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北半球的九種潛鴨屬鳥類

2021-02-06 極北鯢的棲息地

前段時間在蘇州看到了白眼潛鴨和青頭潛鴨,終於集齊了北半球分布的9個潛鴨屬(Aythya)鳥類,寫篇小文章來說一說這幾種鴨鴨。

潛鴨屬的屬名「Aythya」來源於古希臘語「αυθυια」,指代某海生鴨類或海雀。國內同樣有分布的赤嘴潛鴨雖然名字也叫「潛鴨」,但它並不屬於潛鴨屬,而是狹嘴潛鴨屬(Netta)。不過這些「潛鴨」都有一個共同點——善於潛水覓食。出於對這種覓食行為的適應,潛鴨的腿長在身體靠後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划水,但這也讓它們失去了一定在陸地上行走的能力,所以很少可以看到它們上岸,往往會在比較遠離人的深水區活動覓食,沒有合適的觀察工具可能不是很方便識別。

潛鴨屬一共有12個物種,它們的演化關係如下。其中分布於南半球的三種被我標了灰,因為沒見過,本文暫且不做介紹。

可以看到潛鴨屬被分成了三個大分支。由於親緣關係更近的潛鴨外形也理所當然更加相似,以下我再將最下面的四種再分成兩支,一共四組來介紹。


一.「棕紅組」

不同於其他組,「棕紅組」的兩種無論雌雄羽毛都是棕紅色為主。這一支是現存潛鴨屬中的基幹類群。

白眼潛鴨這個名字似乎不太恰當,「白眼」的特徵只有雄性擁有,雌性仍然是普通的深色眼睛。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它們的英文名——ferruginous duck(「鐵鴨」),描述它們像鐵鏽紅一樣的體色。

烤鴨配色(?

我說白眼這個特徵找得不好,另一方面是因為雄性青頭潛鴨的虹膜也是白色的,「白眼」並不是一個可以用來辨識這兩種鴨的有效辦法。雄性青頭潛鴨頭部的顏色比身體深得多,平時看起來是黑色,如果陽光比較好可以看到墨綠色光澤,「青頭」這個特徵就明確得多了。

和其他鴨一樣,青頭潛鴨和白眼潛鴨的雌性要區分起來也要困難一些。雖然雌性青頭潛鴨的頭顏色也相對更深,但這個特徵可能並不明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看它們的肚子,青頭潛鴨腹部的白色面積比較大,會向上形成棕白相間的條紋,當它們在水裡的時候,脅部也會露出一點白;而白眼潛鴨在水裡時看起來基本整個都是棕色的。這個特徵雌雄都適用。

綠頭鴨和「潛水綠頭鴨」。注意青頭潛鴨的白斑

如果事情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大概白眼潛鴨和青頭潛鴨的區分也不會很難。可惜在鳥類識別中,總有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

青頭潛鴨和白眼潛鴨的棲息地很相似,行為很相似,連親緣關係都很近;如果不是白眼潛鴨的分布更偏西部,青頭潛鴨的分布更偏東亞,它們可能並不會產生分化,或者必然在演化過程中雜交混為一個物種。比較薄弱的地理阻隔,可能是白眼潛鴨和青頭潛鴨的雜交個體如此之多的原因。

比如下圖上面這隻我感覺就有可能是個雜交潛鴨。它的虹膜顏色淺,是一隻雄性,脅部沒有白斑,似乎是個白眼潛鴨。但同時它的顏色不那麼鮮豔,頭部還有一點點綠,像是帶有青頭潛鴨的血統。

反正放大了你們也看不清...還是看大圖比較好(。

青頭潛鴨是著名的極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給出的數據是野外現存成鳥只有150-700個左右,可能與曾經的大規模捕獵和棲息地破壞有關。如果青頭潛鴨和白眼潛鴨的數量都比較多,那麼發生一些雜交大概不會對雙方產生很大影響。但是目前青頭潛鴨的數量比白眼潛鴨少得多,對於一個極度瀕危的物種而言雜交的影響不容小覷,可能會造成基因汙染甚至滅絕,這種現象是否正常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好在近年來青頭潛鴨的觀測數量有增加趨勢,希望它們可以安然無恙地恢復種群吧。

更多關於雜交對瀕危物種的影響可以閱讀我以前的文章手把手教你從野生動物保護的角度看《馴龍高手3》

二.「紅頭組」

「紅頭組」的顏色最鮮豔,雄性長著慄紅色頭部,雌性都是棕色的。雖然美洲潛鴨和帆背潛鴨都生活在北美洲,但和帆背潛鴨關係更近的是歐亞大陸的紅頭潛鴨。所以仔細看時,紅頭潛鴨和帆背潛鴨的相似度還是要比美洲潛鴨高一些:

