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士:臺灣志工,從「救國團」發展而來,成為最美的風景

2021-02-07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姚祺

► 臺灣政治大學博士生,從事宗教、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

如果要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臺灣志工團體絕對坐得上一把交椅。比如在最近的臺灣暴雨中,第一時間深入受災現場施以援手的,不是軍人,不是警察,更不是官員,而是一群以「志工」之名展開行動的人。

第一時間投入救災的慈濟志工團隊

從1952年開始,歷經60餘年的探索,志工團體業已成為臺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臺「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16年,登記志願服務團體達23437個,志工總數超過105萬人,佔臺灣總人口4.6%。

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歷史,臺灣的志工運動並不是從民間社會誕生,而是一開始就由官方牽頭組織。

臺灣的現代志工團體活動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當時,在蔣經國及國民黨政治部的扶持下已經頗具規模的「青聯會」為組織動員臺灣青年,在全臺灣設立了16支活動青年服務隊,覆蓋了包含外島在內的臺灣全境。

1952年,在蔣介石的親自授意下,由國民黨一手創辦的「救國團」全面收編了青聯會,16支服務隊也一併歸入「救國團」旗下。「救國團」以此為基礎組建所謂「志願服務體系」,通過義務幹部指導義務服務員,組織各類青年公共活動,包括體育鍛鍊、社會勞動。

但「救國團」志願服務的主要目的還是軍中服務,在軍營中組織文化宣傳、文娛表演、體育運動、軍民聯歡、勤務服務,以及進入部隊醫院慰問等活動。這類活動中意識形態和鬥爭色彩濃厚。

另一方面,從組織上,「救國團」與國民黨當局高度連接,各學校亦心知肚明其背後巨大的政治能量,故而積極動員學生「志願」參加,其志願性事實上大打折扣。

1958年「救國團」赴金門勞軍

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志工活動均是由國民黨當局絕對主導,為其統治解決人手不足問題而服務,無論從組織產生還是運行模式,都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70年代是臺灣風起雲湧的年代。國際上,隨著中美關係的解凍,民心浮動。而在島內,黨外運動勢力再次崛起,並利用地方選舉的機會擴大社會影響。特別是1977年的「中壢事件」和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後,國民黨當局面臨來自臺灣社會和美國的雙重壓力,統治合法性遭受打擊,對社會的控制能力逐漸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志工團體的發展獲得更大空間,一些民間自發成立的社工團體開始浮現,其活動廣度也從過去圍繞國民黨的統治需求為主,向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發展。1982年,臺北市志願服務協會成為第一個按照臺灣《人民團體法》註冊的志工團體。

面對此情此景,國民黨當局逐步改變思路,從過去的絕對控制轉轉向「依法管理」,開始推動志工活動的規範化、制度化管理,先後頒布《臺灣推行志願服務實施要點》、《臺灣加強推行志願服務實施方案》等規定,對志工活動的管理、激勵措施、志工培訓和後勤保障等都作出明確規定,並設立旨在表彰優異志工團隊的「金駝獎」,延辦至今。自此,臺灣的志工活動開啟了新的篇章。

「解嚴」之後,臺灣官方與民間關係發生劇烈變化,官方對民間社會的滲透與管制大幅度收縮,並開始有意識推動社會自發力量的發展。

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志工團體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慈濟志工團在地震發生後三分鐘即決定成立服務中心,當日凌晨3點在全臺灣成立30多個聯絡中心。

能夠如此迅速行動,完全是因為慈濟志工團平常都是以社區為單位,每個裡(街道)均會設有一個「協力組」,由20多名訓練有素的志工組成。一旦重大災害發生,即可迅速集合形成聯絡中心,即時投入救災工作。

除了第一時間協助救人,慈濟志工團還運用自己強大的後勤力量,迅速運送清潔水源、食品、帳篷等救災物資進入災區,之後再組織救災慰問金發放,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活。

慈濟志工團創始人證嚴法師親赴災區

2001年,臺灣頒布實施《志願服務法》。該法制定之本意,即將過去頒布的各類與志願服務相關的法令法規進行綜合,將官方對志願服務的管理納入法治軌道。

法案頒布使官方單位、志工團體和志工個人的權利義務都清晰明確,做到有法可依。志工團體自此不僅積極投身於觀光、醫護、環保、救災等社會服務領域,更活躍在司法、治安,甚至「外交」這些傳統上的官方領域。

