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印在邊境對峙以來,印度媒體就沒少放狠話,在邊境地區大量部署軍事武器和兵力的同時,印方態度十分強硬,此前甚至叫囂,印度空軍已經做好了空襲中國的準備,但隨著時間推移,印度的反應發生180度的大轉變。
印度嚷嚷要撤軍
據外媒報導,印度媒體於11月12日稱,中印雙方已大體同意從班公湖-楚舒勒地區的「摩擦點」撤軍,並公布了所謂的「撤軍方案」。
據中方消息人士和專家表示,中印雙方經過多輪談判正在逐步達成共識,但印度媒體報導中提及的「撤軍方案」並不準確,不利於雙方按照步驟達成既定目標。
據了解,印媒一貫擅長通過半真半假的消息對外展現印度「強硬態度」,從而挑動國內的民粹情緒。印度於11月14日將迎來印度教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排燈節。有分析人士認為,印媒此舉的目的是,通過對外向中國施壓給國內解壓。但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中印雙方在前幾輪接觸上達成的先期共識,也不利於雙方繼續交涉,反而會誤導輿論,混淆視聽。
印度撤還是不撤?
印度放出這個消息,並非無據可查,事實上,印度的一線部隊已經被凍到無法承受。據網上消息,印軍士兵駐守在拉達克地區海拔五千米左右海拔,在零下50度的氣溫下,很多印軍士兵連帳篷都沒有。
據悉,印度在拉達爾地區屯兵20萬,但其似乎並沒有準備20萬人的後勤裝備來過冬,根據印軍審計結果,印軍缺乏防寒服、雪鏡、防寒軍靴等高山必備的冬季裝備,短缺率為24%到100%。印度一面加緊生產,另一面緊急向美國求購包括高原帳篷、極地作戰服等各式高原防寒物資。而印軍目前搜盡國內軍需戰備倉庫,加上從全世界求來的裝備,結果甚至不足剛需的一半。
據媒體報導,近日印軍所在的拉達克附近發生雪崩,印軍哨所被大雪覆蓋,印軍因為雪崩的襲擊出現傷亡。而如今印軍物資還有很大的缺口,現在唯一的公路被封,大規模地面運輸已經停止,即使是C-17運輸機也無法在這種天氣環境下出動,拉達克的9萬印軍現在只能聽天由命了。
中國的防寒後勤
據印媒報導,中國相關部門已經創新和應用許多高科技手段,改善其在高原地區駐紮官兵的訓練和生活條件。中國推出一款新型保溫營房,即使室外溫度已達到零下40攝氏度,其室內溫度也能保證在15攝氏度以上。
另外,邊境地區的解放軍部隊已獲得個人睡袋、羽絨服和防寒靴等裝備,其特點是防寒保暖、極為便攜和舒適,這些都是專門為高原寒冷地區準備的。還有新型食品儲藏保溫裝置和高原高寒地區新型戶外食品也在試驗中,
與之相比,印軍士兵無定吃飽穿暖,還要在零下30多度的邊境呆一整個冬天,於是就出現了許多士兵自殺事件,另外,印軍的補給線也出現了問題,如此看來,印度想要撤軍並非虛張聲勢,而是其內部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