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軍隊之所以不叫國防軍,而叫解放軍,雖然有很多歷史和現實方面的原因,但一種未經證實的說法認為,因為我國仍然有些地方的土地沒有收回,因此解放軍的名字還不能改,仍然有國土需要解放。而需要解放的土地,顯然就是東南部的島嶼了,儘管盤踞的民進黨綠營仍然擺出一副拒絕到底,要抱住外國大腿來抵制統一的態度,但隨著兩岸的軍事實力對比越來越懸殊,整體的局面正朝著統一的大勢走去,儘管這個期間仍然存在一些插曲。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2月22日消息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剛剛通過了所謂的「臺灣保證法」,此中不斷地鼓吹繼續對臺進行軍售,要求協助臺軍發展不對稱戰力,顯示出要進一步加強臺軍軍事力量的態度。此外,這個法案中還要求協助臺更多地參與國際組織,例如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是聯合國。對於這個法案的出臺,臺當局可謂是感激涕零,臺所謂的「駐美辦事處」連連表示對美國的感謝,綠營內部也是一片歡欣鼓舞,似乎感到美國的大腿抱的更加結實了。
雖然臺當局對這個法案的通過感到歡欣鼓舞,但這個法案畢竟沒有強制效用,只是一些沒有確切承諾的詞彙,充滿了不確定性,確鑿無疑的地方幾乎沒有。也就是說,這個法案和過去這些年來美國對臺當局做的其他口頭承諾差不多,美國不需要為此付出實際代價。而且,要說法案中最有可能實現的內容,恐怕就是繼續進行軍事,也就是其中提及的「協助臺發展不對稱戰力」。簡單說,美國的協助就是給臺軍繼續賣武器,而賣武器從來都是出口方獲利,又不是贈送,對於美國來說自然樂於做這種買賣。
臺當局不斷地從美國購買武器來為自己壯膽,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在這些交易中獲得了不少的好處。這些年來,美國的退役和破爛貨都往臺灣賣,而且價格還不便宜,進行這些軍購的金錢,都是臺灣老百姓的血汗,臺當局就這樣浪費老百姓的血汗錢給美國送去利益。至於能不能發揮影響力,看看解放軍軍機巡航臺軍空域的次數就一目了然了。在過去的21天裡,19天解放軍軍機在臺空域出現,這已經能夠說明雙方的實力對比了。而國際主流智庫和分析機構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那就是如果真的發生戰爭,臺軍可能撐不過1天,極有可能出現在美軍能夠作出反應之前,一切都已經結束的可能性。有趣的是,這種情況也越來越多地被美國軍方所討論。
對於這一點,臺灣綠營中稍有頭腦的人還是清楚的,其繼續搞獨,恐怕還是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相信美國會保護自己。問題是,即使美軍的實力強大,但美軍自己對於在亞太能否獲勝都存在疑慮,臺當局押注美國危險極大。更不要說,美國會不會真的為其火中取慄呢?美國向來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第一位,沒見過會為保護盟友而犧牲自己利益的,當年的南越政府就是一個典型的被美國拋棄並消滅的例子。而將上任的拜登總統,可是並不支持為臺提供承諾性安全保護的人,這更是說明美國對臺的保護並不是可靠的。美國這次通過的法案,要說真正有什麼意義,恐怕也只是方便美國當局可以更好地從臺當局手中,榨取臺灣老百姓的血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