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政府門前的仙霞嶺路,名字來自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的仙霞嶺山脈。其核心位置位於浙江衢州,該地山勢險要、關卡眾多,素稱「兩浙之鎖鑰,八閩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名來自於1100多年前山東著名「造反派」黃巢。那年,恃才自雄的老黃在數次科舉不第後,憤慨詩以言志: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數年後,「沖天將軍」終於扯旗起了反,幾歷顛撲克難,戰河南走江西奔浙江,擁兵數十萬。本欲自海路南徵福建,奈何浙江沿海船隻已被朝廷駐軍悉數損毀,於是,決然耗費無數無數軍力及近兩年時間,硬生生於橫亙於兩省間峻險、綿長的仙霞嶺山脈,鑿出了長達數百裡如今已為景區的「仙霞嶺古道」!
天路既開,黃巢軍走出了仙霞嶺山脈十萬大山,轉戰大半個中國,伐福建、戰廣東、上湖廣、進長安,終於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200多年的大唐朝,由此走向了覆滅。
幾百年後,令狐衝被囚於西湖邊梅莊的地牢,因緣巧合學會了任我行吸星大法而脫困,隨後自杭州南下,走「仙霞嶺古道」前往福州,去尋自己的小師妹。
行途中,扮成將軍的令狐衝,在當年沖天將軍開闢的仙霞嶺古道,助同樣前往福建的恆山派眾女尼脫險,隨後,令狐「將軍」與恆山派,夜宿仙霞嶺古道開闢後逐漸形成的要道通衢「廿八都古鎮」。於是,驚險、精彩的《笑傲江湖》第二十三章「伏擊」,在群山深處的廿八都古鎮,打開了書卷………
1941至1942年間,金庸就讀於因抗戰而被迫從衢州城內遷移至石樑鎮鄉下的衢州中學(現衢州一中),經歷過日軍多次轟炸與細菌戰。
1942年4月18日,美國特別飛行中隊16架B—25轟炸機,襲擊日本東京、大阪等地後,飛向衢州等地機場,由於航程、天氣、聯絡等原因,無一降落成功,不少位棄機飛行員跳傘落至仙霞嶺山區一帶,多由中國民眾救起。
為報復,日軍發動了浙贛戰役。其間,由張學良的東北軍改編而來的國軍第105師,拼死扼守衢州仙霞嶺上的廿八都古鎮(自浙攻福建的重要通道),贏得了「仙霞嶺保衛戰」這一關鍵勝利。
對此間的慘烈,金庸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半個多世紀後他回憶說:「戰時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一是日本空軍投擲的炸彈在我身旁不遠處爆炸。我立刻伏倒,聽得機槍子彈在地下啪啪作響。聽得飛機遠去而站起身來後,見到身旁有兩具死屍,面色蠟黃,口鼻流血,雙眼卻沒有閉上。附近一個女同學嚇得大哭,我只好過去拍拍她肩頭安慰……」
戰亂裡,緊鄰仙霞嶺的石樑山區小鎮上的高中年代,是金庸一生文學創作的起點(高二時發表了他一生最早公開面世的作品《一事能狂便少年》、《人比黃花瘦》),我堅信,是敵軍的殘酷轟炸與我軍民的絕然奮戰,激蕩起了金大俠此後一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壯闊愛國情懷!
1956年,金庸於香港發表了他的早期武俠代表作《碧血劍》,內中,多處出現他少年求學地衢州的地名、人物。
如第四回「矯矯金蛇劍翩翩美少年」中,主角袁承志偶得金蛇郎君所留的藏寶圖,圖背面寫著兩行字:「得寶之人,務請赴浙江衢州石樑,尋訪女子溫儀,贈以黃金十萬兩。」、「石樑離衢州二十多裡,他腳步迅速,不消半個時辰就到了。石樑是個小鎮………」此後,袁承志與衢州石樑鎮石樑派溫青青的情愛糾葛,貫穿了《碧血劍》後面的章節。
抗戰的仙霞嶺、《碧血劍》、《笑傲江湖》裡的仙霞嶺,為如今的我們,打開了一幅幅家國情懷濃重的壯麗山川畫卷!
去行走這「兩浙之鎖鑰,八閩之咽喉」吧,仙霞嶺古道、廿八都古鎮,有著不可遺落在大山深處的家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