雄性紅頭潛鴨和帆背潛鴨的虹膜都是紅色的,不同於美洲潛鴨的黃色;雌性紅頭潛鴨和帆背潛鴨的身體顏色都比頭頸淺一些,不同於雌性美洲潛鴨幾乎全身都是褐色的;紅頭潛鴨和帆背潛鴨的額頭更平,和喙的連接看起來比較順滑,不同於美洲潛鴨的額頭高聳。

帆背潛鴨長著長長的馬臉

紅頭潛鴨看起來正常一些,但大體形態類似

美洲潛鴨的額頭很高,整個頭部看起來圓

雖然這樣看紅頭潛鴨和帆背潛鴨的相似度比較高,但也許是帆背潛鴨長得太特殊,中文和英文語境中還是給了紅頭潛鴨和美洲潛鴨一樣的名字。美洲潛鴨的英文非常簡單粗暴,就一個合成詞「redhead」(紅頭),連「鴨」都省了;而紅頭潛鴨的英文名則是「common pochard」(普通潛鴨)。

亂七八糟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是看個表格來得清楚一點。

好下面來練習一下,下圖中間五隻都是什麼潛鴨?

.

.

.

.

.

.

.

.

.

公布答案!

最左兩隻是美洲潛鴨。虹膜黃、頭部紅、喙部藍的雄性。

最右是帆背潛鴨。棕色頭,淺色身體的雌性,喙又黑又長。

中間重疊的兩隻,靠外側的雌性是美洲潛鴨,褐色身體和雌性帆背潛鴨完全不同,喙也是藍灰色。後面被遮住的是帆背潛鴨,雖然看不見眼睛,但紅色頭、淺色身體和相對更長的純黑色喙還是暴露了它的身份。

補充一點:

帆背潛鴨是潛鴨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幾乎趕上了綠頭鴨。但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出,體型差異可能並不明顯。

可以說所有動物都存在個體間體型差異,在這個例子中大個體美洲潛鴨和小個體帆背潛鴨可能差不多大。其他鳥也是一樣,體型只能作為參考。

三.「斑背組」

這兩種潛鴨的配色非常相似,雄性背部都有黑褐色的波浪狀細紋,形成「斑背」;雌性的喙基都有一個又大又明顯的白色斑塊。

斑背潛鴨的英文名是「greater scaup」(大潛鴨),與小潛鴨的「lesser scaup」相對,也就是說它們的區別之一是體型;但上面已經提到體型其實並不靠譜,所以不建議這樣識別。

鳥名空耳一則(這張圖其實有個小問題,下文會提到)圖片來源:birdsandmoon.com

好消息是:斑背潛鴨在歐亞大陸和北美都有分布,小潛鴨則基本只分布於北美,所以國內鳥友很少有辨識這兩種潛鴨的需要。

而北美鳥友則日常對這兩種鴨恨之入骨(不是)。它們的相似度之高,連美國國寶級圖鑑《The Birds of America》的作者、美國奧杜邦鳥類學會的名字來源——約翰·詹姆斯·奧杜邦本人都一直認為它們是同一種潛鴨。我有次在ebird上看到有人在海邊記錄了一群斑背潛鴨,跑過去一看,發現全都是小潛鴨...

奧杜邦本人:你要是生在16世紀你也認不出來。圖片來源:Wikipedia

如此可怕的兩種潛鴨,究竟長什麼樣呢?

一群小潛鴨(右一雌性其餘雄性

雌性的斑背潛鴨

嗯...確實很像!

實際上,當你掌握了要領,要分出這兩種鴨也沒那麼難,至少我覺得比柳鶯要簡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頭型,小潛鴨的頭頂有個尖尖,而斑背潛鴨的頭頂是平的。

尖尖非常明顯

斑背潛鴨是圓圓頭。圖片來源:@南川無鯤

還有一點,在陽光非常好的時候可以看出,小潛鴨的頭部是紫色光澤,而斑背潛鴨是墨綠色(見上圖)。這也就是上面那張漫畫的一個小問題,它把兩種潛鴨都畫成了綠色頭。

雄性小潛鴨的紫色頭部

話不多說還是來看表格吧。表格裡補充了一條翼鏡的顏色,不過我沒有拍過,就不放圖了,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ps:斑背潛鴨是潛鴨屬的模式種