志願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志工團體的良性發展。而有效的制度化設計,是志工團體良性運作的根本保證。從官方層面,主管單位負責對志工團隊的基礎培訓和輔導考核,這是推志工團體運作品質的「託底保障」。

各志工團體內部則通過採用「公司制」模式,設立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執行官,既能有決策執行效率,又有相應的監督審查機制,確保了志工團體能夠有效利用自有開展招募、日常管理,以及專業培訓,為最終投入專業服務提供保障。

高雄市志工愛團體的志工年度培訓

資金是志工團體發展的另一項重要保障。以臺灣著名的針對燒傷與毀容患者進行救助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該基金會於1981年由臺北基督教勵友中心總幹事陳俊良發起,多方募捐後獲得一筆基金,得以註冊為「財團法人」。下圖為該團體2013與2014年財務年報中的一部分。

從中可以看出,該基金會收入來源包括捐贈、補助、輔具、利息等9項。其中捐贈及為其他社會團體、企業或個人的捐資;補助收入包括官方對社會公益團體的直接補助和官方「購買服務」所支付的費用;利息收入即為創始基金所產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息,其他的收入則是基金會通過向社會出手殘障人士輔助設施、開辦洗車中心等活動所籌集之收入。

而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這些收入並不能作為利潤提留,必須被用於基金會的日常運營開銷或捐助被幫助對象的善款。可以看出,即使作為一家財團法人單位,在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後,其主要收入來源依然依靠社會捐贈和官方的補助。

以「社團法人」身份註冊的團體沒有「初始資金」,更是完全仰賴捐助。在支出方面,大型機構的薪資和其他各類運營成本數額之龐大,甚至已經超過了志願服務和公益慈善活動成本。

正因為如此,儘管臺灣的法律其實並未規定社會服務與公益慈善團體需要進行財務公開,志工和慈善團體往往還是選擇儘量公開自己的財務狀況,以贏得官方與私人捐贈者的信任。

缺乏財務透明的志工團體往往會受到社會的質疑。如上文提及的慈濟志工團,在2015年就因為財務不透明的問題,被媒體追蹤聲討,更因被查到將大筆捐款用於購買自己的佛教影像出版物而飽受質疑。

志工與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都需要面對來自學業、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根據臺灣「衛福部」的統計,目前臺灣參與志工活動最多的還是青年學生、家庭婦女及退休人士,顯然,志願服務的參與熱誠與人生不同階段、不同職業所要承擔的家庭與社會責任成負相關。

但與很多人不同,也有一些人在應對這些壓力之餘,寧願將自己所剩的時間、精力、金錢和專業技能,投身到服務他人的事業上。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如此執著呢?

交通導護志工卓振田

卓振田,臺中市一家廚具店的老闆。小本經營的他,並沒有請多少幫手,導致店裡的生意常常讓他忙得焦頭爛額。可就算再忙,每天清晨他都會到臺中市中正國小門口「準時報到」。在這裡,他是一名「導護志工」。

所謂交通導護,即在校園門口協助疏導交通,確保兒童、家長與行人交通安全的「協管員」。看似簡單的工作,卓振田卻不分寒暑地幹了三十年。

三十年前,他自己的孩子恰好就讀中正國小。一天早晨,他照例送完孩子上學,就在轉身之際,卻見一位同自己一起送孩子上學的媽媽,在馬路橫道線正中央被汽車撞擊。卓振田雖然立即協助叫救護車,並與其他幾位目擊者一起送這位媽媽到了醫院,卻終因傷重不治。

這件事深深觸動卓振田,使他時時想起,為失去媽媽的孩子感到難過。終於,在一年後他立定心志,要成為一名交通導護志工,盡己所能避免慘劇再次發生。就這樣,一條生命的隕落,成就了一位「生命捍衛者」的誕生。

如今,中正國小的師生都已經認識卓振田,孩子們更親切的叫他「卓爸爸」。在平衡生意與志工工作時,他在多年來也摸索出一些門道,儘量使志工時間與商店營業時間錯開。但對他而言,志工工作始終是第一位的,生意再忙,他也要履行這一首要職責。

走上志工之路,往往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第一推動力。總體而言,成為志工的動機無非利己與利他兩類。

利己動機主要包括學習專業技能、拓展人際關係、開闊眼界,或者是為了獲得志工經歷後申請獎學金或者其他一些表彰等因素。筆者所在系所的獎學金申請中,就包含參與志工服務這一優先條件。

