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周一第12號颱風「白海豚」在日本以南海域悄然生成以來,西北太平洋遠洋又連續形成了幾個熱帶擾動。不過這些擾動大多形成在中緯度海域上空,形成地悄無聲息,在沒有充足水汽供應之下又迅速減弱消亡。
▲9月27日09時50分,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颱風「鯨魚」。
不過就在9月25日夜裡,本周第四個熱帶擾動97W在距離馬裡亞納群島東側大概1200公裡的海面上生成。97W生成2天之內通過吞併多個周圍多個熱帶雲團,並在越赤道氣流影響下逐漸加強,日本東京颱風中心於今天凌晨將它升格為熱帶低壓。隨著強度的進一步增強,中央氣象臺和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先後於今天上午將這個熱帶低壓升格定編為今年的第13號颱風「鯨魚」。
▲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第13號颱風「鯨魚」可見光雲圖動畫(時間段:2020年9月27日01時00分至27日08時00分)
9月27日08時,初生的13號颱風「鯨魚」的中心位於東經159.3°,北緯20.5°,中心附近最大風速18米/秒(8級風,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
▲中央氣象臺發布的13號颱風「鯨魚」未
中央氣象臺預計「鯨魚」未來將先向西北方向移動,隨後於明天開始逐漸轉為東北方向移動。和12號颱風「白海豚」相比,雖然「鯨魚」生成緯度與「白海豚」比較接近,整體移動路徑走勢也很像「白海豚」,但由於「鯨魚」更偏東一些,未來將在西北太平洋海面上自生自滅,並不會影響陸地。
▲NCEP-GFS預測的未來8天西北太平洋整層水汽輸送和副熱帶高壓演變動畫。
隨著「鯨魚」的生成,今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個數也已達到了13個,但與歷史同期18.4個相比仍顯著偏少。從最新的超級計算機模式預測的結果來看,西北太平洋上空副熱帶高壓將斷裂成東西兩環。未來一個星期內熱帶系統主要會在兩環副高的中間地帶活躍,我國南方和南海中北部及菲律賓東部海域一帶將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在這種天氣形勢下,即便兩環中間有熱帶系統加強為颱風也很難接近我國近海。由此帶來的好消息是,今年國慶中前期,颱風影響我國的概率可能接近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