四.「黑白組」

「黑白組」和「斑背組」相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雄性繁殖羽黑色的背部,沒有帶斑紋的灰色部分。

鳳頭潛鴨顧名思義,頭上有一撮可愛的呆毛,這根呆毛或長或短,且雌雄都有這個特徵,非常友好,依靠它可以一秒認出鳳頭潛鴨。

鳳頭潛鴨雖然很常見,但某種程度上它們非常「百搭」:

雌性鳳頭潛鴨的脅部也有一點棕白相間的紋路,有點像青頭潛鴨

某些雌性鳳頭潛鴨的嘴基也有白斑,有點像雌性斑背潛鴨/小潛鴨

極個別鳳頭潛鴨的嘴上也有明顯的白環,有點像環頸潛鴨

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不看到以上幾個特徵就無腦定種,通過鳳頭潛鴨的【呆毛】,再搭配形態和體色,還是可以把它輕鬆認出來的。

環頸潛鴨沒有呆毛,頭頂看起來比較高(正中間有一隻棕硬尾鴨,背景有一對綠頭鴨)

環頸潛鴨這個名字相比之下就十分勉強,直譯自英文「ring-necked duck」,說的是它們脖子上那一圈棕紅色,上圖可以勉強看出來。環頸潛鴨命名人最早是通過標本來研究它們,而這圈棕色在標本上很明顯,於是得了這麼個不明不白的名字。

吐槽漫畫一則。圖片來源見水印,本人漢化

要我說,環頸潛鴨應該叫「環嘴潛鴨」——它們喙部黑斑的後面有一個白環,雄性的喙基部還有另一圈細細的白線。

即使在大霧中,這兩個白環也很明顯

另外不同於鳳頭潛鴨繁殖羽幾乎純白的兩脅,雄性環頸潛鴨的脅部有灰色細紋,只有靠近胸口兩側是純白色。

雌性環頸潛鴨的嘴上也有一個白環,但比雄性的稍小(畫面左側

除了呆毛,雌性環頸潛鴨和雌性鳳頭潛鴨的區分還可以看頭部的另一些特徵。雌性環頸潛鴨的面部靠近喙的地方有一道淺棕色的縱紋,眼睛後面也有一條淺色眼線,鳳頭潛鴨是沒有的。

補一群非繁殖羽的鳳頭潛鴨(領頭的有一隻紅頭潛鴨

寫在最後

個人總結的潛鴨辨識要點是——結合多角度識別。除了鳳頭潛鴨的呆毛,沒幾個特徵是100%準確的,實際操作中還要考慮是不是沾水、換羽、沾了別的髒東西等等複雜情況,甚至還要考慮是否是雜交。(如果是小潛鴨和斑背潛鴨這種程度的雜交我可能會建議抓住測分子...)

整個潛鴨屬中除了國內常規分布的【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白眼潛鴨、斑背潛鴨、青頭潛鴨】以外,【帆背潛鴨、美洲潛鴨、環頸潛鴨、小潛鴨】主要分布於北美。北半球分布的這九種潛鴨都是候鳥,也就存在更大變成迷鳥的可能。本文沒有提到的澳洲潛鴨、紐西蘭潛鴨、馬島潛鴨都分布於南半球,難以出現在國內。

所以大家在看潛鴨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那些奇怪的「紅頭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它們有可能是來自美洲的稀客。我們對迷鳥產生原因的認知還比較欠缺,更多的記錄無疑可以幫助深入研究。同時,迷鳥也可能預示著我們生活空間的改變,比如氣候變化就是迷鳥產生的一大潛在因素。

目前帆背潛鴨和環頸潛鴨都只在臺灣記錄過(小潛鴨可能也是),美洲潛鴨只記錄於鹽城。去年年底在上海有一個疑似帆背潛鴨的記錄,只留下了模糊的視頻,很可惜不足以定種,後來也沒有再次找到,否則它將會是大陸的第一筆記錄。拋開地理位置的因素不談,我認為這和大陸的觀察記錄較少也有關係。