利他動機則是指純粹的服務他人、回報社會、關愛自然、或者實踐某種民族、宗教情操等因素。為利己的目的,可能會「一是一」地參與一些志工活動。但將志願服務作為一項矢志不渝的志業,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其背後必然離不開強烈的使命感。

TOMAY是筆者所在大學民族系的一位博士學長。阿美族的他,在民族系從本科一路念到博士,始終關懷的是本民族本部落的歷史與現實。他來自花蓮娜荳蘭,這是一個經歷過荷蘭與日本人殖民、周圍其他部落侵襲、漢人不斷遷入而數百年來始終維繫歷史傳承的部落。然而在最近幾十年中,高速的都市化使娜荳蘭日益不復往昔樣貌,而與臺灣其他所有普通小城市越來越像。

面對此情此景,畢業後的TOMAY深感如果不能為部落做些什麼,自己研究部落那麼久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於是他在畢業一年後毅然決定放棄臺北優渥的生活,回到部落。

可真回到娜荳蘭,他才發現離開這裡近10年的自己,已經不再被當做部落一員。同年的玩伴們,如待客人一般對自己客氣而又疏離;部落長老們更直截了當告訴他「你是外來人」,對他提出的保護傳統文化的提議不屑一顧。

挫折讓他一度消沉,所幸並沒讓他放棄。很快,他發現部落裡還有一些跟他一樣,為傳統正在消亡而焦慮的年輕人,於是他主動與他們一一交談商量,最終決定成立以恢復部落傳統文化為己任的志工團隊「娜荳蘭青年會」。青年會的組建是參考阿美族傳統的「年齡階級」社會結構,由同屬相近階級的年輕人組成,使之能被部落長老們接受。

青年會第一個目標,就是恢復阿美族傳統的「豐年祭」儀式。TOMAY以自己所學,給年輕人們講述部落數百年來的艱辛奮鬥,激發會員們的榮譽感。以此為切入點,他鼓勵會員志工們從學習製作代表榮譽的豐年祭羽毛頭冠開始,終於使部落傳統得以恢復。而部落年輕人們通過參與志工活動,也重新樹立起對自我身份和部落的認同感。

由青年會著手復興的娜荳蘭阿美族「豐年祭」

TOMAY坦言,很多人都認為他這樣的學歷背景,應該做教授,入仕途,謀求個人的「飛黃騰達」。可是他始終覺得,服務部落、復振民族才是自己該做的事情。憑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目前已經成為社團法人花蓮原住民公共事務促進會的理事,正帶領著更多的志工和年輕人走向這條自己十多年來矢志不渝的道路。

當然,即使是一次短暫的付出,偶爾臨時的服務,對志工事業也是有益的幫助。但正是卓振田和TOMAY這樣的人,成為了臺灣志願服務體系的骨幹力量,推動了這項事業蒸蒸日上的發展。

志願服務是一項提升社會道德氛圍、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滿足社會各類需求的一舉多得的活動。

中國大陸雖然早在1987年於廣州開展了第一項「志願熱線電話」,但總體而言志願服務活動尚處於起步階段,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志願者服務總體規劃、團隊管理、資源整合等方面都還有相當多能夠提高的空間。在這方面,臺灣60多年的發展經驗,特別是2000年以後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值得大陸參考。

北基金青年志工中心開展兩岸青年淨溪服務行動

另一方面,兩岸的志願服務交流,更能起到拉近兩岸人民心靈距離,增進彼此理解與友誼的作用。中國大陸近幾年來經濟崛起迅速,海外影響力也不斷擴大。

但是對臺灣人民而言,除了少數在大陸經商與工作的人士外,很難對這一過程產生感同身受的理解。兩岸志工經歷精誠合作,共同幫助他人、扶助弱勢、回報社會,更易萌發出「同呼吸共命運」,共同履行使命之感。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相關焦點

