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農,北京美廉美連鎖超市老總。他的辦公室不在高高的寫字樓裡,而在美廉美超市北太平莊店的一線。辦公室裡最顯眼的就是一臺監視器顯示屏,據說是為了能讓朱幼農在停電等突發事故發生時親臨現場指揮。實在、實幹,構成了記者對朱幼農的第一印象。
「外行」老朱創業無止境
朱幼農十七八歲就進了軍營,1988年,36歲的他進入了當時成立不久的亞都人工環境科技公司。五年後,亞都發展壯大,朱幼農已成為亞都的第一副總。再後來,他離開亞都,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這才有了現在的美廉美超市。
老朱是個眼裡只有工作的人,有一股子衝勁,就想做事。他出差到任何地方,下飛機就辦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去南京不看長江,去鄭州不看黃河」;他還有著一股子闖勁,幾個領域全是外行進入,原來做食品是外行,現在做超市仍然是外行。
「外行」的老朱敢闖,敢做。
就拿廣告來說,朱幼農做健腦產品的時候,想了句廣告語:「至尊腦營養,極品腦黃金」;後來做水餃,他又發揮特長,來了句「精緻手工家常味,薄皮大餡特好吃」;等到他進入超市這一行,更是琢磨出美廉美的廣告詞:「美的不只是商品,廉的一定是價格」,儼然一個廣告專業戶。
美廉美的班車也有老朱的功勞。當年他從集美家居得到啟發,在北京開了超市班車的先河,他親自給班車定了規矩:一趟環線兩臺車,每天拉四百人及格。班車走直徑,少繞小區多拉人。班車雖然看著不起眼,但是效率特高,效果特別好。
老朱的闖勁還在於他敢做人家不敢的事。美廉美的北太平莊總店共有三層,總面積1.5萬平方米,在朱幼農之前,曾經有兩個商家進駐,都以失敗告終。這個店面不臨主街,甚至不臨小街,成了零售業的「不毛之地」。當聽說朱幼農要把美廉美的總店設在這裡時,供貨商問他:「我們已經兩進兩出,你還想要我們三進三出嗎?」
朱幼農卻算了另外一筆帳:前任商家為什麼輸?他們認為周圍老百姓少,不敢開大,只開5000平方米,結果沒開成,再縮小面積,還是失敗了。那能不能把超市往大裡開呢?商圈放大到5公裡,就覆蓋了20多萬戶,60多萬人。2000年底,美廉美北太平莊總店開業,面積1.5萬平方米,成為當時北京長安街以北中軸路以西最大的超市,銷售額達到了前任商家的20倍。在朱幼農的經營下,這塊曾經的「不毛之地」成了同行眼裡的寶地。
老朱愛談心理學,講辯證法,他覺得人生哲學、商業哲學是相通的,而軍隊的那一套和做生意也是相通的:打仗要選準制高點和突破口,商海也是;打仗兵貴神速,而商戰講究快速策略。他還確信經濟規律是相通的,吃透它就可以觸類旁通,才能「超越」。這個在公司內部刊物裡教育員工「敢以生命對質量負責」、「用真誠的心去經營顧客的心」的老朱,20年來用不停的「超越」實現著自己的事業夢想。
致力於本土零售業
美廉美超市的發展歷程包含了這麼一組數據:1999年8月28日,美廉美超市的第一家門店在北京白紙坊開業,初入行的董事長朱幼農47歲;兩年後,美廉美超市以僅有的兩家門店,躋身全國連鎖百強行列;2004年,美廉美在全國連鎖超市的排名升至第38位,並首次進入北京連鎖超市四強。
有志於做中國本土優秀的零售企業,是朱幼農決策的決定因素。不上市,因為上市雖然風光,名聲好聽,卻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為了支撐股價,企業發展的壓力將空前加大,必須拼命擴張,拼命追求高速度,企業的心態會隨之改變,更容易犯錯誤;不辦成全國連鎖超市,因為美廉美要做的是區域型強勢企業,穩紮穩打;不爭控股權,因為給誰打工都一樣,只要美廉美能渡過資金瓶頸、增強實力,發展得更好更快,就是成功。
老朱在企業管理上很嚴格,他對員工有很多細節的規定:任何員工都不許兼職、不許用手推車撞貨梯、任何人不得隨便吃「請」……
老朱覺得超市自己搞食品檢測沒有公信力,於是主動與各區的食品衛生防疫站聯繫,定期上門請防疫站人員來超市抽查。同樣一個商品,廠家送貨到超市門口時取樣檢查,進入店內分裝後再檢查。如果分裝前不合格,說明廠家有問題,商品立刻下架;如果分裝前合格分裝後不合格,就說明現場有問題,就得處罰工作人員,毫不含糊。
美廉美在待客上很注意尊重人,哪怕超市招聘司機,也把尊重人放第一位,不能甩客,還得幫著顧客提東西。朱幼農說,人格與商德是相通的,「先做人,後做生意」,既是為人之本,也是為商之德。
記者曾跟老朱打趣:老百姓都圖實惠,所以北京的許多消費者都特喜歡美廉美。
老朱說:「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升美廉美的整體形象。」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陳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