也許下一個發現重要鳥類記錄的就是你~

本文只是我個人對潛鴨識別的一些拙見,大問題應該沒有但不排除小問題,而且我非常不擅長的幼鳥識別、飛行潛鴨和非繁殖羽的識別沒怎麼涉及...所以歡迎拍磚吧。

(寫得這麼囉裡八嗦真的有人看嗎?如果你看完了,給你花花

(=゚ω゚)ノ🌸

相關焦點

  •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再次抵達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再次抵達保山青華海 1月9日,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這是繼2020年工作人員在青華海東湖監測到第一隻雄性青頭潛鴨後,連續兩年監測到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抵達青華海,時間較去年提前了一個多月。
  • 全球不足1000隻的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竟...
    全球不足1000隻的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竟... 本文原標題:《全球不足1000隻的極度瀕危鳥類
  • 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再次現身雲南青華海
    圖為雲南保山青華海監測到的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1月9日攝)。新華網發(段紅蓮 攝)自2020年監測到4隻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後,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1月9日再次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青頭潛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根據2020年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顯示,青頭潛鴨種群數量在1500隻左右。據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2020年度累計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青頭潛鴨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
  • 探訪武漢府河溼地:鳥類天堂 青頭潛鴨的繁殖地
    中新網武漢9月9日電 題:探訪武漢府河溼地:鳥類天堂 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作者 武一力5156公頃的武漢府河溼地,湖泊星羅棋布,河岸蜿蜒曲折——這兒是鳥類的天堂。被列入世界極危(CR)物種、全球僅存約1500餘只的青頭潛鴨,也是府河溼地的「來客」。該物種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一種小型野鴨,頭大嘴寬,青頭白眼,板慄色花紋,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圖為顏軍正在拍攝鳥類 武一力 攝2014年,青頭潛鴨首次在府河溼地現身。
  • 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現身湘陰橫嶺湖
    舉報   1月10日,從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傳來喜訊,16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在保護區青山島內湖現身
  • 各種珍稀鳥類集結臥龍湖 罕見沙丘鶴青頭潛鴨現身
    沙丘鶴也叫棕鶴、加拿大鶴,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華盛頓公約保護的瀕危鳥類,在國外分布於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美國佛羅裡達州面積一萬公頃的格列湖沼澤是沙丘鶴的典型集中營巢地,其餘地方鮮有發現。中國僅有沙丘鶴指名亞種,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分別在江蘇北部和江西鄱陽湖各發現過1隻。
  • 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喜現同裡!
    3月5日上午,同裡國家溼地公園裡喜現一雌一雄兩隻青頭潛鴨,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青頭潛鴨」,
  •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鳥類又添新記錄物種——紅頭潛鴨!
    近日,據城步苗族自冶縣生態環境保護局消息,該局副局長、愛鳥護鳥協會志願者唐邵宏在白雲湖國家級溼地公園水庫區進行鳥類監測時,拍到了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鳥類新紀錄物種—紅頭潛鴨。據湖南師大鳥類行為生態學專家鄧學建介紹,紅頭潛鴨(學名:Aythya ferina)體長42-49釐米,翼展72- 82釐米,體重700-1100克,壽命10年。雄鴨頭頂呈紅褐色,圓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為淡棕色,翼鏡大部呈白色。雌體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幼年雄鴨下部羽色較深。
  • 現身保山的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有了新的小夥伴
    人民網保山3月10日電 (徐前)近日,雲南保山監測到三隻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現身青華海,它們時而在水裡愜意遊弋,時而在淺灘追逐嬉戲。 在發現第1隻青頭潛鴨後,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全面持續開展了青頭潛鴨的監測。3月1日,之前發現青頭潛鴨的中心工作人員黃木嬌再次發現新的青頭潛鴨蹤跡,湖內監測數量也達到3隻,經過對比圖鑑,確定是2隻雄性1隻雌性。
  • 城步:南山國家公園鳥類又添新紀錄物種紅頭潛鴨
    紅頭潛鴨。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通訊員 唐承元)近日,筆者從城步生態環境保護局了解到,該局副局長、愛鳥護鳥協會志願者唐邵宏在白雲湖國家級溼地公園水庫區進行鳥類監測時,拍到了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鳥類新紀錄物種紅頭潛鴨。
