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近年成了小琉球最紅的明星,潛水教練蘇淮和芃芃不只帶領遊客潛水,更投入綠蠵龜臉部辨識系統建置、發起以海換宿活動,要永續海洋生態。(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臺灣「中央社」記者陳葦庭傳真 2017年2月1日
綠蠵龜近年成小琉球最紅明星,潛水教練蘇淮和芃芃不只帶領遊客潛水,更投入綠蠵龜臉部辨識系統建置、發起以海換宿活動,要永續海洋生態。
烏鬼洞、美人洞、麻花卷和烤魷魚是過去遊客對小琉球的印象,但隨綠蠵龜聲名大噪,小琉球已成為許多人一睹綠蠵龜聖地,進而帶動當地潛水產業發展。
蘇淮和芃芃是小琉球島人潛水店主人,2人在2010年因打工換宿相戀,大學畢業後到澳洲打工度假,最後回臺灣,在小琉球落腳,一起從事最熱愛的海洋工作。
芃芃回憶,當時在澳洲聖靈群島打工,一名臺灣遊客大讚大堡礁美麗和船宿樂趣,她反問「如果同樣的行程,會不會想在臺灣體驗?」結果那名遊客直白回答「當然不會」,埋下兩人想推廣臺灣海洋之美種子。
「澎湖南方四島海底的景色其實不輸大堡礁」,芃芃表示,臺灣人認為臺灣的海較醜,是源自於對海的不了解。回臺後,考慮氣候、交通等因素,在小琉球開了屬於自己的潛水店。
「小琉球的運氣很好,在觀光客即將流失之際,綠蠵龜就紅了」,芃芃表示,越來越多慕名造訪旅客,體驗潛水每人2500元(新臺幣),從上午8時開始帶旅客潛水,旺季時每月可賺8萬元到10萬元(新臺幣)。
不過,對他們而言,錢只是讓他們實踐夢想的基石,就像著了迷,蘇淮拿出他拍攝綠蠵龜的照片,「原本綠蠵龜對我來說也就是長得差不多的生物,但每天相處久了,你會知道他們真的不一樣。」
每天帶客人下水,蘇淮也和綠蠵龜成為好友,每隻都叫得出名字,還能一一說出這些綠蠵龜不同特性和習慣,像大古,會趴在老地方休息睡覺。
蘇淮表示,每次潛水結束後,都會和遊客討論潛水時遇到的動物,或回饋分享,島內外的觀光客都很驚奇臺灣海洋居然這麼美,甚至還有客人1年到小琉球報到3、4次,就是為一睹綠蠵龜大古風採。
「開潛店賺錢是因應現實,更重要的是我們想推廣臺灣的海洋。」芃芃和蘇淮說,潛水店是謀生管道,也是讓更多人認識臺灣海洋方式,近來他們積極和臺灣海洋大學合作,投入綠蠵龜臉部辨識系統建置工作。
每次水下攝影,記錄不同綠蠵龜臉孔,透過臉部辨識法追蹤綠蠵龜,目前已完成建置10多隻,未來希望更多人提供照片,也可由網友一起為綠蠵龜命名,拉近人和野生動物距離。
島人潛水店發起「以海換宿」活動,帶上1本和海洋有關的書,就可在潛店住宿,由蘇淮、芃芃帶旅人一起玩小琉球、體驗潛水,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其實臺灣的海一點也不輸大堡礁。 (臺灣「中央社」)
責任編輯:唐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