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許多藝術品的生產,大多有著十分複雜的製作過程,它不僅對設計理念、表現內容有較高要求,對器物使用材料、如何製造等,亦均有特殊要求,如瓷器、漆器、玉器、琺瑯、織繡等等,每一類藝術品的製作都相關複雜,非常人可輕易為之。
與古代各類藝術品較難製作不同,剪紙工藝從材料到製作則顯得相關便捷和簡單。一張紙,一把剪刀或一個刻刀,即便未經過專業學習,亦可隨心而創作。因此,剪紙藝術的真正難度是在於它的設計與創新。
正因為剪紙作品於製作工藝上相對簡單,故從清代、民國以來,剪紙藝術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在東北城鄉各地甚至偏僻農村,均得以普遍流行。至今,在東北許多鄉村地區,仍保持著年節(主要是元旦、春節)製作剪紙的習俗。由於此次剪紙設計的對象是清宮青花瓷,參與展覽的剪紙「非遺」傳承人便本著立足青花紋飾的原則,開始自己的設計。同時,為更好展示各地剪紙藝術精髓,我們也積極鼓勵參與者可大膽創新,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製作技藝,以此突顯現代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觀念。
清康熙款青花番蓮紋大盤以其精緻做工和精彩紋飾,為瀋陽故宮館藏清宮青花瓷器代表器物之一。而依據大盤圖案重新設計、製作的正圓形番蓮紋剪紙作品,真實再現了花卉之美、構圖之美,每每令觀賞者對相依展示的花卉雙璧連連慨嘆。
清乾隆款青花芭蕉竹石玉壺春瓶 + 現代芭蕉竹石玉壺春瓶剪紙,該瓶為典型的玉壺春瓶造型,侈口、細頸、垂腹,腹下部束腰,底部為外撇圈足。頸部以下繪蕉葉紋、串枝花紋、如意雲頭紋;腹部一周繪秀石、芭蕉、修竹、木欄、橫坡等景致;腹下部為一圈須彌紋,底足外面繪一圈半邊花瓣;底部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6 字 3 行方款。
「非遺」傳承人製作剪紙時,也採用了完全寫實技法,器形一致,圖案相同,但仔細觀看卻又融入了剪紙工藝的表現技法,令人耳目一新。
清聚玉堂款天青釉青花葫蘆瓶 + 現代花蝶葫蘆瓶剪紙,此件青花瓷瓶口部較小,總體外形取自傳統的葫蘆形,葫蘆上部製成瘦長狀,表面滿飾青花卷草紋;葫蘆下部製成略大的圓葫蘆形,頂部飾醬色圓圈,器外施天青釉。全瓶既有上部繁密的青花卷草圖案,又有下部純淨單一的天青釉,有繁有簡,密疏互補,更顯獨具匠心的設計之功。
在設計和製作此件葫蘆瓶剪紙時,「非遺」傳承人在原有葫蘆瓶之外,頗具創意地設計出一枝彎曲的枝蔓,其上不僅有舒展的卷葉,還棲落三隻美麗的蝴蝶,使剪紙作品既保留清宮青花瓷的元素,又自具藝術創新理念,使剪紙和瓷器美豔互映,相得益彰。
清 乾 隆 青 花 瓜 形 壇 + 現 代 瓜 瓞 綿 長 剪 紙,此壇總體呈橢圓立鼓形狀,平口平底,器身外部作 12 道瓜瓣淺痕,口沿微向上突起。全壇表面以寫實筆法,繪數株自然生長之瓜,藤蔓曲折婉轉,瓜實累疊,頗具天然生機;瓜葉之上另繪數隻蝴蝶,雙翅舒展,其態悠閒。所作圖案為「瓜蝶雙福」之意,以瓜實象徵多子多孫,家族興旺;以蝴蝶諧音耄耋,寓意健康長壽。全器體量較大,青花繪畫新穎,獨具風採。
非遺」傳承人在設計此件剪紙作品時,截取該壇表面最精彩的一部分圖案,巧妙構思,精心剪刻,匠心獨運地製作出一方藝術作品。
清青花人物故事捧盒 + 現代人物故事捧盒剪紙,捧盒是明清宮廷及貴族之家常用的器皿,既可以是盛裝食品、蔬果的盛器,又可以作為藝術陳列品,其材質有漆器、瓷器、琺瑯器等多種。此件捧盒是由青花瓷器製成,全器分為上蓋、下盒兩部分,盒蓋表面繪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上蓋外壁及下盒外壁均繪以花卉圖案,使一件傳統的青花瓷器變身為古代的藝術品。
「非遺」傳承人在製作此件人物故事捧盒時,沒有更多追求盒蓋上部的人物形象,而是將思考轉到如何展現傳統文化內涵的方面。從傳世器物、繪畫等藏品來看,許多捧盒都是具有魔力的「神盒」,因而人們打開捧盒上蓋後,常常會有祥瑞之物從盒中飄出,形成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從剪紙作品具體製作看,捧盒打開上蓋後,有一股仙氣從盒內翻卷而出,仙氣之中,有五隻蝙蝠緩緩升空,其身側滿布祥雲,反映了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清青花人物故事桶式瓶 + 現代福祿平安剪紙,此件青花人物故事瓶外形呈直桶式,口徑較粗,幾乎接近瓶身;器身上部略寬,下部略窄,總體為敦實厚重之感。瓶徑部繪花草,並刻制暗花紋;瓶身滿繪山水圖,山中橫亙石徑,其上有一文士、一童子正相伴前行,為傳統的人物畫題材。
「非遺」傳承人在設計剪紙圖案時,既用簡略技法保留了青花人物故事瓶原有的繪製內容,同時將自己理解的傳統文化符號附加其中,如在瓶口「插入」了兩枝茂盛的葫蘆藤蔓,藤上結有大小葫蘆,瓶下部周圍,有三隻覓食的鵪鶉,總體寓意「福祿平安」(葫蘆、瓶、鵪鶉),反映了剪紙傳承人的聰慧思想。
清雙圈款青花釉裡紅海水龍紋大盤 + 現代海水龍紋剪紙,此盤口徑較大,器形豐滿,底部為圈足。盤內壁及裡底連成一體,滿飾翻騰的海浪圖案,海浪之上上下飛騰五條巨龍;盤外壁飾一周幾何圖案,外壁下部為雙層浪花海水紋;盤底部中心繪青花雙圈,但圈內並無款識。
「非遺」傳承人在設計海水龍紋大盤剪紙時,擷取盤中最精彩的圖案進行設計,將剪紙制為方形,其內部波浪翻騰,遊龍橫亙,水波條條如絲,海浪層層高卷,烘託出巨龍高飛的特殊意境。
清宮青花瓷器和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物遺產」傳承人製作的剪紙,均是我們傳統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品。它們既以物質形式存在於世間,又以自身承載著中華思想文化內涵,與我們當代人生活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使人見而喜悅,見而慨嘆。因此,青花瓷和剪紙兩者既可無關,又能結緣,而兩種藝術品的合二為一,其重要目的和特殊意義則遠遠超過這一個專題展覽。(節選編輯)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007期《宮中邂逅---當青花瓷遇見剪紙》
作者:李理 李曉麗
責任編輯: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