  • 重慶近三年發現鳥類新紀錄30種 包括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近年來,重慶每年都有鳥類新紀錄的產生,根據重慶觀鳥會日前發布的《重慶鳥類名錄3.0(2018)》記錄,從2015年到2017年重慶新增了30種最新發現的鳥類,包括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 白眼潛鴨近日現身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
    白色潛鴨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周然 近日, 有攝影愛好者拍到白眼潛鴨現身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據悉,這是該公園首次見到白眼潛鴨的身影。據了解,白眼潛鴨為國際紅色瀕危物種。它屬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體圓,頭大,很少鳴叫,為深水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白眼潛鴨眼白色;身體羽毛暗煙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胸濃慄色,兩脅慄褐色,上腹白色,下腹淡棕褐色,尾下覆羽白色。棲居於沼澤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動於河口及沿海瀉湖。怯生謹慎,屬遷徙性鳥類。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遷到繁殖地。
  • 白眼潛鴨,越冬,還是過路?
    ,而牧城子水庫由於四周結冰,白眼潛鴨只好在冰面上棲息2020年12月21日,牧城子水庫白眼潛鴨視頻影像:2020年12月21日上午,西山水庫裡觀測到的白眼潛鴨:說起白眼潛鴨,在大連還真是罕見,尤其是小群難見白眼潛鴨,雁形目鴨科潛鴨屬中型潛鴨(水鳥),主要棲息於開闊地區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沼澤地帶,冬季棲息於較大湖泊河口、海灣及河口三角洲,屬遷徙性鳥類
  • 各種珍稀鳥類集結臥龍湖 罕見沙丘鶴青頭潛鴨現身
    沙丘鶴也叫棕鶴、加拿大鶴,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華盛頓公約保護的瀕危鳥類,在國外分布於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美國佛羅裡達州面積一萬公頃的格列湖沼澤是沙丘鶴的典型集中營巢地,其餘地方鮮有發現。中國僅有沙丘鶴指名亞種,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分別在江蘇北部和江西鄱陽湖各發現過1隻。
  • 青頭潛鴨 飛去復歸來(美麗中國·調查·跟著候鳥看生態(15))
    去年4月至今,湖北武漢新發現30隻青頭潛鴨,並發現鳥巢、鳥卵,與之前「最南推測繁殖地」河北衡水相比,向南推了近900公裡。目前,當地仍在為保護珍稀鳥類而努力。       武漢黃陂的盧群沒想到,自己的一次好奇之旅,居然在武漢府河溼地發現一種從未見過的水禽。拍回照片後他得知,這是比大熊貓還稀少的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   盧群決定跟蹤拍攝青頭潛鴨。
  • 今日物種 | 紅頭潛鴨
    紅頭潛鴨
  • 「美麗保山」連續兩年現身,青頭潛鴨「戀」上青華海
    連續兩年監測到這一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為世界極危鳥類,根據2020年全國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顯示,青頭潛鴨數量在1500隻左右。青頭潛鴨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一系列因素,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物種。青頭潛鴨 段紅蓮2021年1月9日攝於青華海2020年2月22日,工作人員曾在青華海東湖監測到一隻雄性青頭潛鴨,3月1日新監測到3隻青頭潛鴨,2020年度共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青頭潛鴨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
  • 湖北襄陽漢江溼地公園發現「青頭潛鴨」
    襄陽漢江國家溼地公園發現青頭潛鴨趙重宇攝中新網襄陽1月2日電 (胡傳林 李晟)湖北襄陽漢江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2日介紹,該處首次在公園內監測到極危物種「青頭潛鴨」。2019年12月31日,攝影愛好者趙先生在漢江三橋至襄荊高速公路之間的生態保育區內發現幾個較大鴨群,有幾隻疑似青頭潛鴨。今年1月1日,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再次乘船前往保育區進行拍攝和辨認,經仔細比對後確認在這些鴨群裡,有10隻青頭潛鴨。
  • 水清生態好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在房山大石河「安營紮寨」
    一對青頭潛鴨在水中遊弋。(圖/郭耕)「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的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在北京房山大石河畔就有6隻!」近日,一則要聞刷爆「鳥友」朋友圈,大石河畔的紅領巾公園,也從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園,化身為京城觀鳥勝地,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一睹這種珍稀鳥類的「芳容」。歡快戲水(圖/郭耕)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通常每年3月中上旬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開始飛往南方。
  • 鳥兒如約來旌陽過冬——青頭潛鴨剛到 紅頭潛鴨也來了
    繼上個月北極「稀客」青頭潛鴨第三次如約來到旌湖後,11月14日,旌湖再次迎來極罕見的紅頭潛鴨,一次來了10多隻,這給鳥友帶來不少驚喜。   「看來德陽的環境好,鳥兒都喜歡這裡!」愛鳥人士羅義華介紹,紅頭潛鴨雄鳥頭和上頸為慄紅色,下頸和胸為棕黑色,兩肩、下背、翅上三級飛羽、內側覆羽以及兩脅均為淡灰色,綴以黑色波狀斑紋。它們有很好的潛水技能,在沿海或較大的湖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