國人普及鐵兵器卻一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比之歐洲人晚了整1000年,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異?偶慢慢替您解釋。
冶煉技術!對冶煉技術的成熟程度決定了中國對鐵武器的普及時間。如果有關注考古的朋友會記得一件事,兵馬俑曾經出土了一把長91釐米的青銅劍(歐洲人青銅兵器的長度極限是60釐米以下),此劍千年不鏽,鋒利無比。這把劍大概反映的,秦朝時期青銅冶煉技術的成熟程度,同時期出土的鐵兵器中,無論是歐洲的還是中國的,都比不上這青銅劍漂亮。
那麼又是什麼導致了當時的鐵不如青銅呢?燃料!燃料。在秦時期,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整個世界的冶金行業依然在使用木材作為燃料。
青銅的燃點相對於鐵來說低得多。這也決定了在木材時代,青銅的冶煉技術能比鐵成熟的多。換句話說木材是不能提供冶鐵所需要的溫度的。
公元前200年,西漢初年。中國人把煤炭作為新的燃料,帶入的冶金行業。於是中國迅速的普及的鐵兵器。那麼歐洲人什麼時候開始用煤炭改進冶金技術的呢?公元1500年,比之中國晚了整整1700年。
在公元前1200年---公元1500年這長達2700年的時間中,歐洲人用的所謂的鐵兵器,都是用木材冶煉出來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那有多粗糙吧。
更有朋友居然說羅馬一年鋼的產量有800噸,用木材能煉出鋼來,還真是活見鬼了。
由此可見,用羅馬人大規模使用鐵兵器來證明秦朝的落後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唯一能說明的問題就是---歐洲人的青銅冶煉技術也相當粗糙。
糧食產量--人口
作為古代社會的發達程度。糧食與人口有決定性的作用。
關於古代歷史中,對糧食總產量的統計是空白的。但是也有一些零碎的片段可以參考。戰國初年,魏國的李悝曾經對當時的糧食畝產量有過記錄----一畝地(約當今三分之一畝)在平常年景,可以產粟一石半(約合今四十一公斤),大、中、小豐收時可以達到六石、四石半、三石,小、中、大歉收時則只能打一石、七鬥、三鬥。
也就是在年景決定產量的時代,中國的畝產量在---164公斤到9公斤之間。平均時期為41公斤。
這是戰國初年的數字,到了漢朝。畝產量就提高到了平均的140公斤。
可惜的是羅馬歷史上卻沒有對糧食產量有隻言片語的描述。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人口數字側面的了解這個情況。
戰國秦朝時期,整個中國的人口數量在2000萬左右,到漢朝盛期,這個數字擴大到大約5000萬。
古羅馬人口?據歷史記載,屋大維時期,也就是羅馬盛期。整個古羅馬的人口為150萬,當然這個數字不包括奴隸。但是以之推算,加上奴隸,古羅馬盛期,人口也不會超過800萬。比比羅馬廣闊的疆域,羅馬的糧食產量也高不到哪裡去吧。
經此一比,羅馬實在輸了。而且從奴隸制度與封建制度的比較來看,奴隸制度下的生產力和封建社會佃農的生產力確實不在一個檔次上。因為要防止奴隸的作亂,不可能給他們發放優質的工作器具,甚至要在身體上附加其他重物來限制其活動能力,這大大影響了奴隸的勞動效率,也限制了工具的進步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