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愛情詩與幸福想像

2020-12-18 澎湃新聞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源頭,流傳至今,仍有不衰的魅力。其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其動人,體現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像。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中評價道:「《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而作為中國文學藝術的源頭,《詩經》也為後世提供了愛情文學的典範,形成了許多詩歌創作的經典意象,一些篇章也被不斷地援引闡發。

那麼《詩經》中傳達了古人對於愛情怎樣的想像呢?後來的文學對於《詩經》又有著哪些呼應呢?今天是情人節,我們來看看《詩經》中的幾首愛情詩。

關雎:天性的熱烈情感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可能是《詩經》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了,即便是對《詩經》不了解,也總聽過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尤其在電視劇中,無論是王公貴族、文人俠士,還是平民百姓,甚至地痞流氓,表露愛意,翻來覆去總是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人大多認為這是首男子向女子求愛的作品,但這一詩旨在古代卻是向來有爭議的。

《詩經》作為儒家經典,古人為之作解時,常常帶有倫理教化的目的。如《毛傳》開頭一句便是「《關雎》,后妃之德也」,把《關雎》的詩旨看作讚美后妃不嫉妒的美德。而朱熹更認為,《關雎》不僅歌詠了「后妃之德」,更體現了「王者之化」。這些觀點,多少都有些牽強,在解釋詩意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陳子展教授就認為,《關雎》應當是「樂得淑女以配君子」的詩,不應該作過分延展。

宋代較為強調道德禮教,一些宋儒刻板教條,做過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沈朗曾向宋理宗上奏,認為《關雎》「夫婦之詩,頗嫌狹褻」,不能作為《國風》第一首。他還自己做了兩首分別名為《堯》、《舜》的詩,來取代《關雎》的位置。

考察官方和民間對於《關雎》詩旨的不同理解,是別有趣味的,從中可以窺見社會心理和官方話語的間隔疏離。這種疏離在明代戲劇《牡丹亭》中有趣地呈現了。

太守杜寶延請大儒給女兒杜麗娘講經,大儒迂腐,講《詩經》開首便是「后妃之德」,誰知不但沒實現道德教化,還成了杜麗娘的「助情花」,正是「為詩章,講動情腸」,蟄伏已久的芳心被詩句點燃了天性的渴望,隨後便吟出了著名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實在是對刻板的道德教化的巧妙諷刺。

可見,強作解人的道德教化並不能遮蔽人性中原有的愛慕情感,這是人自然活潑的美好情感,是無法迴避,也不能被強行束縛的。

月出:勞心悄兮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詩經·陳風·月出》通常被認為是一首月下懷人的詩。月下有幽美的意境,月下思鄉懷人也是中國詩人歌詠不絕的主題,在月出的朦朧意境中,人總是很容易沉入繾綣纏綿的情緒中,想像出憂傷而美麗的情境。方玉潤在《詩經原始》裡就提到:「此詩雖男女詞,而一種幽思牢愁之意,固結莫解。情念雖深,心非淫蕩。且從男意虛想,活現出一月下美人。並非實有所遇,蓋巫山、洛水之濫觴也。」

在明月的意境中,詩人仿佛看到了意中人的身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愛慕的女子如同月色那樣美好,「舒窈糾兮」,嫋嫋婷婷,體態曼妙,而求之不得,詩人「勞心悄兮」,坐立難安,把相思之愁刻畫得十分生動。韋莊在《菩薩蠻》裡也曾將美麗的女子比作月色,他寫道:「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意境十分優美。

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曾援引《月出》。段譽對王語嫣一片痴心,卻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一眾江湖武人商議共除天山童姥時,他卻眼中只有王語嫣,望見月亮,激起心中愁思,便長聲吟誦《月出》一章,不盡纏綿悱惻之意,引得一眾武人對其怒目而視。

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浸潤極深,小說中常常援引《詩經》的句子,如《神鵰俠侶》中,程英初遇楊過,便在紙上反覆寫下「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八個字,而木婉清和風清揚的名字,則都出自「婉兮清揚」一句。

《天龍八部》劇照

摽有梅:梅子與愛情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詩經·召南·摽有梅》表達了梅子成熟季節,少女渴望愛情的心情。「摽」是落的意思,隨著樹上的梅子紛紛落地,樹上剩下的梅子從七成到三成到全部落了下來,女子的心情也越來越急迫。

為什麼是梅子成熟的時候呢?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中把最後一句的「謂」解作「會」,據《周禮·地官·媒氏》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當時有仲春之月會男女的習俗,男子三十未娶女子二十未嫁的,便可趁此機會選擇伴侶,不必舉行婚禮便可直接同居。因此,可以理解為女子想要在會上為自己尋找伴侶。

梅子與愛情聯繫起來的詩句有很多,李白「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名句,描繪了兩小無猜的少年男女的純潔情愫,而賀鑄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則表達了與萍水相逢的佳人擦肩而過不知所往的悵惘之情,賀鑄還因此詩得名「賀梅子」。