  • 臺灣績優文化志工頒獎典禮見聞:最美的風景是人
    原標題:臺灣績優文化志工頒獎典禮見聞:最美的風景是人  「文化志工一向扮演著默默散播文化種子的『園丁』角色。因為你們,臺灣變得更加溫潤,社會也更為友愛,有你們真好!」19日下午,「第21屆臺灣績優文化志工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向全臺各地默默付出的志工們表達最高敬意。
  • 臺灣青年志工交流夏令營在濟開營
    7月11日,第四屆臺灣青年志工公益交流夏令營活動在濟南市商河縣玉皇廟鎮中心小學開營。臺灣蕭登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蕭文億、嘉義市志工服務協會監事黃榮利及臺灣志工一行19人,濟南市臺辦、商河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出席開營儀式。  開營儀式上,濟南市臺辦副主任張魯明說,臺灣的志工服務成為了臺灣日月潭、阿里山之外的又一道亮麗風景。臺灣同胞友愛、奉獻的志工服務精神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儒家思想一脈相承。
  • 人間菩提:23國海外慈濟志工齊聚臺灣受證
    慈悲喜舍同誓願內修外弘勤行道克服萬難入經藏遍地布種成果豐證嚴上人結束行腳後回到花蓮,過程中對於海外志工們不遠千裡,回到臺灣受證的精神深受感動,而在臺灣的家人也一起共襄盛舉,分工合作在幕後打點一切,就是為了讓全球的家人能感受到誠意。
  • 最美的風景在臺灣,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美的臺灣人只值37塊錢
    最美的風景在臺灣,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美的臺灣人只值37塊錢曾經,新周刊雜誌社出過一本書,書名叫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書中對臺灣人的友善、素質,可以說誇得天下無雙。然而這麼多年下來,當茶葉蛋成為富豪的標誌,當可口可樂成了權貴專屬,當方便麵成了招待貴客用的大餐,不知道最美的臺灣人究竟在哪兒?如今,答案出來了,原來只值37塊錢。
  • 消防員累癱睡成一團 網友:臺灣最美風景(圖)
    原標題:消防員累癱睡成一團 網友:臺灣最美風景(圖)圖/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新網4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日前新北一間電子大廠半夜失火,眾多警義消們歷經15小時的馬拉松救火,一位網友在網上發文,內容是感謝這些賣力救火的消防弟兄們,並附上他們救完火後在地上倒成一團休息的照片,並形容是「臺灣最美的風景」。網友們看完照片後,也紛紛留言向他們致敬「辛苦了!」。
  • 大陸人看臺灣:志工臺灣 你不必刻意找尋(圖)
    (臺灣《旺報》系資料照片)中新網3月25日電 臺灣《旺報》25日刊載文章《大志工文化-志工臺灣 你不必刻意找尋》一文,文章稱,在臺灣的短短一段時間裡,我們雖以「志工」為主題開展旅程,但我漸漸發現,其實不必刻意去找尋帶有「志工」標識的人或事,只是在平時經過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志工服務的存在,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就可以感受到志工精神的傳遞,因為志工服務不只是一種情懷,它更是一個個體的生活態度,
  • 臺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
    後來,旅行慢慢放開,在目的地list上,臺灣是很多朋友必去的一站,且一去再去。臺灣,成了我們的另一種鄉愁。臺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2015年,不妨親自去走一走。近日,臺灣有兩部記錄「真實臺灣」的紀錄片:《看見臺灣》與《十二夜》。前者以空拍的高度鳥瞰我們不曾看見的臺灣,後者採取離地三十公分的高度以狗的視角見證那些被抓入收容所的狗狗安樂死前的最後十二天。
  • 扶剛博士與臺灣中華佛教青年會在京交流
    5月15日晚,著名社會活動家、佛通社社長扶剛博士應全球釋迦功德基金會主席慧明法師的特別邀請,在中國北京明日五洲酒店出席「歡迎臺灣中華佛教青年會訪問團」暨「海峽兩岸佛教慈善合作交流會」。
  • 全臺灣最美的人
    全臺灣最美的人    臺灣的《天下》雜誌曾經舉行一次評選:評選誰是400年來對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結果,評選的前50名影響力人物中,她位居第二,她的名聲和影響力在臺灣超過了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而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    近日,美國《時代》雜誌公布了2011全球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她光榮獲選,成為那年臺灣地區唯一上榜人物。
