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對婚姻都有自己考究的標準,也有在婚前試探對方是否是值得嫁的方式方法,這些考究方法基本上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的綜合數據,二是自己以往經歷過的陰影導致對目前對象的不確定。
而我,綜合了這兩方面,總結了自己看一個男生是否值得嫁的三點。
有數據顯示,男人的暴力行為90%是在酒後產生的,甚至形成了慣性,一旦喝酒就必惹事生非或者對人暴力。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明蘭說過,嫁一個男人,要看他的最低處。所謂最低處,大概率指的是一個男人的人品最差的地方,你是否能否接受和包容。
而一個男人的品性邏輯在酒後會變暴露的毫無掩飾,從而也能判斷一個男人的日常行為邏輯。這方面,我覺得我實在有足夠的發言權。
我第二任男友,是個西北人,我們在異地戀第二年的時候決定認真相處,奔向結婚的目標,於是我們按照正常的婚姻流程,去了各自家中面見父母。
在他家的那個寒冷冬夜,他在酒後暴露了本性,喝多以後與他弟弟發生不明爭吵,順勢拿起一把巨大的菜刀揮舞著要砍人,我魂飛魄散的驚慌失措和痛哭,以及四處逃竄的畫面,至今都像電影一樣一幕幕一幀幀,在腦海裡湧現,那個晚上我一度覺得自己可能就悄無聲息的死在那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方,時至今日我每每回想都雙手發抖(包括現在打這幾行字雙手都抖),以致於到現在只要看到男人手裡拿著刀都不自覺要遠離3米遠的巨大陰影。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之深刻將伴隨我之後所有的擇偶考究的重中之重。
我不知道這種陰影將會伴隨我多久,但細想起來這又都是不幸中的萬幸,畢竟沒有走入婚姻,一切反悔都來得及,但如果這些是走入婚姻以後才發現呢?代價何其之大,身為女子,如何有能力去承受這種傷害。
前陣子,閨蜜一直嚷嚷著要結婚的對象,終於給我們幾個閨蜜組建一個小群,然而當天晚上,那位「結婚對象」就在酒後在群裡上演了一場極大的天性釋放。
我當即反對她們在一起,一個男人品性在酒後暴露的清清楚楚,對他所有的「惡意」揣測都是有幻想根基和源由的,毫不過份的說,他不值得。
所以,一個人值不值得嫁,先把他灌醉看他酒後的表現再決定。
很久以前看過網上有個話題#是不是真愛,一起旅遊就知道了#,判斷對方是不是對的那個人,去旅行一次就知道了。其實說的也不無道理,有些人旅行回來就打算結婚了,有些旅行回來卻分手了,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兩個人之前對彼此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或者一開始對方並沒有展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一起旅行之後,對方真實的性格和內心的想法才暴露出來。所以想判斷對方是不是真愛、兩個人適不適合結婚,一起去旅行一次就知道了。
一起旅行會發現雙方在三觀上的不同,尤其重要的一點是能夠發現對方對你是照顧型的還是被照顧型的,由此來判斷這個男生對你是否心疼、是否保護你、以及是否具有家庭責任心。
一個男人值不值得,在日常共同熟悉的環境中可以假裝,但相互在陌生的旅行環境中,所有細節的體現會告訴你他到底值不值得。
那年男朋友提出去旅遊,我欣然應允。哪知自他提出旅遊之後,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旅遊經費交給我,隨後所有的一切事宜,全部交由我來決定和辦理,包括去哪兒旅遊的目的地、訂往返票、訂車、訂酒店,乃至旅遊過程中的可能和不可能,全部由我來面對,一路上他只做跟在後面背包或者吃喝玩耍的像顧客一樣的人存在。
你跟他商量,他只回一句:你決定就好。
旅程到一半,我就受不了提前回程了。原因很簡單,我既不是他保姆也不是他媽,旅行是兩個人共同的事,怎麼我就變成後勤主管了呢?
因此,判斷一個男人未來能擔多大的事,能成多大的事,能給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和家庭,用一場旅行來定論,不失為一個性價比不錯的方法。
感情大概是上帝創造的最讓人感到神奇的東西,它無法用公式來計算,也無法用條件來置換。但它卻可以通過很多的細節來表達,比如:錢。
以前總覺得談錢傷感情,但如今覺得不談情才是對感情的不尊重。
上了30歲,經歷了幾段感情,見過了身邊人感情的悲歡離合,才真切的領悟到,錢雖然買不到真的感情,但一定具備考驗一個男人對你感情真假程度的資格。
網上關於男方太摳門,限制妻子日常開銷的新聞也不少,我自己也遇到過。
在那段異地戀中,對方極盡」節儉「的生活態度一度被我自我洗腦認為他是一個會生活的人,與我大大咧咧的性格恰恰互補。
而事實是,買衣服從不過百,點個外賣分兩頓吃,給你100塊要交代錢都花哪兒了買了什麼等等類似事情令我瞠目結舌,驚訝於他身為一個男人,是如何修煉成這般」極盡摳門「的生活態度的。
所以女孩子,一個男人值不值得嫁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跟他談錢,更要談花錢,談支配權。
談收入,你可以說一個男人對生活節儉可能是因為收入不高,無奈之舉,但一定要清楚這個男人的目前收入,收入來源,以及潛提升空間等,由此基礎判定這個男人賺錢的能力有多少,也可以基本判斷這個男人對待生活」節儉「真的只是因為收入低的無奈,還是只是純粹因為」摳"。
談支配權限,我30年來幾乎沒有跟男人伸手要過錢,一度恐懼婚後必須要面對的失業、懷孕、帶孩子的全職主婦生活會不得不伸手問男人要家庭開支以及日常消費,而男人通常不夠自覺,你不問他就不給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如何合理而不尷尬的伸這個手,是我一度覺得很為難的事。
但這個問題又是不得不面對的事,所以我認為,婚前提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也許你不至於或者也沒興趣去掌管財務大權,但至少雙方商量出一個合理方案,保證你在可能成為家庭主婦無收入的情況下,不至於讓自己變成一個「只會伸手要錢不賺錢的黃臉婆」,又不用小心翼翼的去為了一點私房錢去對生活質量摳摳撿撿的壓抑自己,比如雙方彼此商量一個合理的家庭帳戶,理財帳戶等。
而女孩子必須清楚的是,婚後,彼此雙方所有的經濟收入,均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雙方知情並共允的情況下,你有權對它做任何支配,即便你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這些收入也理應有你一半的付出,根本不必過於在意這些收入是由誰賺來的,更不要覺得自己低他一等,覺得花的是他的錢,或者覺得自己欠了他,大可不必,你要理所應當,但保持應有的合理性去支配共同財產,共同提升家庭生活質量。
還是那句話,婚姻生活是一個漫長的生命過程,也同樣是女生一輩子最重要的人生轉折點,他值不值得你嫁,關係著你離開娘家後的後半輩子,一旦走錯是無法再重來一次的,所以,理性、客觀的考究是婚前一定要做的事,萬事婚前回頭易,婚後再悔都是傷。
——END——
作者tips:別稱井姑涼,橫豎都是二的偽文藝青年,文字愛好者。關注我@曉柒呀 ,期待在今日頭條與大家一一分享身邊的真實情感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