似乎隨著梅子的成熟,時節從初春萬物復甦的生機也轉為暮春的悲景,感物傷懷,愛情也從青澀的萌動轉為了成熟的苦澀。亦或是梅子成熟時恰逢雨季,連綿的梅雨也為詩人的心境平添了幾分愁緒吧。

豐子愷繪畫作品《郎騎竹馬來》(圖片來自網絡)

女曰雞鳴:琴瑟在御的幸福想像

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一章,大概就是古人心中婚姻幸福的模樣。女子聽到雞鳴催促丈夫起床打獵,丈夫似乎有些倦怠,推脫說天還沒亮,星星還掛在天上,多麼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寫。而第二章節裡,「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祈願,大概便是他們對於幸福的想像吧,平淡而有真味。

《詩經》中還有一篇寫到雞鳴的詩歌,寫的是女子催促丈夫快些起床上朝(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後世的「從此君王不早朝」了)。這裡男子推脫起床的藉口更加有趣:第一次女子說「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雞已經叫了,朝廷人都快滿了,男子回答說那不是雞叫,是蒼蠅的嗡嗡聲;第二次女子說「東方明矣」,天已經亮了,男子又回答那不是天亮了,是月出的光芒。先秦的男子似乎總是那個家庭生活中喜歡賴床的角色,而且還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藉口。

這樣的家庭生活,夫妻之間互相督促,分工明確,尋常中見深情。

《詩經》中較少有極濃烈的愛情宣言,大多是這樣委婉曲折的情感抒發,顯得細緻而雋永,卻真摯而動人。

【參考書目】

《詩三百解題》,陳子展/撰述,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詩經譯註》,程俊英/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2月版。