  • 臺學者: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以「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為封面的這期《新周刊》在大陸引發廣大迴響,雜誌賣到缺貨,後來還以書籍形式出版。這句話一段時間成為大陸朋友形容臺灣的常用說法,沒多久,這話也成了臺灣人自信與自誇的一部分。 令人難過的是,此時此刻再詢問大陸民眾,會有多少人再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臺灣寫真:臺灣燈會落幕 志工力量值得借鑑
    臺灣寫真:臺灣燈會落幕 志工力量值得借鑑 2016-03-07 14:43: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陝西省臺辦領導與臺灣青年志工座談
    陝西省臺辦領導與臺灣青年志工座談 2013年07月26日 09:4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陝西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6日西安消息  7月24日,陝西省臺辦在西安召開了「第四屆兩岸青年志工陝西行」活動座談會。陝西省臺辦副主任何銳、副巡視員陳一峰,省臺辦機關及渭南市臺辦相關人員與來自臺灣的50餘名青年志願者進行了座談。
  • 招名威啟示錄:臺灣,最醜的風景是政治;最美的風景還是人?
    臺灣中原大學副教授招名威自稱在課堂中提到「中華民國」,校方竟要求他向大陸學生道歉,與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召開記者會,控訴中原大學侵害言論與教學自由,矮化「國格」。中原大學這起事件,其實只是臺灣社會當前「反中仇中」民粹情緒的冰山一角,前些年還有藍營輿論節制,如今儼然已成為社會主流意見。以兩岸文教交流來說,年初蔡當局以防疫優先理由,全面禁止大陸學生來臺就學,將近9成(約7000多位)陸籍學位生無法入境就學,引發歧視陸生的爭議,約百位民間團體與學者組成「境外生權益小組」,要求蔡當局不要對陸生區別對待,但民進黨當局置之不理。
  • 慈濟志工清理臺灣觀音山積存數十年「垃圾瀑布」
    慈濟志工參加觀音山大型淨山活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為了還給地球清淨的一面,您能想像,原本要花5~8年才能清理完成的臺灣新北市觀音山「垃圾瀑布」,竟然在慈濟志工的持續努力下,與相關部門共同完成4次淨山,合計清出7250包垃圾,2017年9月10日中午,存在觀音山數十年的「垃圾瀑布」,正式宣告還給它原本的清淨面目。
  • 聊點臺灣腔: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以清朝的臺灣八景為例,旅遊不分古今,想去哪兒玩都要先列一個「必去清單」。
  • 聊點臺灣腔: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以清朝的臺灣八景為例,旅遊不分古今,想去哪兒玩都要先列一個「必去清單」。清朝時的臺灣八景也相當「文青」: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
  • 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儘管聽起來都是讚美臺灣的自然景觀,但是真正讓這八景成為當時臺灣名片的,是臺灣蓬勃發展的文化。且不說這文藝範滿滿的8個名字聽起來就讓人流連,丘逢甲、王善宗等士子還為之創作了華美詩句。八景得以不朽,實是文化之功。
  •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臺灣人渣殺風景
    我相信,遊客在臺灣遇到的宰客者不多,遇到樂於助人的也不少。相比在大陸景區,尤其是非常知名的景區,各類宰客奸商的刀子又快又狠。有糟糕體驗的人不少。但是,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好人,也有人渣。臺灣不可能無例外。人渣就是殺風景。電訊詐騙臺灣人,後來登陸到福建閩南話區域物色說閩南話的騙子助理電訊詐騙大陸人。後來又領著大陸騙子移師海外去電訊詐騙大陸人,香港人等。
  • 李開復臺灣大學畢業演講:臺灣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情味
    臺灣服務業的從業者是最認真,最有人情味的。「我的朋友韓寒幾年前來臺灣,親身體驗了臺灣計程車司機和眼鏡行服務的誠信、專業、友善、可愛、認真,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太平洋的風』。我另一位大陸朋友封新城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在臺灣社會擔心臺灣競爭力的時候,其實我認為只要走上街頭小巷,感受一下周圍的人情味,體驗一下世界頂尖的服務業,會發現這就是臺灣的核心競爭力。」
  • 廈門長庚醫院的臺灣志工:有情有義的「黃背心」
    隨著留言本上的故事一頁頁慢慢厚了起來,加入隊伍的志工也一天天多了起來。目前,這支志工隊已經發展至近200人,有臺商臺屬,也有當地的愛心人士。  來自高雄的林芳蘭在臺灣做過社區志工,也有當過「志工媽媽」的經歷,這讓她做起醫務志工輕車熟路。上周,一位媽媽抱著孩子來看病,小朋友渾身抽搐,哭得厲害,照顧孩子還要填資料、繳費和掛號,一個人難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