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中華 風雅南山》大型詩歌音樂舞蹈史詩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成功演出
文字來源:世界華語詩歌聯盟
整理編輯:何金德導演工作室
「詩韻中華,風雅南山」 大型詩歌音樂舞蹈史詩於2018年1月9日晚19:30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成功演出。
《詩韻中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資助扶持項目,剛從美國巡演載譽回來,本次來鵬城首演由深圳南山區委宣傳部與區文體局主辦、北京美在其中文化發展中心榮譽承辦,三十多位專業藝術家,都剛剛參加過一個月前震撼北美的詩韻中華演出,新年伊始,他們應邀專程來深圳傾情獻藝,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謳歌。
「詩韻中華」 被稱之為是前無古人的文化創意,飲譽海內外的世紀巨獻,是有史以來首個將朗誦、吟誦、聲樂、器樂、舞蹈、書法、繪畫與聲光電等多媒體相結合,以時尚、唯美的藝術形式,把傳統的語言文字藝術呈現於舞臺的一場視覺、聽覺的盛宴。「詩韻中華」用高屋建瓴的美學視覺展現華語詩歌的歷史與現實,這場氣勢恢宏、迴腸盪氣、縱貫古今、包容百越的演出共分為序歌和六個篇章,共計二十多個節目,從古至今,一氣呵成,總時長將近兩個小時。
本次演出名家雲集,大部分主演是國家一級演員,主創人員均為重量級行業大咖,名策劃、名導演、名演員、名歌手、這是一臺強強聯手的原創節目。
【節目單】
「詩韻中華」不僅實現了多種藝術形式在同一審美空間的有效互動,而且實現了大俗與大雅的完美融合,成功再現了中華詩學的最高美學理想——"思與境偕"、"物我兩忘"、"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達到了「詩可以興」的審美目標與社會效果。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而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個特區,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其偉大成果之一。在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之下,深圳的GDP已超過近鄰香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深圳極其重視文化的發展。中共十九報告多處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文化自信來源於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這是滲透到國人的骨髓裡的文化DNA。然而,文化的傳承需要一個載體,需要一種形式,「詩韻中華 風雅南山」 正是以一臺有聲有色的視聽盛宴向國人傳遞著中華文化的精髓。
從北京到江南,從江南到海南,從大上海到大東北,從洛杉磯到舊金山,「詩韻中華」 作為一個極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品牌,已經非常成熟,並取得了輝煌的成果。著名詩人,詩論家,世界華語詩歌聯盟創始主席李黎,是本次演出的總策劃、總撰稿、總執行,他專注於中國詩歌幾十年,曾任教於北大中文系,主授詩歌美學。李黎認為,中華詩詞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傳承至今,在今天這偉大的民族復興時代,詩歌必然逢春,再創輝煌。因此,他所親自創意並出品的詩韻中華,用朗誦、歌舞、表演、繪畫等現代藝術元素映襯烘託,將高雅的詩詞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推上舞臺,旨在讓更多國民接受詩詞,喜愛詩歌,將中華文化的精髓一代代傳承下去。
南山區不僅是深圳乃至全國高科技的重鎮,也是一座生機勃勃的文化新城。近年來,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大力度鼓勵、扶持、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新建了一大批新的文化設施,扶持和引進了很多文化創意機構。這次在全市率先引進大型詩歌音樂舞蹈史詩詩韻中華,尤其彰顯出區委區政府高瞻遠矚的文化視野,高雅超俗的文化情懷,與高屋建瓴的文化發展格局。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詩韻中華」將不僅為南山區,而且將為深圳的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來一種全新的文化業態,即~以詩歌為主導與靈魂,融聲樂、器樂、舞蹈、朗誦為一體,形成包含演藝、書畫、培訓、文旅、養心、養生、養老等彼此關聯的全文化產業鏈,為在特區弘揚和踐行中華民族精神,倡導「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續寫歷史,再創輝煌,做出21世紀華夏兒女們應有的貢獻。
【演出花絮照片】
來源:世界華語詩歌聯盟
整理編輯:何金德導演工作室