《中國文學史新著》,章培恆、駱玉明/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相關焦點

  • 《詩經》中的愛情詩與幸福想像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源頭,流傳至今,仍有不衰的魅力。其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其動人,體現了先人的浪漫追求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像。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新著》中評價道:「《詩經》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詩經,為什麼描寫愛情詩最多?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也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詩經》作為中國詩歌的源頭,淳樸、自然、精煉,歷來被奉為經典。愛情詩幾乎是《詩經》最有代表性、最有文學價值的一部分,如果刪掉這些愛情詩,《詩經》便會黯然失色,也許就不會流傳到現在了。《詩經》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愛情詩呢?這要從《詩經》產生的時代說起。首先,這一時期。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不過最早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要追溯到《詩經》裡的一首詩《小雅·大東》,雖然記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卻和愛情沒有關係。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西周中晚期,東方各個諸侯國的百姓,對西周統治者的不滿情緒,諷刺西周王室誅求無已,勞役不息的狀況。
  • 詩經裡唯美的十首小詩,道盡了愛情的百轉千回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關於愛情的詩詞更是不在少數。而詩經裡描寫的愛情,更是讓人動心不已。詩經裡的愛情詩,悽婉美豔而又不失純淨。下面就分享詩經裡唯美的十首愛情小詩,一起來欣賞下吧!
  • 《詩經》中的戀愛、婚姻詩,佔大多數,是《詩經》最精彩的篇章
    戀愛和婚姻的詩歌在《詩經》中佔很大比重,《國風》裡關於婚姻愛情的詩歌就有三分之一以上。可以說,這些詩歌是《詩經》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篇章。首先表現為反映男女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其間充滿了對愛情生活的真摯情感。
  • 詩經中的極簡愛情詩,30字展現悠閒浪漫的幸福時光
    今天介紹的這一首詩同樣極為簡單,共計只有30個字,但詩人用簡單的語言,仿佛農人在田間信口吟唱而成,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戀人攜手共度悠閒浪漫的幸福時光的畫卷,也給我們呈現與往常截然不同的純美愛情詩。但從我個人而言,《詩經》中很多作品除了極少部分在文中透露出一些與作者相關的信息外,我們對於大多數作者都一無所知,因此最好的方法恐怕仍然是從詩中透露的內容來揣摩真正的意旨。這首詩的情況同樣如此。
  • 詩經中的這些詩,寫盡了愛情中所有的悸動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豐富的愛情詩,幾乎寫盡了愛情中的所有悸動。這是一首君子思慕淑女並設法追求的詩。詩中的君子日思夜想、輾轉反側,並以琴瑟、鐘鼓來取悅她、親近她,把愛情中的心動寫得淋漓盡致。單相思《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除了《周南·桃夭》,《詩經》中還有哪些寫婚禮的詩?
    那麼婚筵之詩在《詩經》中的表現如何呢?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很好很強大!比如,沿用到現在的指代女孩出嫁的「於歸之喜」就源自《詩經》,《衛風·碩人》這首詩就有齊侯之女嫁入衛國跨國婚禮的盛大場面。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 《詩經》中的愛情,冰火兩重天
    雖然《詩經》收錄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時期的詩歌,但是穿越數千年的風雲,它依然觸動人心。我最愛《詩經》中關於愛情的兩篇,《氓》和《桃夭》。《氓》講述了一個令人悲傷的愛情悲劇。然而不對等的情感必然會葬送愛情。男子三心二意,女子心灰意冷,毅然離開男子。可是我們知道,在那個男權社會,女子的反叛是一種粉身碎骨的選擇。她以社會生活的破損換取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暢快。我無法確定她的精神愉悅可以持續多少,我只知道無論何時,女子的生存總是要背負更多的壓力。
  •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
    盤點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詩經》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讓我們一起看看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吧!周南·關雎詩經中的經典愛情詩第一章四句是總述,寫小夥子「在河之州」由關雎之聲而引起對漂亮苗條的姑娘的愛慕之情。
  • 《關雎》是一首愛情詩,為什麼會安排在《詩經》的開篇?
    《詩經》開篇以《關雎》作首,這是一首愛情詩。大概男女愛情是「人倫之始」和「王化之基」的緣故,把《關雎》安排在首篇很有些隨順自然的用意。不知是誰問到《關雎》這首詩,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說到真實,《詩經》的藝術價值也體現在這裡,中國有句古話「惟樂不可以為偽」,就是說唯有音樂是不能作假的,只有透過旋律、音調把真情實感表現出來的音樂才是好音樂。現在的很多流行歌曲恰恰犯了這個金律良言,虛情假意的一面總是擺脫不掉,此種音樂是不能打動人心形成共鳴的。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05篇。在先秦時期人們習慣上把《詩經》叫《詩》或者直言為「詩三百」,《詩經》中大部分詩歌寫成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通過歷代學者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的研究得出了大致有「王官採詩」,「孔子刪詩」和「獻詩說」三種說法。
  • 《詩經》中最大膽的一首詩,熱情奔放,寫了一對戀人純真的愛情!
    《詩經》是我國西周時期到春秋中葉的詩集,匯集了五百年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由於詩經誕生的年代,還沒有脫離奴隸社會的習俗,封建社會的禮法,在西周東周時期,還沒有實行,所以,周朝在古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時代。
  • 詩經裡都在寫什麼?不只有愛情!
    詩經裡都在寫什麼?不只有愛情《豳風: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的生活,象是記農曆的歌謠,有人把它比作「一篇韻語的《夏小正》或《月令》《聞一多全集歌與詩》)。其中也有抒情寫景的成分。它可能是由較遠的時代流傳下來,在流傳中不斷豐富起來的。詩中寫農夫全家在嚴重的剝削下從事艱苦的勞動,為統治他們的「公」與「公子」耕、織、打獵、蓋房子、藏冰、造酒。而他們自己的生活卻是「採薪」,勉強餬口,嗟嘆著「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 《詩經》中的東門:愛情的聖地!
    《詩經》中的「東門」是指陳國都城東門外。東門也是青年男女聚會的地方。它自然也就成了愛情的聖地!東門,男女定情之地。國風 · 陳風 · 東門之枌周·無名氏東門之枌,宛丘之栩。此詩描寫的是男子對東門外護城河中浸麻女子的愛慕,抒發了兩人情投意合的喜悅。全詩三章,每章四句。詩以浸泡麻起興,不僅寫明情感發生的地點,也暗示了情感在交流中逐步加深,通篇表達男子的愛慕不已之意,並以重章疊句的方式反覆詠嘆之。愛就要勇敢的說出來。即使被拒絕,那也不後悔。
  • 情詩鼻祖《詩經》中的絕美愛情詩
    love今天是「520」,一個關於「愛情」的日子,可要說情話鼻祖,就不得不提《詩經》,要說《詩經》,就不得不提《關雎》。關雎這雖然是一首短小的愛情詩,卻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非常特殊的位置,否則也不會把它放在《詩經》的第一篇。
  • 《詩經》中最歡樂幸福的一首詩:今天我要嫁給你啦!
    《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11首詩,成書於春秋中期,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有先祖創業的頌歌,有貴族之間的宴飲,有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還有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形象反映。
  • 詳解詩經中的怨刺詩,以及在詩篇中修辭的運用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一些關於詩經中的怨刺詩。厭戰思歸這是為連續不斷的戰事使那些遠離家鄉和親人的徵人產生了厭戰思歸情緒,這在徵成詩中佔很大比重。《邶風·擊鼓》《王風·揚之水》《檜風·匪風》等都表達了常年在外當兵的丈夫思念家中妻子的憂思之情。《魏風·陟岵》《小雅·四牡》兩首詩描寫了徵人思念家中的父母兄弟。
  • 古老的《詩經》為什麼以一首愛情詩開篇?
    《詩經》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另外有六篇只有題目沒有詩歌內容的笙詩),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內容極其廣泛,包括農業耕作、君臣燕飲、宗廟祭祀、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等等,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詩經》,卻以一首情辭俱佳的愛情詩作為開篇之作。
  • 《詩經》裡面適合孩子閱讀的「愛情詩」
    不過,我們不必一概而論,將愛情詩統統列入孩子的「閱讀禁區」。有些愛情詩,能夠讓孩子感知美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美好的婚姻、家庭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愛情詩,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家庭觀,家長不妨早點讀給孩子聽。《詩經》裡面就有幾首適合孩子閱讀的「愛情詩」,茲列舉幾例說明。首先是《周南關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